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人物正文

大唐董事长刘顺达详解火电止损

2012-07-26 14:24来源:英才关键词:大唐集团刘顺达煤电联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蒙煤入黑

“2007年我们是大唐集团的燃料管理标杆,这个标杆是靠规范化管理,千方百计提高煤质来的,但是2008年市场风向转变之后,我们就不能买好煤了,因为成本太高,我们就开始从周边买低质煤,一个是双鸭山的宝清县,一个是鸡西。”姜朝兴回忆说当时七台河的好煤都往外运,价格蹿升非常厉害,为了控制成本,七台河公司开始采取掺烧低质煤的方法降低成本。

从2008年入冬开始,七台河开始掺烧20%多的低质煤,而到了2009年,掺烧比例达到50%多。

“掺烧对设备磨损肯定要严重一些,而且设备不稳定,但这没办法,你得算总的经济账,而且你的指标马上就不好看了,厂用电率,供电煤耗都上升,我以前是搞生产出身的,知道大家的想法,就跟大伙说,不要抵触低质煤,咱们企业是为挣钱的,不是为了挣指标好看的。如果烧好煤,肯定亏钱,现在咱们就得什么煤赚钱,烧什么煤。有时候对职工,要不做一些简单易懂的解释,他们心中其实是不理解的,就会把好的政策给歪解,从心里会有抵触”,姜朝兴回忆说。

如果说2008年还可以轻松从周边买到低价的低质煤,那么2009年甚至连低价的低质煤都很难买到了。这个“最痛苦”的时期,姜朝兴开始注意到内蒙古的低价褐煤。

因为有珲春电厂烧褐煤的经验,姜朝兴觉得内蒙古的褐煤资源多,价格低,可以作为低质煤的替代品。但是因为运输距离有1400多公里,算上运费的价格比当时七台河采购的低质煤价格还是略高。

但是进入2009年冬季以后,低质煤价格每月都在上涨,这个时候黑龙江省公司也指示各地公司尽快寻找其他煤源,于是姜朝兴多次到内蒙褐煤产地想要寻找更低价的褐煤,经过实地考察,他发现问题的难点不是煤源,而是铁路不给运。

“当时铁道部有个规定就是不能把煤炭往煤炭产地拉,这叫‘违流’,就是违反正常的流向。这个政策的初衷是好的,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但是2009年入冬以后,我们的库存只剩10万吨了,10万吨能烧多长时间?一星期都不到,因为光煤底子就有三四万吨,这个你烧不了,这时候我非常着急,赶紧给省里打报告,还附上我们煤场的照片,省政府一看非常着急,就同意蒙煤进入黑龙江东部。”姜朝兴说。

从2009年6月到2010年1月,经过7个月的申请,七台河终于得到了蒙煤进入七台河的批文,铁道部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配合。同时,铁路运输部门可以装上内蒙的褐煤进入七台河,同时又可以装上七台河的优质煤运往哈尔滨或者吉林,往返路程都不跑空,从经济利益上,双方得到了双赢。

蒙煤通路打通以后,七台河公司成为黑龙江东部地区第一个烧褐煤的电厂。2010年成为了一个分水岭,正当周边火电企业在困境中苦苦挣扎时,七台河却实现了经营业绩持续向好,2010年实现利润1.39亿元,而2011年,利润更增加至1.78亿元,在二期资本金到位的情况下,2011年资产负债率仅为66.37%。

在试烧成功之后,姜朝兴却没有把褐煤掺烧技术藏起来,反而开始跟大唐黑龙江的其他电厂推广烧褐煤的技术,甚至还主动教周边非大唐集团的电厂烧褐煤。

“国电的双鸭山电厂原来跟我们在当地高价抢烟煤,我们后来主动教他们烧褐煤,把我们摸索的混合配比经验主动教给他们,我们不怕抢褐煤,因为褐煤多的是,都烧褐煤就能把本地烟煤的市场空间倒出来了。”

姜朝兴主动推广褐煤掺烧技术并非无利,腾挪出烟煤的市场空间,煤矿就无法随意抬高烟煤采购价格,“2010年1月,煤矿说,过年了,一吨煤涨40元,可此前2009年的11、12月每吨都是涨了20元,可2月9日,第一批蒙煤进厂,此后就谁都闭口不提涨价的事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蒙煤有的是。”地方煤矿的传统强势,因为蒙煤的引入而被削弱,这令七台河公司一下扭转了“生意场上”双方的角色。

现在七台河公司又在转变思路,因为随着6月煤价的跳水,内蒙古褐煤的价格优势已经丧失,姜朝兴告诉《英才》记者:“今年周边的煤矿已经降价四五次了,好的煤也都比蒙煤便宜了,因此我们要有所选择地挑着煤烧了,既要很好地控制标煤单价,又灵活把握煤种的采购,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从单一选择邻近煤矿,到引入蒙煤,是七台河公司能够在其他电厂亏损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盈利的重要基础。这种煤源结构的主动调整,使得煤电的议价关系发生了扭转,也使得黑龙江省其他的发电公司受益。

掀开锅盖

煤源战略调整的同时,姜朝兴又开始寻思如何能够获得更高的上网电价和订单,而这也牵涉到电网和发电公司存在的长期利益纠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七台河一期工程的发电机组是单纯的供电机组,而在电网安排供电量的时候,优先照顾的是热电机组(既能发电,也能供热的机组),而且热电机组享受的标杆电价比例也要高。这种制度上的安排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不合理的一面。

而七台河一期工程本身造价就高,如果不能得到充足的电量订单,扭亏依然无望。为此,姜朝兴到任后,也进行了七台河一期的机组改造,使得一期成为热电机组,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电量订单和更多比例的标杆电价。

从2007年开始改造,到2008年5月进行热电联产认证,再到7月拿到电监会退出东北地区电力市场的批文,七台河公司进行得紧锣密鼓。“当时经过热电改造的电厂很多,佳木斯电厂,牡丹江第二发电厂,哈尔滨第三发电厂,这些电厂都改造完了,国家电网要是让我退出,其他家都要退出怎么办?所以国家电网坚决不允许我退出,甚至当时连月度电量都不给我。”姜朝兴回忆说。

于是姜朝兴找到物价局的领导来协调与国家电网之间的矛盾,“我跟电网的副总说,2002年厂网分家之前,七台河项目兴建给电网公司捆了一个结结实实的大红包,而如今七台河公司供热改造可谓是一件具有非常意义的社会工程、民生工程,面对当前不容乐观的生产经营形势,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看在七台河市老百姓的面子上、看在我们一家人的情分上,这个场您必须得救了!当时我们真的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许与电网公司的副总老魏产生了共鸣,再加上物价局同意电网收购大兴安岭电网之后,可以上调电价,国家电网最终同意我们退出电力市场。”

而这一退让七台河公司2008年仅下半年就增加了3800万的利润。从2009年开始,因为按照供热机组排电量,当年增加利润7000万元以上,这也成为七台河一期工程脱困的重要原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唐集团查看更多>刘顺达查看更多>煤电联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