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北省十三五规划:以自建火电电源点为主 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全文)

2016-04-11 13:3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火电湖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七章 构筑基础设施新支撑

坚持适度超前、突出优势、补齐短板,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更好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突出交通运输先导性作用,畅通大通道、完善大网络、建设大枢纽,加强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形成连通城乡、辐射中部、沟通全国、联通国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客货运输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建成“祖国立交桥”。

一、强化综合运输通道支撑

加快构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网络,完善以长江黄金水道、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为骨架的“五纵四横”综合运输通道。

推进铁路快速发展。以“扩充高铁网、完善城际网、加密区际干线、加强点线配套、发展旅游观光特色铁路”为目标,重点加强高速铁路建设,逐步完善城际路网,巩固武汉全国铁路枢纽地位,提高襄阳、宜昌铁路枢纽整体能力,实现“一主两副”之间高铁直通、各市州通高铁,形成省内相邻城市间1-2小时交通圈,武汉与周边省会城市2-3小时内到达,与全国主要经济区中心城市间5小时左右通达。打通铁路运输瓶颈,实现主要交通走廊客货分线运输。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500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里程2100公里以上。

加快公路提档升级。以形成互联互通、衔接顺畅的高速公路网为目标,实施高速公路路网完善工程,建成我省国家高速公路网,加密地方高速公路网,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大力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升级改造,基本消除国道断头路,所有省际国省干线公路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实现乡乡通二级。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80%以上,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3.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500公里。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特色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网,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推进农村公路向规模以上自然村延伸。合理布局过江通道,推进不同交通方式共用过江通道资源,实施一批跨江桥梁隧道工程,增强跨江通过能力。

推动水运振兴发展。有序推进长江航道整治工程,实施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整治,启动宜昌至武汉段部分航道建设,加快完善三峡枢纽综合运输体系,配合国家开展三峡水运新通道研究,开展荆汉新水道工程研究,提升黄金水道航运功能。实施汉江航道渠化整治工程,提升汉江、江汉运河通航能力。建设清江旅游客运体系。推动长江沿线港航资源整合,加快建设武汉新港、宜昌港、荆州港、黄石港、襄阳港等内河港口,加快打造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促进港产园协调发展。全省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2000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4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500万标箱。

促进民航全面发展。建成武汉天河机场三期,为加快打造全国重要枢纽及中部门户机场创造条件。完善民用运输机场布局,新建和改扩建一批支线机场,推进军民航资源共享,形成“一主多辅”的机场格局。建设以货运为主的机场,大力发展专业货运航空,打造全国航空物流集散中心。拓展国际直达和经停航线,加快发展国内、省内航线。科学规划和加快建设通用机场,逐步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的通用机场群。积极发展临空经济和通航产业,推动爱飞客航空综合体建设,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通航飞行培训集中发展区。实现每个地级城市在80公里(1小时车程)范围内享受到航空运输服务,民航旅客吞吐量达到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80万吨。

推进邮政与快递转型升级。推动邮政基础网络与铁路、公路、航空网络的衔接和融合,提高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快递企业在物流节点城市建设快件集散和处理中心、配送服务中心。加快快递下乡步伐,使快递服务成为惠及民生的重要公共服务。

专栏10 交通运输通道完善工程

高速铁路:建设武汉至九江、武汉至杭州、武汉至西安、郑州至万州、安庆至九江铁路湖北段,呼和浩特至南宁铁路襄阳至荆门至宜昌段、京九铁路黄冈段等。争取沿江高铁湖北段纳入国家规划,开展前期工作,推进汉宜至郑万铁路宜巴联络线、武汉至合肥段项目建设。

普速铁路:建设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湖北段、岳阳至咸宁至九江铁路,江汉平原货运铁路、当阳至远安铁路、宜昌三峡铁水联运铁路、恩施腾龙洞至大峡谷旅游观光铁路等,建设武汉新港江北铁路等重要港口疏港铁路。

高速公路:建设武汉至深圳高速公路嘉鱼北段、呼和浩特至北海高速公路五峰(渔洋关)至湘鄂界段、安康至来凤高速公路鄂渝界至建始(陇里)段、恩施咸丰至来凤高速公路等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武汉至阳新、保康至神农架、宜昌至来凤、枣阳至潜江、鄂州至咸宁、利川至咸丰等地方高速公路。建设白洋、石首、嘉鱼、沌口、青山、棋盘洲、武穴等过江桥梁。

普通公路:推进沿长江、汉江、京港澳、焦柳等国省干线升级改造。建设香溪、赤壁长江大桥和316国道河谷大桥、348国道沙洋汉江二桥、346国道宜城汉江二桥、潜江张港大桥、仙桃汉江二桥等汉江大桥建设。

