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浙江温州十三五规划:加强热电联产等改造 大力推进核能、风能、水能等建设(文)

2016-03-25 10:3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温州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2:对外综合交通建设重点

铁路:开工建设杭温高铁,推进温武铁路前期工作和温福高铁规划研究,建成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启动既有金温铁路电气化改造。

公路:全线贯通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段)和温州绕城高速,建成龙丽温高速公路文瑞段、文泰段;启动金丽温高速东延伸线、龙丽温高速文景段建设;规划研究龙丽温高速至甬台温复线高速公路联络线(南连高速)、乐清湾港区疏港高速公路(乐清-永嘉-缙云)(北连高速);全面完成国道G104改建,全线贯通国道G228、G330,逐段升级G235、G322,有序推进省道S216、S217、S218、S219、S220、S324、S325、S326、S327建设。

空港:建成温州机场T2航站楼及航站区配套工程、货运区及生产辅助设施,完成温州机场扩建,建设一批通用机场和应急起降点。

港口:重点推进乐清湾港区C区一期工程、状元岙港区二期工程、洞头大门散货中转码头工程、平阳港区提升工程、温州国际邮轮港等项目建设。

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温州北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以温州机场为核心的东部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完善温州西(铁路温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温州南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东、南、西、北四大综合交通枢纽格局。

加快市域快速通道建设。推动都市区主中心连接副中心、县城以及重要中心镇的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实现都市区内部通勤一体化,形成市域内“1小时交通圈”。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力度,形成功能清晰、结构合理的国省干线公路网,构建各县(市、区)到中心镇“半小时交通圈”。加快市域轨道交通建设,建成投用S1线一期、S2线一期工程,加快推进S3线一期工程建设。加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加快规划建设立体型城市快速路,打造合纵连横的快速路网,提高城市交通的快捷通达能力。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全面推进道路建设整治,以“道路有机更新”带动“城市有机更新”。深入实施交通拥堵治理工程,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观。合理分配城市道路资源,优化完善微循环和慢行系统,加强常规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枢纽站场有效衔接的设施布局建设。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积极谋划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进一步优化BRT线路布局,完善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相协调的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优化公交站点布局,加快首末站、停靠站建设,提高公交智能化水平,积极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5%以上。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建设一批生态停车场、立体停车库、桥下地下停车设施,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市区五年新增机动车泊位15万个。

专栏3:市域交通建设重点

市域铁路:建成投用市域铁路S1线一期(西起瓯海潘桥,东至半岛三站,线路长53.51公里)、S2线一期(北起乐清乐成,南至瑞安人民路,线路长62.95公里),力争开工建设S3线一期(北起温州站,南至瑞安新城广场站,线路长35.8公里),环大罗山市域铁路网络初步构建。

市政道路:建成七都大桥北汊桥、瓯海大道东延伸及枢纽集散系统、温州大道东延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滨海大道高架快速路等项目;研究谋划温瑞大道二期、城市东西向快速路等项目。

第二节 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全面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美化城市环境,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质量,增强要素集聚辐射能力。紧密结合“三重”区域(重点区域、重要廊道、重点项目)及水岸同治,整村改造、连片推进,五年内全面完成市区70个以上城中村改造整治。拓展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开行、农发行棚户区改造等专项贷款,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城市建设融资体系。结合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拆后利用水平。加快市区“退二进三”步伐,切实改变城市商住区、工业区、城中村相互混杂的现状。实施城市门户、主干道、历史街区、旧厂区综合改造,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加快中心城区特色发展。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建设,以重点突破带动城市提升发展。鹿城区重点围绕滨江商务区、中央绿轴、双屿综合整治和七都新城等区块,积极培育五马-大南千亿级商圈,加快以楼宇经济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现代商贸与历史文化相融合的高品质核心区。龙湾区重点建设中心区、浙南科技城、空港新区、状蒲片区等区块,打造生产性服务业优势明显、创新要素集聚的东部发展中心。瓯海区重点围绕中心区、站前商贸区、牛山片、梧白片等区块,依托高教园区,打造商贸、医教特色鲜明的高铁经济新城区。理顺大罗山管理体制,加快三垟湿地公园建设步伐。洞头区重点推进环海西湖城市核心区建设,启动全域景区化改造,实现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共建共享,加快同城发展、建设“海上花园”。

建立市区一体化发展机制。以市区联动、统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原则,加快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一体化步伐。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关系,整合优化部门职能,建立健全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推进城市运行管理高效有序。进一步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融合,统筹市区土地、产业等各类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强政策支持保障,统一市区招商引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保障等相关政策,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逐步实现中心城区公共服务一体化。

第三节 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巩固提升“六城联创”成果,进一步优化城市宜居环境。创新城市运行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推进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智能化。加强城市设计,强化规划的控制力和引导力,着力构建大疏大密、层次清晰的城市空间格局。加强城市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市区入城口整治和示范街(路)创建活动,提升城市绿化、洁化、亮化、序化、彩化水平。加强城市噪声防治,着力提升声环境质量。科学合理利用地下空间,鼓励社会力量进行商业开发和建设地下停车设施。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排水设施及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改造、易涝点整治、应急强排设施建设。加强雨洪资源利用,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收集、运输及处置体系建设,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促进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专栏4: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建设重点

城市市容美化:以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江干支流和温瑞塘河等平原河网绿化为重点,建设“三江六岸”景观林带和塘河生态文化森林景观带。强化主次干道、居民社区、公园广场、农贸市场、窗口单位等重点部位及周边的卫生整治和管理,突出抓好绿化建设和养护,巩固城区环境整治成果。重点推进建设七都环岛带状公园、滨海公园、横屿公园、灵昆湿地公园、人文公园、温瑞塘河(瓯海大道-南白象段)沿河景观工程、金海湖公园及中心绿带、飞云江绿道。

城市防洪排涝:以五水共治为抓手,完善“上蓄、中疏、下排、外挡”的水安全工程体系。推进永嘉县楠溪江河口大闸枢纽工程等,提高主要江河流域“上蓄”能力,重点抓好瓯江、飞云江、鳌江流域的水患治理。

原标题:加快燃气管道建设与改造大力推进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发电设施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温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