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煤电互动”相关结果96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6-19

      煤电实现清洁高效利用,94%的煤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高参数3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占比超过80%。2022年,全国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1.5克/千瓦时,百万千瓦机组的发电煤耗降至249.7克/千瓦时。...新型电力系统具有“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等技术特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途径是两端发力推进“两个替代”,即电力生产侧实施清洁替代、能源消费侧实施电能替代,实现源端减碳、终端脱碳。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6-19

      “在技术维度,要解决大规模新能源并网与传统电网的适应性问题,以更强的数字化手段解决发用电海量的、异质化的主体互动问题。...“要持续推动现役煤电机组能效升级与灵活性改造,同时充分考虑地方电力供需结构,合理安排新能源消纳阈值和煤电参与调峰频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6-15

      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其中煤电要在保障全社会电力可靠供应的前提下,逐步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并重电源转型,要持续推进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鼓励退役火电机组实施调相功能改造、...为了实现电力系统功率实时平衡,需要深度挖掘源网荷储各环节调节潜力,通过资源协同互动实现系统功率平衡、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6-09

      电源结构由煤电占主导向新能源发电占主导转变;电网形态由单向逐级输电向包括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微电网、局部直流电网的能源互联网转变;负荷由传统刚性、纯消费型负荷,向柔性、生产与消费兼具的“产消者”转变;储能将成为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装备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6-08

      兼容互补互为支撑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因此在践行“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中,“源”的开发,大致包含两种模式:一是以大基地项目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即风电、光伏项目联合开发,配套煤电或者水电作为调峰电源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06-05

      三是坚持“三平衡”原则,提升保障能力,坚持“就地平衡、就近平衡为要,跨区平衡互济”,推动煤电与新能源、新能源与灵活调节电源、本地电源与外来电优化组合,充分发挥火电机组兜底保障作用、各类电源和储能有效支撑作用...支持服务全省火电灵活性改造,大力推动“新能源+储能”等建设模式,推动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柔性控制,提高系统消纳新能源的能力。三是促进全社会节能提效。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6-05

      推动新能源与煤电优化组合,加强流域水电统筹规划,实现 “风光水储、风光火储、风光氢储”等一体化发展。...二是高效,坚持节能优先、提高能效,通过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能源结构优化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以更低能耗和更小碳排放带来更大产出,推进电力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推动网源荷储互动融合。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6-02

      考虑我国用电刚性增长需要以及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还有待提升,要稳住煤电电力供应基本盘,推动煤电灵活低碳发展,大力建设新型煤电。...新型储能可发挥支撑电力保供、提升系统调节能力、保障电网运行安全等重要作用,具有多元、多时间尺度的应用场景,通过储能的规模化应用,电力系统由传统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融合互动转变,从而实现安全、绿色、高效三个发展目标的统筹协调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3-06-01

      推动“煤电+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大支撑性保障电源建设力度,积极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支持调峰气电建设和储能规模化应用,服务抽水蓄能电站科学布局,提高系统调节和顶峰能力,构建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平衡保障体系。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3-05-17

      鼓励开展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v2g)、光储充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探索在充电桩利用率较低的农村地区,建设提供光伏发电、储能、充电一体化的充电基础设施。落实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鼓励用户低谷时段充电。...政策国家能源局发布开展电力系统调节性电源建设运营综合监管工作的通知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电力系统调节性电源建设运营综合监管工作的通知,监管范围包括抽水蓄能项目,及部分煤电、燃气发电、水电项目、新型储能项目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5-17

      二要采用一体化模式,形成各种能源统一调配、各种要素友好协同互动。...闫俊义认为,从实践角度看,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快速高质量发展,一要重视局部资源的优化整合,包括负荷侧调节响应能力以及分布式、煤电、储能等电源侧可调节能力。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5-17

      二要采用一体化模式,形成各种能源统一调配、各种要素友好协同互动。...闫俊义认为,从实践角度看,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快速高质量发展,一要重视局部资源的优化整合,包括负荷侧调节响应能力以及分布式、煤电、储能等电源侧可调节能力。

      来源:《能源评论》2023-04-26

      融合:推动源网荷储深度协同浙江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立足资源匮乏型大受端电网实际,聚焦系统调节能力提升和综合能效水平提高“两大目标”,持续推动源网荷储互动,提升电网调峰调频能力,也成为必然趋势。...截至2022年年底,浙江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为2962万千瓦(风电423万千瓦、光伏2539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2015年的16.8%上升至2022年的39.2%,煤电和气电装机占比则由2015

      来源:《能源评论》2023-04-26

      ,负荷侧协同互动为辅助,坚强智能电网为平台”的“五位一体”发展路径。...国网新疆电力发展部副主任张锋介绍,推动构建南疆新型电力系统,以打造本地清洁低碳能源电力可靠供应为目标,以关键技术突破和政策体制创新为支撑,以“促进新能源占比逐步提高,清洁高效煤电作保障,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和燃氢电站作调节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3-04-25

      以安徽电网为例,通过新增煤电发电装机来让电网满足90%以上尖峰负荷的单位成本超过55元/千瓦时·年,即每削减1千瓦时尖峰电量,需每年至少付出55元。...此外,要做好省间交易的统筹协调,持续完善省间现货市场交易规则,引导建立充分竞争、良性互动的市场环境,形成合力。(作者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来源:《能源评论》2023-04-25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辛保安在参加环境资源界委员联组会时发言表示,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总装机容量为25.6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过煤电,达到12...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中将新型电力系统及其支撑技术列为五项重点任务之一,具体内容包括:加快战略性、前瞻性电网核心技术攻关,支撑建设适应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友好并网、源网荷双向互动

      来源:新疆能源集团2023-04-21

      牛俊民表示,新疆能源集团愿与福州大学在实训基地共建、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促进校企双向互动,挖掘合作契合点,开创企业与高校合作新局面,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以打造党建、人才、文化、经济“四大高地”为抓手,积极融入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和新时代国家“三基地一通道”建设,聚焦煤炭、油气、能源通道三大主业,统筹推进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初步形成了煤炭煤电煤化工

      来源:人民日报2023-04-19

      “当前,我国传统电力系统正向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开放互动、智能友好的新型电力系统演进。...这就需要它们与煤电、气电等常规电源“打好配合”。比如,风电光伏出力高峰时,常规电源就需压低发电出力、为其让路,而这也意味着常规电源发电收入的减少。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3-04-14

      抓好电煤和电力交易合同履约、煤电上网价格上浮政策落实情况监管。加强对电网、油气管网等自然垄断环节的监管,深入推进电网和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规范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积极开展电厂、电网、油气田、油气管网、终端用能等领域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的智能化建设,提高能源系统灵活感知和高效生产运行能力,促进源网荷互动、多能协同互补。要强化能源行业监管。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3-04-14

      3、随着源网荷互动能力的持续提升,电能消费从刚性需求向高弹性柔性需求转变。...煤电水电等常规电源逐步转型、转化为发挥支撑和调节功能为主。2、电源的开发模式将逐步演变为集中式开发和分布式开发并举。3、储能特性将逐步演进为强不确定性和弱可控出力占主导,这也是新能源本身的固有特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