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煤气能源评论正文

中国煤制油的政策风险

2014-05-13 14:11来源:《能源》 张树伟关键词:煤炭产业煤制油煤炭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笔者希望在这两方面引发进一步讨论。生产一吨油,要取用10吨左右的水,这一直是煤制油项目公众与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但是,必须指出的是,“量水而行”、“以实际可用水量确定产业规模”看上去很严密正确,但是属于不具有可操作性的伪概念。因为过去用水如果是平衡的,那么煤化工项目的发展必然需要加入(或者叫打破)这个平衡。水资源可用多少,取决于操作层面的获取能力,以及提高其他部门用水效率的效果。

通常,煤化工耗水并不在这一平衡中占据主导地位或者重要地位(因为工农业,特别是农业是用水大户,一般要占据50%甚至更高的份额)。因此,一旦有哪个主要因素发生变动(比如因为天气气候因素变化来水供应波动,农业用水大幅波动等),拍脑袋的“实际可用水量”将毫无意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一只蚂蚁(煤制油需水)面对一个露珠思考:这点水是否够喝,可能会有比较明确的答案(前提是这个蚂蚁能够拥有这些水量的所有权)。但是如果你把大象(工农业用水)加进来,那么大象喝水的波动性完全就可以将蚂蚁的喝水总量淹没掉。在大象与蚂蚁构成的体系中,你反而变得无法回答“蚂蚁的可用水量是多少”的问题。煤制油对于水资源的消耗,需要在每一个具体的项目设计与论证中审慎讨论,但是不需要上升到超过项目的更高层面。如果某个地区因为煤制油项目的推进,酿成了严重的水短缺事故或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那对于煤制油的发展将是致命风险。其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是大而不当的“实际可用水量”概念无法解决的,恰恰需要降低讨论的空间尺度。

第二个是对于煤制油转化效率的关注。大部分的全生命周期分析证实了煤制油有较高的生态足迹,笔者也同意其基本的结论。但是这种分析很难有明确的政策含义。

效率低就不应该发展吗?煤制油的意义在于从不稀缺的煤到稀缺的油。效率的高低,已经充分纳入业主的经济决策,效率低必然使业主在竞争中不具有优势地位,如果终端价格下降,效率低的要被优先淘汰。效率低的煤制油如果还能挣钱,说明其他油品企业效率更低。作为政府出台的公共政策,应该保持对此的不干涉原则。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其他高耗能产业的讨论。在那里,出台的所谓“惩罚性电价”、效率标准是亟待取消的。

总之,高耗能的煤制油项目,似乎没有必要制定超越项目的所谓“规划”。如果政府基于能源高效原则设定“转换率门槛”,将构成对微观经济的不合理干涉,将是煤制油项目“合理规模”发展的重大风险。

煤炭行业政策需要协调一致

煤炭行业目前处于价格与需求双低迷的时刻,这主要跟国内的经济增长减速、雾霾下煤炭替代加速,以及煤炭高库存与产能过剩有关。但是,如果继续恶化,煤炭行业的问题将从产业与经济问题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决策者不可能坐视不管。

事实上,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在雾霾危机与煤炭行业经营困难的背景下,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出台了涉及煤炭行业的诸多政策与“命令-控制”型的管制政策,包括煤炭生产大省新一轮的停产整顿、兼并重组、煤电互保,以及东部雾霾地区大规模与大范围的煤改气以及煤炭基础设施关停等。未来,涉煤的公共政策仍有不少处于政策议程中,特别是煤炭资源税改革、限制进口煤以保护补贴国内煤炭行业,以及能源(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等。

这些政策,潜在地都将对煤炭市场的供应与价格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地影响到煤制油项目的盈利能力甚至经营的稳定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产业查看更多>煤制油查看更多>煤炭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