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国网山阳县供电分公司:行走在劳模工作的山路上

2014-05-29 09:14来源:陕西商洛供电局洛南分局作者:杨舒雁 王森关键词:商洛供电局洛南分局供电公司实践活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路上,很容易看见的住户很少。偶尔一缕炊烟、一声家禽的鸣叫从远处传来,我们才知道哪里也有人家。大约又行驶了40多分钟后,到达了公路尽头的大洼组的边缘,车辆要快速返回,修路职工还在路边等候放炮。

已是中午12点了,大伙各自背上设备、饮用水和少许干粮。负责本次活动的“安全专责”交待了路上注意的安全事项,相关人员又对活动的目的、意义、要求做了进一步强调。

仰望茫茫万佛山山头,得知需徒步6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山背后的夹石峡口公路边上。有些人心里泛起了嘀咕:天气这么热,山这么高,能过去吗?

宁启水背着装有工具、为群众捎带的生活用品的背篓,在前面带领大伙,时而穿过密不透风的丛林,时而越过悬崖峭壁。稍平缓的地段,青工都想体验背背篓的感觉,也是想替换一下汗流浃背的宁启水。20来公斤的货物背在肩上,走不了几步,双肩和背部就有一种灼烧感,头重脚轻,气喘吁吁。

在一处山垭休息间隙,宁启水指着远处的各个山头、峡谷,一一介绍用户的分布情况。多处农家,目测直线距离也就2000多米,但要到达不是那么容易,中间要越过深不见底的峡谷,翻过人烟稀少、阴森森的峻岭,来回最少需要4个多小时。天气好还罢了,遇到雨雪天气,行走异常艰难,且时刻还要提防蛇、马蜂和脚下的路,时常陪伴自己的是孤独的脚步和身影。有时,走几个小时见不到一个行人,实在烦闷了,就吼几声,以缓解精神和体力上的疲劳,17年就是这么过来的。身临其境,听着劳模轻描淡写的叙述,大伙唏嘘不已,却又默默无语。

一条便道的记忆

不知走了多远,也不知翻过了几座山头,大洼组最后几户人家出现在山坳间。

宁启水给一位大爷送去了捎带的一袋大米后,带着我们来到了年前已过世的王尊德老人住过的场院。景色依旧,人去房空。院中古老的石磨、墙上崭新的电表箱,默默向远道而来的访者叙述着人生变迁。

老人的堂侄王先锋见我们来了,放下农活,从坎下的地里上来,介绍着老人坎坷的一生及后期的心理变化:老人弟兄三人,成家的年龄段,因成份不好均未成家,一生虽然勤劳,但性情孤僻,总认为世上好人少。本村用电多年了,在当初通电的时候,他因年老体弱出不了工,也出不起钱,村民一致不同意他用电。2006年“户户通电”的时候,宁启水背着给他拉电的30多公斤材料,冒着高温酷暑,整整走了8个多小时,在路过门前山坡树林时,被大马蜂蛰了,浑身红肿,痛痛难忍。启水把材料藏在路边的草窝,连夜下山到板崖卫生院治疗了3天,第4天返回山上,整整干了2天,给老人把电接通了。我伯时常对人说,没想到自己在有生之年能用上电,世上还有这么好的事,这么好的人。每次启水上山后,都要陪他坐一会,嘘寒问暖,临走还问需要啥生活用品,下月准时就给背上来,一直坚持到老人过世。这期间,老人的性格开朗了许多,心理也慢慢发生着变化,每天没事的时候,主动拿着大锤、钢钎等工具,独自一人在悬崖、丛林处,不停疏通连接各家各户和通往山外的羊肠小道,这些年总共修了大概有3公里。有一段时间,他身体不好我劝他休息,他却固执地说:“世道这么好,我能干一点准一点,村里人出行也方便,再说,启水每月背着东西上山不容易,路修宽些,他以后上山好走”。

作者: 杨舒雁 王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商洛供电局洛南分局查看更多>供电公司查看更多>实践活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