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保护与控制评论正文

解码“中国造”

2014-09-11 15:23来源:国企关键词:中国制造业中国西电输配电制造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内的争论都围绕“反垄断”,并没有人深究外媒反应的实质。而在外媒看来,这一条不言自明。

差距

1999 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实现利润连年大幅增长,增幅基本在30%以上,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最长的增长期。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的比重达20%以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Made In China”逐渐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现象。国人也以“中国制造”、“世界工厂”为荣,为中国崛起之标志。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第一大网。在得天独厚的条件下,中国似乎离“第四次工业革命”更近一些。

然而,光鲜的“中国制造”背后,存在着不少隐忧。《世界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012)》黄皮书显示,中国世界创新竞争力排名为第14位。这一排名与世界第二制造大国不相匹配。

相对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世界发达的制造业国家,中国制造业在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四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许多产品缺少核心技术,高端装备和关键部件依赖进口。这就造成中国市场上外资企业称雄,即便收取高价,消费者也趋之若鹜。

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较高。美国每位工人年均创造的GDP近7万美元。而在中国,虽然2001-2010期间年均劳动生产率增速超过10%,但因起点低,仍远远落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

制造业结构也存在较大差距。从规模上看,中国制造业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而从结构上来看,中国先进制造业特别是服务型制造业的比重明显偏低。有关数据显示,美国的服务型制造企业占所有制造企业的58%,而中国只有2.2%。

以汽车业为例。长期以来,在“市场换技术”的大旗下,“三大”和“三小”等车企几乎都合资了。但多年之后,市场丢了,技术没换来。即便后来意外地冒出吉利、奇瑞、长城、华晨等一批自主汽车品牌,打破了被跨国公司通吃的僵局,但仍然被限制在市场低端,无法进行汽车企业成长壮大所必需的品牌和利润积累,跨国公司仍然在我国巨大而饥渴的汽车市场上称霸。自主品牌稍微想向中高端市场进步一点,外资品牌只要稍一降价,投资就要打水漂了。

原东风汽车公司副总工程师程振彪撰文指出,迄今为止,我国虽然能生产汽车,但恰恰不掌握剩余的20%关键性核心零部件自主权。我国自主品牌的研发水平与汽车强国相比大致有 10年的差距。大部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拥有较强的车身开发和整车集成能力,但发动机总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开发能力很薄弱,基本上处于技术模仿和追赶阶段,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几乎是空白。

研发投资的差距也很大。据工信部统计,我国“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国家对汽车产业的科技投入不足30亿元,美国对“新一代汽车伙伴计划”、 “自由车计划”等项目的投入则高达百亿美元。企业层面,我国各大汽车企业集团在研发投入的强度上,与跨国汽车公司的差距也很大。近年,我国整车企业研发投入占其销售额的比例大致为2%,而世界主要汽车集团平均约为5%。

人才方面,世界主要的汽车强国,汽车行业从业人员受过高等教育者占比高达30%左右,而我国目前还不到15%。世界主要汽车集团的研发人员占其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一般在10%以上,而我国除上汽接近这个水平外,大部分车企研发人员占比都较低。

汽车业另外一个差距,就是市场竞争力很弱,在国际市场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力,世界市场份额、营利能力、员工劳动生产效率等都不如人。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汽车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品牌溢价不高,作为汽车业利润主要来源的服务业务板块未能得到发展,甚至是一片空白。

今年《财富》世界500强中,上汽集团(600104,股吧)首次进入前一百名之内,着实激励了好多看客。但不容忽视的是,上汽集团2013年度合并报表营业收入达到920.24亿美元,利润只有40.34亿美元;而丰田汽车营业收入2564.54亿美元,利润达到181.98亿美元。无论从规模还是营利能力上看,上汽集团都远不如丰田汽车。这还是丰田汽车今年排名降了一位的结果。

原标题:解码“中国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制造业查看更多>中国西电查看更多>输配电制造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