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深度好文】煤炭“黄金十年”谢幕 焦虑的山西应如何走出衰退泥潭?

2015-10-30 09:07来源:高敏观察作者:高敏关键词:煤炭大省煤炭企业煤炭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要提高营商环境,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水平。构建服务型政府,强制推行一站式审批服务平台,减少企业各类审批、备案、经营管理手续,缩短办理时间,省政府应制定各类手续的办理时间要求,加强对办理机构进行督促检查,建立督查、反馈、投诉、奖惩机制,进一步提升行政效率,减轻投资商的审批时间成本,从根本上解决吃拿卡要的传统习惯。

二是引进外部管理者共建省内产业示范园区。在主要城市建立国际化的产业园区,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广州知识城、天津生态城等模式,在现有情况下,可以引入国内先进园区管理人员(甚至外方管理团队)进行园区的管理和运营,甚至代行政府职责,首先在重点城市的园区内实现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吸引大型国际企业落地。

三是加强官员培训和激励机制建设。在调研中有人反映,在八项规定后,有政府工作人员存在一定程度“懒政”情况,有笔者反映:“之前,收东西后他还会想着办事,现在的确不收东西了,但他也不会主动地帮助去办事了”,这种“懒政”的行为影响了山西的投资环境,必须加强改善。一方面,需要给予地方更大的权限,鼓励试错,提升其改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务员培训,提升自身素质和职业精神,同时加强投诉和惩罚机制。

四是塑造优美生产、生活、生态共生的环境。严控污染排放,关停整治污染重、危害大的产业,推广洁净生产技术,控制环境进一步恶化;出台严格的地方性环境治理法规,且应该比国家标准更加严苛;加强环境修复和整治,推动生态环境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环境治理技术走出去。

五、提升区域人力资源支撑能力

措施目的:降低要素集聚的人员成本

一方面,加强劳动力资源引导。我省长期以来居民出外打工的意愿不强,省内劳动力相对充足,同时,随着煤炭产能逐步压缩,将释放大量劳动力,在当前经济下行条件下,由于就业岗位减少,收入下降,政府应从两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加强煤炭过剩劳动力转岗培训。在当前东南沿海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趋势下,不少产业正在寻觅有充足劳动力且成本较低的地区,随着煤炭企业关停减产,将释放一大批过剩劳动力,山西应加强煤炭行业的劳动力技能培训,推动煤炭企业过剩劳动力再就业,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降低产业要素集聚的人力成本。二是推动剩余劳动力输出。在省内难以解决的劳动力,可以加强与沿海制造业基地对接,有针对性的开展劳动力培训,通过劳动力输出解决就业和收入问题。

另一方面,加强引进高端人才。山西高端人才稀缺,一是因为高端载体少,二是因为人才发展的环境较差,有人说:山西最优秀的年轻人都流出了山西,的确,仅仅是笔者高中同学就有半数以上都离开了山西,载体已经成为制约山西人才集聚能力的主要因素,无论是大学,还是研究机构,还是企业,高端人才、创新能力都严重不足,制约了转型的发展。从大学来看,目前山西省科研力量薄弱,没有一所985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是唯一一所211大学,且于山西大学同排全国100名左右,而且大学无论是师资能力,还是研究能力,都远远落后于中部其他省份,全省高校院士只有2人,没有一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来看属于相对落后地区;从科研机构来看,山西国家重点实验室仅占全国0.7%,科技企业孵化器仅占0.6%,国家级高新区仅占1.5%,省级以上高新区、经济区山西省23家,不到全国的1%;从企业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仅占8.2%,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只占5.83%,明显低于全国11.64%的平均水平,在中部六省是末位;全省高技术企业520家,仅占全国总数的0.66%,在中部六省也是末位。这种情况下,山西省科技研发能力极弱,全省每年登记的科技成果不到400项,不足全国总数的1%。去年全省技术交易额仅占全国的0.17%,创新能力难以支撑经济社会转型。

而要吸引高端人才,应加强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省政府应重点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发展,加强资源整合和重点学科突破,为院士、万人计划、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青等高端海内外人才引入提供比其他地区更好的条件,并为之在科研补助、住房、配偶、儿女教育方面做好服务。

二是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利用和申请。省政府应协助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申请,加强资金配套,同时,推动现有国家级平台进一步发挥作用,如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理工煤科学与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些尖端技术实验室,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实验室先进成果优先在山西转化。

三是加强企业创新的引导和支持,创建政府产业创新引导基金,推动企业加强创新,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事实上,煤炭、化工、钢铁等产业并非衰老,我们所能生产的这个档次的产品出现了过剩,一些高端环节的产品仍然需求量很大,如一些钢铁的新材料(军用、医用)等,最为典型的是钢铁,当前我国生产的钢铁多为粗钢,很少有企业可以生产高硬度、高韧度、抗腐蚀力强、寿命强的航母钢板,多依赖进口,但这种钢材在美国也属于战略管制材料,在军事、航空航天等方面需求极大,企业需要加强向产业的高端环节拓展,积极与国内知名高校协作,推动产品向高端拓展,推动技术创新,也是走出困境的一个办法。

四是大力推进万众创新和大众创业,在改善要素集聚能力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人民大众的智慧和积极性,当前推动大众创新有着极大的优势,一方面,国家高度鼓励,颁布了不少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随着过去十年的发展,居民大多有一定的资金储蓄,已经与90年代的经济不景气完全不同,所以在经济下行时,全国的消费仍然保持稳定的增长,这也是推动大众创新和万众创业的有利条件。

六、加快推动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措施目的确保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实现转型

事实上,当前煤炭及相关产业占到山西经济的八成以上,且大多数为国有企业,虽然远期我们要逐步摆脱“一煤独大”,但新的增长动力尚未培育成功,如果激进式对煤炭进行大规模关闭和减产代价太大,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必须稳妥处理。笔者认为,要使山西减缓当前困境,在新经济动力尚未培养成功,招商引资尚未成规模的状况下,还需依靠国有企业,渐进式的推进煤炭经济“软着陆”而迫在眉睫的就是给国有企业减负,破解目前煤炭企业与银行的金融风险。

一是加强化解企业债务。使国有企业轻装上阵,成为现阶段转型的主要动力。推动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和整合,强制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逐步推动主营业务转换,增发股份,降低资产负债率;收缩国有企业战线,停止给僵尸企业输血,允许个别资不抵债的企业倒闭,尽量化解银行当前面临的巨大风险;推动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加强中小型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提升国有企业现代治理能力,在部分企业推动混合所有制发展,加强民间投资引入,完善法人结构,推动员工持股,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是加强国有企业新产业培育。积极推动主营业务处于上升渠道的的国有企业发展,推动太原重工进一步加强资产并购,引入国际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内高铁产业分工与国际高端设备制造分工;加强吸引中航工业集团支撑,推动太原航空仪表厂转型发展,积极发展航空、航天设备制造,推动在资本市场融资,做大做强做精;强制国有企业建立研发部门,加强与省内外顶尖高校、研究机构产学研协作,推动技术创新较快转化为企业产品。

三是加强全产业链引进。以引进行业旗舰公司生产基地为核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整体进入,形成产业集群,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目前来看,电子设备制造业国内外仍然需求量较大,也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可以进一步加强引进。

原标题:煤炭“黄金十年”谢幕,焦虑的山西应如何走出衰退泥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大省查看更多>煤炭企业查看更多>煤炭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