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9·11”后全球能源外交发展态势

2014-08-11 17:20来源:无所不能作者:唐志超关键词:能源外交输配电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中东因能源丰富在国际地缘政治中的地位趋于上升,成为大国角力的热点地区。在中东大规模发现石油之前,世界石油开采主要集中在美国、墨西哥、委内瑞拉和俄罗斯(前苏联)。美国是现代石油工业的发源地。1859年,美国人在宾夕法尼亚发现石油并开始大规模商业开采;1917年,美国石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7%;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美一直是世界最大石油生产国和主要供应国。中东的石油开发始于20世纪初,1908年最早在伊朗发现石油,此后陆续在伊拉克、沙特和科威特等地发现石油。1920年中东石油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2%,1950年升至17%;同期美国占52%,委内瑞拉占14%,苏联占7%。与其他地区相比,中东石油具有资源丰富、钻井成功率高、出油量大、成本低等优势。二战后,世界石油投资、勘探开发的重心逐步转向中东,中东石油工业得到飞速发展,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不断上升。科威特1944年石油产量仅79.7万吨,1955年达5448.7万吨,1960年增至8471万吨,年均增长率751.6%,成为当时世界第四大产油国;沙特石油产量从1945年的288万吨增加到1966年的6452万吨,年均增长率146%;伊朗从1945年到1960年石油产量增长了203%;20世纪60年代,中东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球近2/3,产量占全球近1/3。据最新统计,截止到2004年底,中东已探明储量约1000亿吨,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61.7%。鉴于中东能源地位的重要性,各种势力纷纷涌入,使该地区无可争议地成为全球能源外交的中心;同时,能源争夺也使中东成了世界的“火药桶”和国际政治的“热点”。美国更是将控制海湾石油及其运输通道视为其“至关重要的利益”,美前副国务卿纽瑟姆曾表示:“如果世界是一个圆的平面,而有人要寻找圆心的话,我们有充分理由说,圆心就在海湾地区。……在当今世界,没有任何地方像海湾地区这样集中了全球的利益。没有任何地区对世界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像海湾地区那样起关键作用……。”

第四,石油被作为政治武器广泛使用。石油武器最早被西方国家用来对付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如上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曾禁止伊朗石油进入世界市场,导致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夭折,民族主义的摩萨台政府垮台。石油对于阿拉伯国家来说是威慑、打击对手的最有效武器:如果你敌视我们,你就得不到石油;如果你中立,就可以得到石油,但不能像以前那样多;如果你持友好态度,就可以得到和以前一样多的石油。埃及前总统纳赛尔甚至称石油为“阿拉伯力量的三要素之一”。这一点在阿以冲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伊拉克切断了通向以色列海法港的输油管线;在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苏伊士运河石油运输被切断,沙特对英法实行禁运,导致欧洲出现油荒;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伊拉克、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和沙特等国宣布停产,并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禁运;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叙利亚、黎巴嫩、沙特、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等国以减产、禁运和提价为手段,打击亲以的西方势力,从而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这是阿拉伯国家第一次成功地大规模集体使用石油武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在石油危机的打击下,欧洲调整了中东政策,《布鲁塞尔宣言》要求以色列撤出1967年战争以来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保证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日本脱离了美国中东政策的轨道,其“新中东政策”力图改善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美国也开始被迫调整中东政策,1975年首次承认巴勒斯坦问题是阿以冲突的核心问题。石油武器的使用是阿拉伯国家反以斗争的一个创举,不仅重创了西方阵营,促使其内部出现分化,而且大大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推动了第三世界国家反对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斗争。在此之后,石油武器被更加频繁地使用,其巨大威力一次次地展现出来,并一再引发石油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

“9•11”后,随着美国全球反恐战略的推行,全球能源外交空前活跃, 形成了战后以来第二次高潮,并出现了新的特点。(1)与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 供应紧张的背景不同,目前各国围绕能源的外交行动在很大程度上与美力图建立21世纪世界霸权、控制全球能源密切相关;(2)能源外交针对的不仅是石油, 也包括了天然气,后者在当今能源争夺中的地位不断上升;(3)能源争夺的地理范围已经超出海湾地区,扩展到全球,包括里海、非洲、俄罗斯和南美等地。(4)参与者不再局限于产油国(主要是阿拉伯国家或欧佩克成员国)和石油进口国(西方发达国家)两大阵营,更多国家广泛参与其中,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国成为新的主要角色,且影响日增。(5)能源外交的政治色彩进一步强烈。以往,各国关注的重点是石油供应安全,能源外交反映的是禁运与反禁运、垄断与反垄断的关系。而当前,在未发生重大能源短缺危机的情况下,各国能源外交更多地反映出国家对外战略和安全战略的思路。

原标题:“9·11”后全球能源外交发展态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外交查看更多>输配电查看更多>电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