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天然气交易中心:何以能为、何以可为

2015-03-23 10:14来源:《能源》杂志关键词:天然气行业天然气市场LNG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截至2014年底,LNG工厂全国已建成投运113座,年产能1600多万吨;LNG加气站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建成LNG加气站1000余座,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构建形成。

2015年甫一开局,首个国家级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即获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复。公开资料显示,该交易中心属国家发改委和新华社战略合作的产物,由新华社牵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多家城市燃气企业以及相关能源企业共同参与,几乎囊括了天然气产业的上、中、下游最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对于这样一个一定程度上表征国家意志、由独立第三方领衔的“混成旅”,业界寄予厚望的同时,也对其下一步面临的挑战持观望态度。

在此之前,国内具备天然气现货交易资格并开展相关交易的,除上海石油交易所之外,还有宁波甬商所、北京石油交易中心等,以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相对活跃。国家为何会在这个时点推进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此外,如舆论所言,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面临市场参与主体少、价格管制、基础设施公平开放尚未全面落实、管网互联互通尚不成熟等制约,如何从中国市场的现实出发,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两手,寻找合适路径,推动交易中心建设?笔者不揣浅陋,试稍作分析。

应时而至的天然气交易中心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快速发展,进口天然气规模不断增长,同时,鉴于天然气“亚洲溢价”以及亚洲尚未建立形成一个广受认可的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客观情况,建设区域性天然气交易中心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而当我们放眼国际国内能源市场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局、新挑战,不难发现,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获批,其肩负的使命,除把握国际天然气市场难得机遇,对外争夺国际天然气定价权、化解“亚洲溢价”外,对内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天然气行业现有格局难以实现根本变革的背景下,试图通过边缘突破,为推进行业改革另辟蹊径,其内在逻辑与设立自贸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既是一种探索机制,也是一种倒逼机制。

首先,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进入平台期。2004年初“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正式商运,开启了中国天然气市场近十年的高速发展期,市场增速持续多年维持在15%以上。2014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18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4%,成为仅次于美、俄,位列全球第三的天然气消费大国。

戏剧性的是,2004年以来,我国天然气市场也经历了由“西一线”建设前期的向沿线省份压指标,到实际运行时供不应求的变化。这种供不应求的格局,持续了整整十年,让“气荒”成为十年来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一个最刺眼的关键词。2015年,预期中的“气荒”并未像往年那样如约而至(此前相关机构预测今年冬高峰期间我国天然气供应缺口62亿立方米),除了少数高峰时段,个别区域甚至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原标题:天然气交易中心:何以能为、何以可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行业查看更多>天然气市场查看更多>LNG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