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市场正文

那些即将退出的煤矿 债务怎么办?古今中外经验快来围观

2016-03-16 08:29来源:中国煤炭报关键词:煤炭行业煤炭企业煤炭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两会代表委员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对去产能过程中出现的债务问题的解决思路:

去产能和去杠杆密切联系。我国杠杆率偏高、债务融资偏高,其中相当大一部分表现在工业企业,因为工业企业股本少而贷款多。一般来说,杠杆高会造成调整难,调整过程中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协调也会比较困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更好地发展直接融资,减少债务杠杆,在未来也会使得企业的调整、重组变得更加容易。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潞安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晋平:

在煤炭去产能中,应充分发挥金融行业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煤炭企业,金融机构要加强金融服务和支持,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对此,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煤炭优质骨干企业名录,加大对优势煤炭企业的支持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原则,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势煤炭企业不抽贷、不压贷、不缓贷,不附加(更换)担保条件,不增加额外贷款负担,不随意提起诉讼;在信贷配置、利率优惠、手续简化等方面给予优势煤炭企业最大支持,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通过单列指标、增加政策性贷款、国家专项债券建设资金、贴息贷款等措施,对优势煤炭企业重点项目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帮助有前景的企业渡过难关、实现转型升级。

银行业进一步完善不良处置机制。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呆账核销和抵债资产处置,完善不良资产批量转让政策。此举不仅是对转型企业的“输血”,更是从企业的实际需求、从煤炭行业整体升级的角度出发,鼓励敢于转型、勇于突破的企业实现自我“造血”,以此引导部分企业摘掉过剩落后产能的帽子,成为创新驱动、高效优质的企业。

他山之石

国外去产能阶段,债务是如何处理的?

英国煤炭:国企私有化去产能,政府介入债务处理

70-80年代,英国企业亏损严重,政府不堪补贴负担,私有化开启去产能。1974年英国公营企业的亏损额达12亿英镑,占英国当年GDP的1.5%。国家对企业的财政补贴逐年增多:1974—1975年英国煤矿、铁路和钢铁等国有企业需要国家补助6.09亿英镑,1979—1981年为18亿英镑,而1984—1985年增至40亿英镑。80年代末政府财力已无力承担国有企业的补亏。撒切尔上台后决意推行私有化,煤炭行业去产能率先开启。

政府介入去产能,财政助力债务处置。取消补贴、破产重组、出售国有股权是英国煤炭行业私有化的三大措施,与美国市场崇尚市场化处理方式不同,英国政府在此过程中对过剩产能企业的财务支持由改革前补贴转向改革后债务处置。一方面,生产补贴大幅缩减,1980至1989年英国给予煤矿的补贴高达73.94亿美元,而在1995年时已缩减至1.75亿元;另一方面,政府出资并免除债务,1992年拨款10亿英镑作为煤矿关闭处置费用,1994年耗资30亿英镑免除英国煤炭总公司(前身为英国国家煤炭局),分别占当年GDP的0.1%和0.5%。

原标题:那些即将退出的煤矿,债务怎么办?古今中外经验快来围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煤炭企业查看更多>煤炭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