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日前,美国耶鲁大学和东南大学在化学TOP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合作刊发论文:通过对阴极材料的全新设计,锂硫电池的循环寿命增长,并具有超常循环容量保持率,这一突破将进一步推动锂硫二次电池走向实际应用。该文的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孙岳明教授团队的范奇博士。
东南大学孙岳明教授团队的范奇博士在耶鲁大学化学系王海量教授课题组访学期间,将材料学三元设计的理念引入到锂硫电池阴极材料的构建中,将1C(1小时充放电)下百次循环容量损失率下降到的0.9%。这也是迄今为止所报道的最好的循环容量保持率。
范奇博士在接受采访中指出:“对于电池研究而言,过去1C下百次循环容量损失率控制在1%左右的报道仅见于传统阴极材料,这也就是传统阴极材料虽然能量密度相对偏低,价格相对较贵但是仍然占据市场统治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的研究说明锂硫二次电池完全可以在优化设计后获得类似的性能。考虑到锂硫电池巨大的能量密度优势(4-6倍)和成本价格优势,锂硫二次电池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将具有极为广阔的前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瑞泰新材3月22日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称,在新型电池材料方面持续性地进行了相关研发与积累,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方面皆有相应布局。公司与国内外多家固态锂离子电池相关企业均有合作,公司生产的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已批量应用于固态锂离子电
作者:周洪1,2(),俞海龙3,王丽平4,黄学杰3()单位:1.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2.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4.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引用:周洪,俞海龙,王丽平,等.基于BERTopic主题模型的锂电池前沿监测及主题分析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
正极材料竞争升级,锰、硫技术路线谁能突围?2025年,固态电池产业正在经历更为深刻的变革。固态电池技术的推进、规模化制造需求的提升,以及终端市场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不断增长,共同驱动着以锰系、硫系为代表的新型正极材料体系加速成型,传统锂电池正极材料体系迎来重大革新。当前,9系高镍三元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一则报道引起讨论,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项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固态电池又迎来一轮热度。据统计,2025年以来,
据了解,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研究为发展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案。1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研究为发展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案。该项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日,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集团官微宣布,董事长接受了唐唯实(CarlosTavares)辞去其Stellantis集团首席执行官职务的请求,该辞呈立即生效。据悉,唐唯实曾先后在雷诺、日产、标致雪铁龙等多家知名车企任职。2013年,唐唯实在掌管PSA集团期间,主导了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28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发布全固态电池高容量正极材料取得重要进展。资料显示,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低温性能优异以及高安全性、长寿命等优点,解决了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易燃易爆等一系列问题,展现了其在电动汽车和其他领域的应
5月29日,中国能建2024年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论坛暨储能新产品发布会在武汉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能建”)主办,由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简称“中能装备”)、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简称“中储科技”)承办。来自业内专家学者和集团内部先进企业的
天力锂能4月1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接近往年水平,暂未研发锂硫电池。
2023年是国内锂电池产业链企业走向海外的一年。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落子提速,电动汽车市场减速的背景下,2024年将是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争霸白热化的一年,中韩两国电池之争“厮杀正酣”。(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起点锂电ID:weixin-lddsj作者:张清辉)2023年,中企拉大了与韩企的差距,前者市占率已突破
作者:江训昌1,2喻科霖3杨大祥1,2,4廖敏会5周洋5单位:1.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2.重庆交通大学;3.重庆市育才中学;4.绿色航空能源动力重庆市重点实验室;5.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引用:江训昌,喻科霖,杨大祥,等.原位聚合制备PDOL基固态电解质及其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
2024年,经历了去年停产、减产、业绩大降洗礼的中国储能行业,内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而海外市场的逐渐回暖,也将为拥有海外业务的储能企业,特别是有着创新研发能力的头部企业带来更多业绩增量。众所周知,在技术革命大变局中,黎明前的决战往往更加惨烈,其战略成败对产业未来的影响往往也最具决定性
01DominionEnergy将在校园工商业储能中试用Enervenue的镍氢电池技术DominionEnergy将试点部署一种新型金属氢电池,这是这家美国公用事业公司正在尝试的最新非锂技术。该公司将在其地方子公司DominionEnergyVirginia上周四(11月16日)表示,将在维吉尼亚州立大学(VSU)校园的社区活动空间部署来自初创
2023年已接近尾声,储能系统、锂离子电池也跌破了历史。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分析,锂电池价格降至139美元/kWh,创历史最低价,其中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为95美元/kWh。国内来看,近日开标的储能系统设备采购价格仅0.638元/Wh。锂电池价格139美元/kWh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7日,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年
优美科9月26日宣布,将与大众集团旗下电池公司PowerCo成立合资公司,建立大规模的可持续电池供应链。合资公司将获资30亿欧元,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将为优美科提供欧洲电动汽车阴极材料需求的重要部分,并为PowerCo在欧洲的千兆工厂提供大部分供应,并旨在到本世纪末每年为220万辆全电动汽车生产电池材料
