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人物正文

“四代同堂”讲述萧山九十五年“光明”见证

2011-12-30 15:22来源:萧山供电局作者:富岑滢关键词:萧山供电局萧山电力中国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十年创建,走入大电网时代

正当沈新见证着萧山从黑暗走向光明时,年轻工人徐基盛走进了萧山电力史的篇章中。

1958年,全国上下兴起一股工业带动农业的大跃进热潮。此时,地方电厂发电机组出力有限和电力不足的缺陷日益明显,襁褓中的新中国萧山工业遭遇了严重的“营养不良”。为了给萧山地方经济和人民生活需求“补血”,上级部门决定为萧山建设一座变电所。徐基盛成为了萧山第一座变电所的建设者之一,“看着现在遍地是220千伏变电站的年轻人一定无法体会当时我参与建设一座35千伏变电所的兴奋。那时候变电所是非常稀罕的,这座35千伏变电所已是萧山地区最高电压等级的变电所了。”

这座变电所建成后被命名为萧山变电所。一条35千伏高压线从杭州闸口发电厂出发,跨过钱塘江,穿越萧山西部大地,一直架设到了绍兴钢铁厂。电流在变电所降压后源源不断地流入了工厂、流入了农田、流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了萧山工农业发展的强劲“补给”。

在徐基盛的故事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第一个”。除了亲历萧山建起第一根过江电缆、第一座垮江铁塔和第一座变电所之外,徐基盛还设计了第一座由萧山电力自行设计和安装施工的35千伏变电所。

1982年,为了解决南部河上镇的供用电短缺,当时的萧山电力公司决定突击架设临浦变电所至河上的35千伏河上线。“受命”进行线路和变电所设计后,徐基盛在那个骄阳似火的盛夏里忙活开了,常常一边翻阅书籍资料,一边心算和设计线路图,再将脑海中勾勒成的设计模样付诸图稿。担心汗水滴下来会模糊稿纸,就用一块毛巾缠住手臂,毛巾拿下来后往往可以拧出水来。他站在桌边绘图、描图,白天忙工作,晚上忙设计,一站就站了2个月。次年一月,这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35千伏线路就在没有修改一条线的情况下通上了电。如今,徐基盛还保留着这张浸透着20多年前无数汗水的设计原稿,他说,“这是历史的证物,一定要收藏好。”

作者: 富岑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萧山供电局查看更多>萧山电力查看更多>中国电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