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天然气短期进入过剩时代 价格改革有望提振需求

2015-10-10 10:28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刘满平关键词:天然气市场天然气价格天然气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然而,天然气消费对管网设施依赖性大,上下游市场衔接性强,需要很强的匹配性,而国内天然气下游市场的发展进度却远远无法匹配上游市场的供应量。

其三,由于国际油价、国内煤价大跌,目前我国天然气价格已相当于等热值煤炭价格的3至4倍,气电成本是煤电成本的近2倍,天然气相对成品油的经济优势被大幅削弱甚至丧失,企业用气意愿大降,甚至出现煤炭逆向替代天然气的现象。

其四,天然气调价机制与大力发展天然气的目标相冲突,抑制了天然气需求。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供求。2014年以前在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时,由于需求增长远超供给,政府通过多次上调价格促进天然气生产和进口,增加供给,但这种上调反过来也抑制了天然气的需求,尤其占消费主要比重的工业用气价格大幅上调后,部分天然气大用户转向消费煤炭和石油,不仅不利于扩大天然气市场需求,也不符合我国大力推广天然气的初衷。

此外,目前我国采用的“市场净回值法”的天然气定价方法,中心门站价格与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挂钩,并由政府定价,也存在诸多弊病。

首先,与石油等替代能源挂钩,并不能反映天然气的市场供需及价格平衡能力。近年来,欧洲等地要求天然气定价与石油脱钩的呼声越来越高,并在探索形成新的价格机制。2011年后欧洲天然气市场正逐步从“长期合同”模式向市场化的“气对气”模式转变,目前,欧洲超过50%的天然气供应通过现货交易完成。

其次,与替代能源价格的联动不及时,未真实反映可替代能源的价格变化。2013年确定增量气门站价时,对应的国际油价为每桶80美元,在去年第二次调整存量气价格之前,国际油价一直保持在约每桶100美元,但增量气门站价仍对应每桶80美元。今年4月施行的非居民用气并轨价,对应的是去年下半年的平均油价(约每桶90美元),而去年末至今,国际油价已徘徊在约每桶40至50美元左右。

复次,价格动态调整时间过长,时间节点模糊。现在欧洲运用“市场净回值”定价天然气价格动态调整时间已从6个月缩至3个月。相比之下,我国一年或半年的调整时间明显太长,而且起止时间不明确。

再者,天然气供应侧(出厂价或边境价)与消费侧(门站价)的定价机制完全不同,前者与油价无直接关系,而后者与油价有关系。“市场净回值法”只能反映消费侧的情况,无法反映供应侧的情况,更无法反映各个气源结构的差别。

原标题:从定价机制改革入手提升天然气需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市场查看更多>天然气价格查看更多>天然气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