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国际正文

普京欲增强能源掌控力 改革浪潮席卷众多俄电企

2012-10-24 12:44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俄罗斯天然气电力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5月,普京同梅德韦杰夫交换身份,重回俄罗斯总统“宝座”。而关于二人权力分配的话题再次浮现。对俄罗斯这个能源大国来说,掌控能源便意味着拥有更多的政治权力,因此两人在能源领域的权力争夺便成为了普京上台后最受人关注的话题。

在去年9月进行的年度会议上,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宣布提名普京为下一届俄罗斯总统候选人。梅德韦杰夫称“该提名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结果”,而普京也表示对梅德韦杰夫担任下届俄罗斯总理充满信心,并认为“梅德韦杰夫将组建一届高效、充满活力的新内阁”。尽管这两人的名字总是被紧紧地绑在一起,他们也不断在公共场合秀“亲密”,但二人的“不和传言”仍不绝于耳。这并不令人感到惊讶,普京和梅德韦杰夫身后的势力不同,不合正常,合才奇怪。

按照惯例,俄罗斯的总理和部长由总统制定,大型国企的董事会也由政府任命。但梅德韦杰夫任总统期间却打破了这个惯例。2011年3月,梅德韦杰夫公开要求政府官员不得任国企董事会成员。此举被解读为梅德韦杰夫在挑战其领路人普京的地位,并寻求“独立”。自梅德韦杰夫2008年被普京扶持上总统宝座以来,追求“独立”的念头一直若隐若现,而削弱普京在能源领域的控制权便是最佳途径。

梅德韦杰夫称,此举是为了改善俄罗斯能源投资环境,提升经济活力,也防止腐败等问题的滋生,并减少俄罗斯经济对能源出口的依赖。但不管怎么说,这样做无疑削弱了普京对俄罗斯能源领域的掌控力。但令人意外的是,普京却对梅德韦杰夫的决定表示支持。这样的举动也令外界纷纷猜测,是二人在能源领域的权力争夺进入了新阶段,还是梅德韦杰夫终于胜了普京一筹。在今年4月进行的一次电视采访中,梅德韦杰夫又提到了这个话题。他表示,普京同他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致的,他们会将其贯彻下去。

于是,政府官员不得在能源国企董事会任职成了梅德韦杰夫任总统期间最为重要的能源改革之一。他一直在努力减少政府对大型能源国企的干预,谢钦便是其首要目标。2011年4月12日,俄罗斯副总理谢钦决定第一个执行总统提出的官员不得在国有公司董事会中任职的命令。谢钦表示,他将不再担任俄罗斯石油公司董事会成员和董事会主席。不过大多数分析人士均认为,谢钦如此快速地履行总统有关官员离开国有公司董事会的要求,反而显示出了谢钦对这一过程的控制力。这股改革浪潮随后席卷了包括俄罗斯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俄罗斯水电公司及国家电力公司等大型能源国企。

正如之前所说,梅德韦杰夫的举动确实得到了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的支持。普京曾表示,他命令能源部进行的一项调查下显示,半数能源企业高层有腐败、洗黑钱的嫌疑。普京表示会彻查这些事件。

但在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他的态度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变。他再次将其亲信安排在能源国企的重要岗位。其中,谢钦出任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董事会主席,普京的这个决定并未过问梅德韦杰夫。事实上,俄罗斯总理应该有权任命国企董事会成员,但谢钦的上任令早在普京当选总统前就已签署。显然,这个举动违背了梅德韦杰夫“政府官员不得任国企董事会成员”的法令。

由于在能源领域私有化进程中意见相左,梅德韦杰夫和谢钦一向不和。早在2004年至2005年期间,谢钦就一直试图通过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来垄断俄罗斯油气行业,但梅德韦杰夫一直极力阻止。如今,谢钦仍坚持巩固政府在能源国企中的资产,但他的提案却被梅德韦杰夫否决。梅德韦杰夫还表示,政府应在2016年前从国企中完全撤出。双方的矛盾再次进入白热化。

但如果政府真的从这些能源国企中撤资,那么这些企业的优势也就将荡然无存。包括俄罗斯石油公司在内的一些能源国企正是依靠政府给予的政策照顾才能在行业内处于领先甚至垄断的地位。普京上台后就一直在阻止能源私有化进程。他表示,如果政府要出售能源资产,那么购买者只能是俄罗斯石油公司。

(来源:《欧洲能源评论》,文章有删节,标题有改动)(王晓苏/编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俄罗斯查看更多>天然气查看更多>电力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