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报道正文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吴辉: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热点分析

2016-04-29 08:16来源:北极星储能网关键词: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专业论坛储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里我们挑了五家比较有代表性的动力电池一个企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说这五家企业不是中国动力电池做的最大,我觉得他们非常有特点,通过对他们的分析,有几个趋势供大家参考。第一个国内小电池业务,都是不在增加投资,主要增加投资的方向动力电池。举个例子CTL就把它HL小电池部分完全玻璃出去,由TTK五直接来管理和控制,CTL就专注于做中大型电池,比亚迪其实也一样的。另外就是获得更多的定单,很多的企业都在破产。尤其去年下半年开始,产能的供不应求,导致去年下半年,造成很多破产计划。那么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应该有很多的破产计划流产了。应该也是投了很多的电池企业,我们一个判断,就是说到16年底的时候,应该说整个 动力电池的产能可能会出现一个结构性的过剩。我们说中国的电池应该企业,专注动力的应该130+以上,真正说能够给主流的主机厂去配套的。给外企配套的,我觉得中国就一家企业,给国内配套的可能有个十几家动力电池,未来情况下应该有十几家动力电池公司所以我们把它定义为结构性的过剩。

第三个,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很多企业都在寻求资本运作。那么目前国内的A股市场,纯正动力电池标地的话,我觉得可能只有一家那就是(国宣高科)。其他号称是锂电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可能只是概念。所以像万象等都在开始资本运作一个道路。包括各种各样的方式,我们觉得未来的一到两年应该会有很多上市公司收购行业内的一些比较优秀的企业,来实现资本市场的一个发展。

第四个,产业的整合。我们看像比亚迪的话,一直在做产业链的投资,我从上游的材料到下游的整车,包括充电站都自己在做,像ATO的话,通过投资的方式来布局上一步正极、负极,包括设备和下游的电池的一个回收。这些总的来看,这些企业都有这四个方面的趋势。

第三个运营模式的创新。刚才讲到电动汽车的话,成本还是比较贵的。所以短期内在乘用车领域我们出现的像滴滴打车、优步等,以模式来切入这样环节的运营公司。在商用车领域出现了,像时空电动,包括像力帆都在做电动汽车运营和租赁的事情。

总的来讲,未来整个汽车可能会暂时的有第三方的租赁方式,来为特定的行业提供电动化的解决方案。这一块能够很快速的把成本比较高的电动汽车快速的通过市场化推广来运作。

刚才讲的是整车。接下来是电池。第一个,我们全球电池的统计。2015年全球锂电池大概是100GW/时,其中动力的话,大概达到60%多,是17个GW,从这个动力的占比可以看到,这个比重是越来越高的。那么预测未来锂电池,会大量以动力和储能电池为主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也是一样的,中国大概是47GW,动力大概到17GW时去年。可以看到未来的汽车增速量会比较快,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想投资新能源汽车的资本,都瞄准动力电池这个行业去做。企业的份额可以关注一下。在小电池领域SDI和SGE,包括像松下他们的份额相对比较稳定,每年的统计,每年都不会太大发生的变化。但是动力电池年年都有变化。这里根据我们的数据,比亚迪去年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的公司。虽然松下给他生产了很多18650的电池,但是我们知道比亚迪它的K9大巴对电池的需求量,特别大的。包括像LG、国宣、三星这些动力电池的出口量都还是非常大的。

刚才讲到动力电池的产能,我们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国内动力电池的产能。刚才我们也说了,十多家企业2016年都已经达到65个GW,但是我们对需求的预测大概也就是30多个GW。这一块我的判断总体来讲还是过剩的。那么这个环节,就是说从产业上来讲,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上到下产业链非常清晰,总体归根结底就是制造业,不管是多么热的行业,发展成熟之后毛利终究会降下来。也连哪些环节是有价值的呢?我觉得一定是带有服务性质的。单纯的制造业终究会回归到这个利润。动力电池的(派克),为整车厂提供动力解决方案这个环节,应该说是有服务的溢价在里面,第二个环节应该是下游的充电站运营,应该说也是具备高溢价的价格在里面。

原材料,我们统计大概是20多万吨,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材料生产和制造国家。主流的车型也开始采用三元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国际国内三元材料正极厂房,在去年出货量都非常大,今年由于上半年受到影响,下半年应该会有比较高速增长的一个量。电解液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电解液跟随着动力电池的增长出现,比较快速增长的趋势。

中国的隔膜基本上是以钢化为主,但是石化隔膜的量比较少一点,未来的石化隔膜会更多的用在动力电池上,这些隔膜企业在大力开石化发隔膜的产能。辽源鸿图其实也在,我去年去看的时候,辽源鸿图只有200多万平米。现在通过扩展之后,我觉得今年依托它的技术优势还会有比较好的出货量的表现。看主要的隔膜格局从全球来讲,隔膜主要是被日本和韩国的企业垄断的一些隔膜。包括合并之后,基本上占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

从中国隔膜企业的竞争格局,这个排序按照出货量来。去年发布了一个隔膜的白皮书。按照技术的竞争力,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小而美,技术比较领先的企业排的比较考前,我们主要看到市场隔膜的企业未来有很多的机会用在汽车的动力电池上。这些是国内隔膜企业投产的一个计划,可以去参考。负极总的来讲毛利相对高一点,竞争环境相对好一点。刚才讲到未来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是,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目前只有18650的电池能够做到,未来短期内微型电动车,或者物流车会大量先用18650电池来做动力源。对电池端的系统会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所以说从目前的资本市场上来看,大家都在关注电池的成组。我们这里主要梳理和国内主要做电池重组,关键BMS公司可以供大家去参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电池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专业论坛查看更多>储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