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9·11”后全球能源外交发展态势

2014-08-11 17:20来源:无所不能作者:唐志超关键词:能源外交输配电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石油是伊朗打破美制裁和封锁的主要武器。伊朗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已探明储量均列世界第二位。对伊朗而言,能源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国家收入和外汇收入的最主要来源,而且在其对外政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是打破美制裁和封锁的有力武器。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伊朗能源外交卓有成效,大大改善了与欧洲、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关系,使美制裁伊朗的《达马托法》彻底失败。“9•11”后,被美列为“邪恶轴心”的伊朗十分担心成为美国下一个打击目标。为此,伊朗试图利用能源外交为自己构筑一个安全网。其主要举措是,以石油为诱饵,加强与欧盟、加拿大、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大国的能源合作。2002年5月, 加拿大谢尔(Sheer)能源公司从伊获得价值8000万美元的油田勘探合同, 这是布什宣布伊朗为“邪恶轴心”国后外国公司与伊朗签订的第一个石油协议。2004年春,伊朗与日本公司签署了价值20亿美元的阿扎德甘油田开发协议。伊朗认为,中国和印度是能源消费大国,能够成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强大盟友”。2004年10月,伊朗与中国签署了价值700亿美元的能源合作协议。2005年1月,伊朗与印度签订了一项为期25年的液化天然气贸易协议;两国最近还就修建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的天然气管道计划达成协议。《纽约时报》评论认为,伊朗面对制裁威胁,正在用它拥有的一个有力武器——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加以还击。

日本正在着手后萨达姆时代的石油战略,在全球争夺油源,为未来做准备。“9•11”后的日本能源外交非常活跃。在中东,2002年9月,日本与伊朗、卡塔尔两国先后签署价值达5000亿日元(41亿美元)的天然气供应合同。2004年初,日本不顾美反对,执意与伊朗签署了阿扎德甘油田开发协议,对此,美国报纸评论说“东京不得不在石油和联盟之间做出选择”。在中亚,日本在1997年就提出了以能源开发为重点的“丝绸之路外交”。2004年8月,外相川口顺子访问中亚, 参加首届“中亚+日本”外长会议。川口称,日将与中亚开展能源等经济合作,并在能源开发等领域向中亚国家提供技术援助。日本“丝绸之路外交”意在争夺中亚地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同时扩大在中亚的政治影响力,增加对俄、对华关系“砝码”。在东亚,日本向俄罗斯发动“银弹外交”,与中国进行能源争夺,挑起安大线和安纳线之争。在非洲,日本近来对非洲“感情”增温,表示在今后5 年将向非洲提供10亿美元无偿援助,并放弃30亿美元债权,其目的显然是为了争夺北非资源。能源外交已成为印度经济外交的第一要务。印度油气资源匮乏,石油需求70%靠进口,日消耗石油200万桶,石油需求量居全球第六位。为确保能源安全和进口多元化,近年来印度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场大规模能源外交活动。除与伊朗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外,印度在苏丹投资7.5亿美元参与大尼罗河石油项目,并承诺帮助苏丹承建一条总长700多公里的石油输送管道。印度正寻求与俄建立能源战略联盟关系,2004年12月,印度石油公司宣布将在萨哈林三号油田投资15亿美元,进行油气联合开采。此前,该公司已在萨哈林一号油田累计投资了17亿美元。此外,印度积极进入中亚,开展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油气合作,有意参与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天然气管道计划。据统计,目前印度已在俄罗斯、苏丹、越南、缅甸、利比亚等国获得油气开采或勘探项目的股份,总投资额达30亿美元;印度还计划在2015年前,每年投资10亿美元用于中东、中亚、北非、东南亚和拉美等地区的油气项目。总之,“对能源越来越大的需求正悄悄地改变印度在世界上的运作方式,改变印度与邻国的关系,促使它与远及苏丹和委内瑞拉等产油国进行接触,并顶住华盛顿对其核野心的反对”。

“9•11”后中国的能源外交格外引人注目。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进口已占国内消费的40%以上,对外依赖性不断加深,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参与世界能源资源合作与开发是中国能源外交的重要指针。近年来,中国能源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合作对象遍及全球。中国公司在印尼、委内瑞拉、中亚国家、伊朗、沙特、利比亚、苏丹和安哥拉等国已获取了一定数量的油气开采份额,建立了较稳定的原油供应基地。连接中俄、中哈的油气输送管线已开始铺设,供应通道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最近,中印又在叙利亚开展了油气开采合作。毋庸置疑,能源外交将对中国的对外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在巩固与传统友好国家(如中东、俄罗斯)关系的同时,发展新的合作关系(如中亚、拉美、印度及美国);中国与东亚日本、韩国也有开展能源合作的巨大空间;能源外交将成为中国开展第三世界外交的重要内容,因为第三世界国家拥有最丰富的石油等资源;从石油安全考虑,中国外交必将进一步向中东、中亚、北非、西非乃至拉美等地区扩展,外交视野的延伸将使中国成为真正的全球大国。

【无所不能特约作者,唐志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亚非所中东室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东问题研究。】

原标题:“9·11”后全球能源外交发展态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外交查看更多>输配电查看更多>电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