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电力能源之煤炭的过去与未来

2012-12-12 13:19来源:中国能源报 华炜关键词:煤炭煤化工天然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煤炭的未来

当今世界,亚太、欧洲、北美是煤炭的主要消费地区,占世界煤炭年消费量的95%,这些地区同时也是煤炭的主产区,占世界煤炭产量的94.5%。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煤炭消费特点上有明显差异。发达国家的煤炭几乎都用于发电,其他用途的占比很小。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其经济发展对高能耗的重工业依赖逐步减少。而在发展中国家,煤炭除了主要用于发电外,还在重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离不开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此相关的工业部门都不同程度地消耗大量的煤炭。

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日趋饱和,对煤炭的需求量呈下降趋势。以服务业为重点的后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对能源需求强度自然减少,加之电力生产向绿色清洁方向转变的大趋势,使得发达国家对煤炭的需求量逐步减少。欧洲的煤炭消费量从20世纪60年代的高位减少了约40%(根据BP能源历史数据计算)。美国由于对煤电的依赖,其煤炭消费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但随着金融危机,尤其是近两年来的页岩气发电的冲击,其煤炭消费量锐减10%。即使经济恢复,鉴于北美页岩气的迅猛发展,美国煤炭消费量的升势难以为继。

未来全球煤炭消费的增量主要在亚太地区。进入21世纪以来,亚太地区对煤炭消费的净增量甚至略大于全球煤炭消费的净增量。亚太地区则主要看中国和印度,中、印两国煤炭消费的净增量占全球煤炭消费净增量的95%,仅中国就占到84%(根据BP能源历史数据计算)。以中国、印度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对各种能源的需求均保持强劲势头,在快速发展的重工业化阶段,高耗能的经济结构离不开能源的支撑,因此,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亚太地区必然带动煤炭消费的高速增长。

着眼未来,影响煤炭消费的主要因素有:一是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方式;二是其他能源的对煤炭替代和挤压;三是煤炭对其他能源的替代;四是煤基化工新材料的突破。

经济发展放缓与结构调整将减缓煤炭消费增速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表明,当经济结构重心从低能源强度的农业转向高能源强度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会提高,然后随着经济向能源强度较低的服务行业转型,能源强度又会降低(参见2011年的《能源展望》)。

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而工业在终端能耗中所占比重也最高。目前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占比约为70%,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在过去十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9%,约占最终能源需求增长的80%(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历史数据计算)。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