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评论正文

脆弱的起飞!国产电动汽车大发展之后的隐患

2014-12-16 13:35来源:凤凰科技作者:施智梁 鲁伟 王宇关键词: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比亚迪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会否重蹈燃油车覆辙?

2012年之后,工信部取得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导权。

在当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新能源汽车的范围被缩小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

纯电动车的“扶正”和混合动力车的“落榜”,体现了政府对待两种技术路径的不同态度:对纯电动车,在技术研发上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用高额补贴刺激需求市场;混合动力汽车,仅仅是技术和推广上的资金支持。

不难看出,政策差别是由国有车企在两个市场上的地位决定的。

2014年5月,工信部对车企的油耗指标发布了强制性文件,规定到2015年,国内车企生产的乘用车,各车型的平均燃油消耗量要降至6.9升/百公里,2020年要进一步降至5.0升/百公里。

为了落实此目标,工信部在文件中列出了一系列惩处措施,包括公开通报、暂停新车申报和停止新上产能审批等。这道紧箍咒其实是想倒逼车企发展电动车。因为要在2020年达到百公里5升的平均油耗,这不是现有技术能够做到的,只有用零油耗或微油耗的电动车来摊薄燃油车油耗,车企才能达标。

这些政策强化了产业化发展方向,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个普遍的担忧是,国内车企会在电动车上重蹈燃油车的覆辙。

一位美国一线车企的中国区高层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纯外资电动车无法进入补贴目录,但合资公司使用外方技术生产的电动车可以享受补贴,这个政策的结果就是外资车企把电动车拿到合资公司来生产,这和燃油车的发展路径其实没有区别。”

他的潜台词是:既然中国企业在燃油车的合资过程中没有学到技术,在电动车的合资过程中就可以学到吗?

原标题:脆弱的起飞 国产电动车大发展后面的隐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动汽车查看更多>燃料电池查看更多>比亚迪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