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保护与控制评论正文

解码“中国造”

2014-09-11 15:23来源:国企关键词:中国制造业中国西电输配电制造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早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企业特别是以央企为代表的国企,从“我很强大”的幻梦中醒来,开始意识到自己“大未必强”,并在度过几年艰苦的日子之后,开始通过对标强者认识自己的劣势,开始了超越之旅。

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有两方面生产方式变化的特征:一是自工业化,二是基于自工业化条件下的再制造化。他指出,再制造将会极大地改变工业的运行模式。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制造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一是要发展自动化、个性化、快捷化的制造能力,二是要发展新材料技术。这两方面的技术是形成自工业化和基于此的再制造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比如航空工业,在自工业化时代,林左鸣认为,以后可能不是飞机制造公司造飞机,而是飞机的用户——航空公司采取自工业化方式生产飞机,由他们组织全世界气动力学专家、结构力学专家通过互联网平台一起来研究飞机怎么设计。原来是制造商和消费者分离,现在是制造商和消费者合为一体,开展自工业化。

目前,许多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开始应用工业机器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购买国。据世界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数据,2013 年中国购买了36,560台工业机器人,超过日本和美国,需求量位居全球第一,且年均增长率达40%以上。分析人士感叹,“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工业机器人有如此巨大的需求”。

此外,中国已经开始积极向产业链上游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通过海外并购,获得先进技术和品牌,中国对供应链的话语权在逐渐增加。5月,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感叹:“中国人正展开欧洲购物之旅。” 中国收购西欧工业企业的浪潮正创历史新高。2014年年初至4月底,中国海外并购规模已超过290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其中对欧洲的并购交易总额达到85亿美元,为2008年以来最高。

为了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取得后发优势,中国正在描绘“制造强国”蓝图,到2025年进入第二梯队,2035年进入第一梯队。

中国是后发的现代化工业国家,又心存“强国”之梦,是以一直都有着利用机遇实现“超越式发展”的心态。几十年前的“超英赶美”虽然听上去比较荒诞,但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了“超英”。这充分说明,跨越是可能的。

当美国政府重提“制造业回归”、德国政府启动“工业4.0”这一系列提振制造业的强国政策之后,曾经的“世界加工厂”也到了华丽转身的时候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既可以产出优质的“中国制造”,也可以创出独特的“中国智造”。

Link 链接

工业 4.0进化过程

工业革命1.0:

18世纪末期始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叶结束。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经济社会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转型到了以工业以及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工业革命 2.0:

第二次工业领域大变革发生在20世纪初期,形成生产线生产的阶段。通过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的成功分离,开创了产品批量生产的新模式。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工程和信息技术充实到工业过程之中,实现了生产的最优化和自动化。

工业革命3.0:

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自此,机械能够逐步替代人类作业。

工业革命4.0:

未来10年,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步入“分散化”生产的新时代。工业 4.0通过决定生产制造过程等的网络技术,实现实时管理。

群策˙专家说

编者按:顶着“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光环的中国,如何转型升级向制造强国转变,且看业内专家学者的说法。

过去30年中国制造业取得成功依赖的是“勤劳的双手”,而未来的竞争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技术竞争”。若想继续成为世界制造业巨头,必须依靠“智慧的大脑”。我们的产业部门和企业家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否则将在今后的制造业国际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原标题:解码“中国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制造业查看更多>中国西电查看更多>输配电制造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