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山东枣庄十三五规划:科学布局大型高效煤电机组、建设煤电一体化基地、加快推进热电联产建设(全文)

2016-03-29 08:3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山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1. 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 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区域联防联控,重点推进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油气回收及油品质量治理,着力提升大气环境质量,让老百姓能够经常看得见日月星辰、闻得到馥郁花香。加强对煤电、水泥、化工、玻璃等重点排放行业和工业燃煤锅炉的监管,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确保废气达标排放。以各类建筑工地、道路施工工地和物料堆场为重点,强化各类扬尘污染防治,不断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和保洁标准,全面降低各类扬尘污染负荷。加大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力度。坚决取缔露天烧烤市场,强力推行烧烤入室,所有餐饮经营场所必须安装并规范使用油烟净化装置。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和绿色交通工具,加强油品质量和油气回收监管。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和清洁能源替代,统筹规划城市供热点布局,逐步解决“煤电化工围城”问题。加强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建立疏堵结合、以用促禁的长效机制。以大中重型客货运输车辆为重点,加快老旧车和高污染机动车淘汰进程。加大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站网建设, 提高预测预报预警能力。 到2020年,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2.5、PM10浓度分别比2015年下降22个百分点, “蓝天白云”天数年均增加5天。

2.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以保障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和群众饮水安全为目标,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监管,实施港口整合、小码头治理、船舶标准化、LNG船舶推广,推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抓好流域水环境治理。进一步完善“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探索建立人工湿地保护长效机制,重点实施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工程,提升净化能力。抓好城乡污水处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区(市)部分现有污水处理厂,新建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不断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 处理率; 开展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 2020年底前总体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加大投入、有序推进,在13个省、市级示范镇率先建成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实现所有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部农村新型社区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抓好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大羊庄水源地、周村水库水源保护区等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超前防控庄里水库上游水源地污染,全面消除可能影响水质安全的各类污染源,建立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到2020年,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8%。

3.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协同推进污染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三大举措,着力解决土壤污染威胁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两大突出问题,力争到2020年,全市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农用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4.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城乡面貌和环境质量,努力创造优美舒适的宜居环境, “十三五”期间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加快枣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光大国际滕州环保能源发电、山亭区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山东润源2×15兆瓦生物质发电、王晁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着力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完善“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市)处理”的运作模式,实现更高质量的全覆盖。加大路域环境治理力度,建立起政府治超和源头管理相结合的治超长效机制,打造“畅安舒美山东路” 。推动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乡村旅游点厕所新建改建,切实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扎实推进节能降耗

1.着力强化源头控制。 严格执行能耗强度和能耗总量“双控”审批制度。科学合理利用能源,从源头上控制我市能源消费总量,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十三五”节能目标任务。实行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煤炭等量替代或减量替代,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严格落实《山东省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方案》 ,确保2017年完成省里下达我市113万吨煤炭减量任务。深入开展市级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启动市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推动碳交易工作。

2.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导向,实施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加快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技术应用步伐。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引导和倒逼作用,运用新设备、新产品、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植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电力、化工、水泥、纺织印染等重点产业的节能减排,强化目标责任,提升整治标准,淘汰染整设备、平板玻璃、废纸制浆等落后产能。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推广华润纸业“污水深度处理和回用—沼气发电—污泥干化焚烧利用” 、鲁南化工“能化共轨技术” 、鲁南机床“数控机床再制造” 、枣庄中联“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置建筑垃圾及产业废弃物” 、祥和乳业“以养殖业为主体、种植养殖加工有机结合的生态农业”等循环经济典型经验,加快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引进、实施一批循环经济重点工程,促进企业生产链条耦合衔接,切实推进各类废弃物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打造具有枣庄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积极推进重点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培育煤气化、煤焦化、玻璃生产加工等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园区循环式发展。

4.推动资源高效利用。 坚持节约优先战略, 开展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制定水价,建设地下水监测系统,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推进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回用,推广节水设备、器具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建设节水型社会。坚持严格的土地利用标准,优化土地利用模式,提高土地开发强度,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科学有序利用地下空间,做好统筹谋划开发,提高综合管廊、地下交通、商贸设施建设水平。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资源类约束性指标。

(四)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大防控、管理、惩罚力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源头严防制度。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作用,强化土地用途管制,探索完善覆盖全部国土空间的动态监测监管体系;改革规划体制,理清主体功能区定位,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之间的关系,推进“多规合一” ,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强化价格和税收调节功能,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利益导向机制。过程严管制度。全面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和阶梯价格制度,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制定修订地方法规,完善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标准体系,规范开发行为。后果严惩制度。落实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究制度。政策支持制度。对全市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和水源地保护净化项目给予倾斜,落实生态补偿机制,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对环境资源利益进行再分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六、推进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统筹

创新城镇化发展模式,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和谐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区(市)城区、镇、农村新型社区协同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一)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突出组团式布局的空间特色,构建“一主、一副、两区、多点”的空间格局。

1.一主。薛城区、市中区、峄城区、枣庄高新区作为市域主中心,构成枣庄市中心城区。按照“西城扩容、东城提质、一体发展”的思路,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西城区扩容量,聚人气,打造现代化“大新城” ,成为我市行政经济、科研创新、商务金融、文化体育中心。东城区提质,通过设施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便利水平,打造城市转型示范区;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产业优势互补,实现市中区、峄城区融合发展,打造全市商业中心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山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