6月26日LG化学表示,其位于忠清北道的清州工厂已开始生产单晶高镍阴极材料。下个月开始,下一代正极材料的第一批产品将交付给一家全球电池制造商。到2027年,公司计划将单晶阴极产线扩建到庆尚北道龟尾工厂,届时新型阴极的年产量将达到5万吨。
6月2日通用汽车与韩国钢铁巨头浦项制铁旗下电池材料生产子公司POSCOFutureM宣布,将投资超过10亿美元用于扩大双方的合资工厂UltiumCAM,以提高其在北美地区的阴极活性材料(CAM)生产能力,同时整合阴极材料前驱体(PCAM)的生产。
在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上游原材料大幅涨价以及“欧盟电池最新法案”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动力电池回收行业2022年以来开始升温,资本、车企、电池生产商逐渐涌入电池回收赛道,电池回收企业更是成为了合作中的“香饽饽”。国家溯源管理平台预测数据显示,未来3-5年,我国动力电池平均每年退役量将达到20-
4月20日,据《韩国先驱报》消息,韩国政府及其头部电池公司计划在2030年之前共同投资20万亿韩元,以开发包括固态电池在内的先进电池技术。韩国政府表示,“这项联合投资将使韩国能够先于其他国家开始商业化生产固态电池”。韩国目前拥有全球五大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制造商中的三家——LG新能源、三星SDI和
碳中和目标下,储能万亿市场正在大幕拉开,于技术创新上亦在持续推进。自有关部门出于安全性能考虑,限制三元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后,磷酸铁锂成为电池储能的主力军。然而,磷酸铁锂能量密度天花板低、低温性能差、材料成本较高的痛点仍未解决。一方面,大储项目往往布局在极端气候地区,要求在高低温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6日晚,江淮汽车和安凯客车分别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比亚迪子公司弗迪电池、浙储能源签订合资框架协议,四方计划共同投资设立一家合资公司,由合资公司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工厂并开展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项目。公告显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其中,江淮汽车拟以现金出资2
6月末7月初这周,氢能领域相对活跃,政策方面氢储能/膜电极/虚拟电厂平台入选国家能源局“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四川省支持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都落于补贴方面。此外双积分政策正式发布,但目前主要涉及乘用车。企业动态方面,国企动作频频,包括三大央企160亿成立中汽创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国家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9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结果显示中国科学院的“大规模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基础研究”项目验收结果为良好,北京理工大学的“新型高性能二次电池的基础研究”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华中科技大学的“高比能锂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于10~12月进行结题验收工作,其中包含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大规模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基础研究”,依托于工信部、北京理工大学承担的“新型高性能二次电池的基础研究”,华中科技大学承担的
近日,欧洲13家机构联合研发车用锂硫电池的消息再一次刷了屏。消息称,由西班牙Leitat牵头组织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锂硫电池研发将持续43个月,旨在研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优良循环性能的锂硫电池,破解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瓶颈。锂硫电池是以硫元素作为电池正极,金属锂作为负极的一种锂电池,
随着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升,现有负极材料的克容量以及压实密度已经到了极限值,因而,硅碳材料的使用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热点。与此同时,硅碳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效率低、膨胀大、长循环会带来材料粉化问题、以及与相关电解液、胶的匹配问题始终困扰着相关的科研人员,因而,补锂、预锂化等技术越来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恶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寻找清洁、高效、安全的新能源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锂硫二次电池具有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理论比能量高等优点,特别是硫不但在地球中储量丰富,而且硫正极材料的理论容量和比能量是传统锂电池正极材料的10倍以上,锂硫电池被公认为是未来锂离
作为一种高效的储能系统,从各种电子产品到电动汽车,再到电网规模化能量存储的扩展应用,锂电池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能源生态演变这一重要进程中。过去几十年锂离子电池(LIBs)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它的高成本和越来越接近理论极限的现状以及在我国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在2020年时将电池的能量密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恶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寻找清洁、高效、安全的新能源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锂硫二次电池具有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理论比能量高等优点,特别是硫不但在地球中储量丰富,而且硫正极材料的理论容量和比能量是传统锂电池正极材料的10倍以上,锂硫电池公认为是未来锂离子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及新能源领域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新型电动汽车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传统锂离子电池受正极材料理论比容量等因素的制约,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理论极限。为满足人们对电动车行驶里程及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研究者将研究方向转向了锂离子电池之外的二次电池体系。锂硫二次电池
7月28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新型锂硫化学储能电池的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在北京参加了由科技部高技术中心能源处组织的技术验收。课题负责人陈剑研究员向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领导、验收专家组进行了工作汇报。在课题实施期间,大连化物所锂硫电池研发团队攻克了一系列
近日,中科院杨裕生院士在一次会议上谈及我国电动车行业发展的乱象。杨裕生院士是国内电池领域研究的泰斗,也是中国高能二次电池-锂硫电池的开拓者。2007年,杨裕生院士在国内首次开发出300Wh/kg的高能锂硫二次电池,远高于现有锂离子电池(100Wh/kg)。杨裕生院士认为,电动汽车的补贴和价格核算存在着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