航道整治:实施长江航道宜昌至安庆段航道整治。实施汉江蔡甸至河口段、碾盘山至兴隆段等航道整治工程,新建汉江雅口、碾盘山、新集等枢纽。积极推进清江航道标准化和其他适航河流航道整治工程。推进江汉平原、长江三峡库区、汉江丹江口库区、鄂东南长江支流等航道建设。

港口建设:加快建设武汉新港、宜昌港、荆州港、黄石港、襄阳港以及巴东港、丹江口港、钟祥港、沙洋港、潜江港、天门港、仙桃港等内河港口。

民用航空:完成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工程,建设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推进宜昌、襄阳等支线机场改扩建,新建荆州等支线机场,启动恩施机场搬迁和荆门冷水机场军民合用前期工作。

通用航空:实施荆门漳河、麻城大别山等通用机场项目。推进武汉汉南、咸宁等通用机场项目建设。启动一批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新建一批通航起降点。

二、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优化枢纽节点空间布局,加快建设武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襄阳、宜昌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以及一批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实施交通枢纽提档工程,加快建设综合客运枢纽体系、现代物流基地体系和枢纽集疏运体系,努力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建设一批临空、临铁综合客运枢纽,实现城市公共交通、公路客运、私人交通与高铁、机场等紧密衔接。完善货运枢纽集疏运功能,建设一批疏港公路、铁路项目,推进多式联运发展,逐步实现货运无缝衔接“一票到底”。

专栏11 综合交通枢纽布局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铁路路网中心、全国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全国重要航空枢纽及中部门户、全国重要物流基地。

区域性和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襄阳、宜昌、十堰、荆州、黄冈、鄂州、黄石、恩施、荆门、随州、孝感、咸宁、仙潜天。

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进武汉、黄石棋盘洲、三峡枢纽地区、襄阳金鹰、荆州储煤基地等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

三、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加快智能交通发展,实施交通“互联网+”行动,建立多层次综合交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票务平台、大数据中心,逐步实现综合交通服务互联网化,提高客货运服务效率。推动交通绿色低碳发展,推广节能环保运输工具。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系统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城市拥堵。大力发展农村客运,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大力发展公路甩挂运输。加强城市配送车辆标准化、标识化管理。完善“江海直达”航线,推进船型标准化。

图3“五纵四横”综合运输通道示意图

第二节 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大力推进能源革命,完善能源输送网络,健全能源储备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一、统筹电力供需保障

统筹协调电源和电网项目建设,以自建火电电源点为主,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争取更多的三峡电能留存湖北,满足全省新增电力需求。加强输配电能力建设,提高全省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性。推进国家规划内的特高压输电项目建设,完善500千伏骨干网架,优化220千伏网络,建设渝鄂背靠背工程。加快农村电网和城市配网升级改造,促进各电压等级配电网络协调发展。构建适应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微电网等新型用能方式发展需要的智能现代电力系统。开展接纳西南水电和北方火电相关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逐步理顺电价形成机制,有序放开竞争性业务。

二、加快煤炭和油气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泛武汉煤炭储配基地建设,做好荆州煤炭物流园区建设,开展武汉新港、襄阳余家湖、宜昌枝城港等煤炭储配基地及区域煤炭交易市场前期研究工作,促进煤炭物流发展。加快小煤矿关闭退出。加强与陕西、甘肃、内蒙古、山西等能源资源大省(区)及主要能源企业战略合作,拓宽我省能源资源供应渠道。加快天然气、原油、成品油管道建设,油气管道总长度达到1万公里。加强油气管道安全保护及隐患整治。推进云应、潜江地下储气库及城市储气设施建设。积极争取落实西气东输三线、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供应湖北的天然气资源,积极争取输入我国的进口管道天然气资源,引进海外液化天然气。落实国家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加快推进省内炼油企业油品质量升级和适应性改造工程,2016年底前全面供应国Ⅴ车用汽柴油。

三、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科学规划布局,新增火电装机规模1300万千瓦左右。建设一批清洁高效的大型燃煤火电项目,在热负荷集中地区适当建设热电联产及供热管网项目。新建燃煤发电机组供电煤耗必须低于每千瓦时300克标准煤,污染物排放达到燃气机组排放水平。加快现役燃煤发电机组(包括热电联产机组)环保设施升级改造,使所有现役电厂每千瓦时平均煤耗低于310克,淘汰关停不达标的小型燃煤发电机组。探索推进煤制气、煤制烯烃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做好钢铁、建材等主要耗煤行业的清洁生产,减少污染。

四、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第三节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功能完善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以及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推进水利现代化。

一、提升防洪抗旱能力

进一步完善长江防洪减灾体系,加快洪湖分蓄洪区东分块、杜家台分蓄洪区、华阳河蓄滞洪区等蓄洪工程及安全工程建设,加强荆江大堤、荆南四河堤防整治工程建设。推进汉江堤防建设。推进主要支流、中小河流治理、重点涝区以及重要湖泊水利综合治理、四湖流域等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新出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基本完成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和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快重要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湖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