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2014年是油气产业改革发展年

2014-01-08 09:53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天然气改革天然气产业天然气产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扩大开放:油气产业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提升对外合作任务较重。全球油气资源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油气资源的比较优势有所下降,近年来陆上、海上、非常规天然气对外合作均未取得重大发展。落实《决定》、构建开放型油气产业,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一是将国务院取消产品分成合同审批转化为鼓舞对外合作的推动力;二是通过进一步扩大对港澳台开放带动新一轮利用外资和对外合作开发;三是发挥国家公司的主体作用,加强和改善对外合作油气项目管理,将控制对外合作风险提高到突出位置。

混合所有制将获得新发展。“三桶油”、延长石油先后都吸收了非公有资本、开展了混合所有制的重要探索;“三桶油”在海内外上市融资,吸引了数量巨大的直接投资。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推动下,民营资本、个体资本、港澳台资本、外国资本参股、甚至控股的油气企业将陆续出现并逐步发展,煤层气、页岩气和生物天然气将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最活跃的领域。

地方投资日趋活跃。在《决定》、《页岩气产业政策》鼓舞下,油气资源所在地的地方企业将探索性地扩大油气投资,重点投向煤层气、页岩气、生物天然气。云南、贵州、重庆、四川、湖南等地出现的资助、参股、合资开发煤层气、页岩气的做法,将向全国更多省(区、市)传递、传播。

“走出去”趋于多元化、多样化。所谓多元化是指除“三桶油”继续作为“走出去”主体外,新兴石油企业,如神华集团,以及民营企业,如新疆广汇。“走出去”发展油气业务将日趋增多;“走出去”地区将突破传统的国家和地区,进一步扩大到全球资源富集的国家和地区。所谓多样化是指收购油气田、收购参股权、控股权等多种形式,以及与壳牌公司、港澳台公司“手拉手”拓展海外油气业务。

政策期待落地,问题亟待解决

油气管网设施监管。北美地区对油气管道网络,特别是天然气管网设施的监管经验值得借鉴。国家能源局的监管重点至少应包括三方面:一是保障公平接入和普遍服务;二是油气输送的成本费用监管,包括长输管道、储气库和输配管网;三是油气管网设施独立运营。实现管网设施独立运营是消除行业垄断的重要内容。如果被实现独立运营的困难所阻拦,那么监管将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如果不能有效监管,煤层气、页岩气、煤制气、生物天然气的发展将继续受到管网设施的严重制约。

鼓励政策落地。2013年陆续出台了多项鼓励、扶持政策,但是,有些政策只是规定了鼓励、扶持的方向、原则,没有变成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国土资源部和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的具体方案,不能真正发挥推动作用。国务院取消、减少的行政审批,不要变成地方政府增加的审批内容,同时还要注意指导地方政府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一些地方政府乐于审批,把重视油气产业、重视煤层气和页岩气,都转化为增加政府审批。

提升对油气产业的信心。2013年中石油“窝案”曝出以来,油气产业的公众信任和投资信心均受到了严重打击。规范管理、深化改革,重塑油气产业光辉形象,鼓舞民间资本、民营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资对油气产业的信心,成为提升对内、对外合作开发、构建开放型油气产业具有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

2014年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第一年,是实现《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两会”代表、参事、院士、专家和地方领导,都要按照《决定》确定的方向,在法律框架内,提出解决实际问题、化解面临困难,鼓励公平竞争、优化投资环境的措施、对策、建议。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找准了突破方向和着力点,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就能看到油气产业向着“十二五”目标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作者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能源专家李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改革查看更多>天然气产业查看更多>天然气产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