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吉林长春十三五规划:推进热电联产改扩建重点工程 推广分布式能源供热(全文)

2016-06-27 08:1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吉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六章 建立完善市场体制机制

健全要素市场体系,强化金融发展支撑,规范市场秩序环境,发挥市场中介作用,全面提升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化水平。

第一节 健全要素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统一的市场交易平台、机制和规则,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试点。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交易规则,建立公开交易平台和服务监管制度。制定土地征收目录,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收程序,完善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健全农村建设用地收储制度,开展宅基地融资抵押、适度流转、有偿退出试点。

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人力资源市场,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实行平等的就业准入和同工同酬制度。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转移接续便利性,消除劳动力流动后顾之忧。

发展技术交易市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促进科技成果资本产业化。加强各类技术交易平台建设,健全技术交易规则,鼓励技术转让、集成化服务等技术交易方式。发展壮大技术中介服务机构。

第二节 构建现代金融体系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开放包容、普惠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展普惠金融,发展多业态中小微金融组织,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促进互联网金融依托实体经济规范有序发展。稳妥推进金融机构开展综合经营。

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推动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小额贷款、融资担保机构发展。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搭建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物权融资登记托管交易平台和债券融资增信平台,推动本地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规范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积极构建再担保体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担保格局。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第三节 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建立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加快形成统一规范、权责明确、公正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体系,维护市场公平有序竞争。

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规范生产、经营、交易等市场行为。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执行产品和服务质量、安全生产、能源消耗、环境损害的强制性标准。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健全市场退出机制,依法实施企业破产。对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达不到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市场主体,严格依法处罚。

完善监管体系和方式。实行综合监管和执法,解决多头重复执法问题。加强协同监管,强化监管执法信息共享,健全执法协作联动机制。规范监管执法程序,依法公开市场监管执法信息。实施在线即时监督检测,健全与“先照后证”改革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健全社会化监管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第四节 发挥市场中介作用

培育发展市场中介,加强能力建设,发挥其中介服务和行业自律功能。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建成服务市场、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中介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部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事项或环节交由市场中介承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对市场中介的监督管理。

第七章 实现动力转化保持稳定增长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突出“稳工业、稳投资、稳财政、稳重点企业”等关键环节,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去泡沫,推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均衡发力,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第一节 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

把握国家投资政策导向,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社会民生领域的政府投资,强化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现代农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拓展新兴产业、“互联网+”等新的投资领域。围绕重大工程包,谋划实施一批补短板、上水平、增后劲的重大工程,确保项目接续,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产业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等领域重点工程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水电气热要素保障等领域重点工程项目,民生改善着力推进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健康养老、房地产等领域重点工程项目,生态环保着力推进河湖治理、水源地湿地保护、森林绿地建设、污水及垃圾处理等领域重点工程项目。

第二节 强化消费的基础作用

适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趋势变化,引导和更新居民消费理念,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创新消费供给,鼓励大型零售企业集团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深度融合 “互联网+”,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培育消费热点,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信息消费,推广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消费,推进旅游休闲和文化体育消费,鼓励养老健康消费,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营造消费环境,完善城乡流通网络,严厉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营造便利放心的消费环境。增加有效供给,全面推进品牌化、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创建长春品牌。

第三节 加强出口的促进作用

坚定不移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多元化国际市场和外贸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一汽、长客、欧亚、东北工业集团等有实力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域外市场,重点在装备制造、冶金建材、食品加工、商贸流通等领域开展对外合作,培育外向型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外贸结构,支持企业以并购方式获取国际知名品牌,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发展服务贸易,推进服务外包和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外贸服务模式,完善出口服务体系,推出有利于扩大出口的金融产品创新和信贷安排,增强服务出口能力。

第四节 加强定向定项精准调控

完善政策工具箱,创新调控方式,建立中观经济单元调控体系,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加快建立现代统计体系,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完善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体制,及时调度经济运行情况,准确把握运行特点和异常变化,有针对性调整政策措施。加强形势研判和政策跟踪,密切关注新常态下国内外经济形势,把握好国家和省里政策的调整变化,做好政策对接。

第八章 着力推进结构调整

紧紧围绕全面振兴发展,坚持多策并举,坚持“加减乘除”一起做,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财税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破解制约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结构性障碍。

第一节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围绕破解工业“一柱擎天”和结构单一的“二人转”产业体系问题,坚持“拉长补短”,走工业服务业双拉动的增长路径,着力推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法人治理结构调整。补齐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短板,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二产拉动向三次产业协同拉动转变,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发展、高端发展,推动产业发展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从成本竞争向质量技术品牌服务竞争、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构建多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企业结构优化调整,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有序转移、集群集聚,引导产业组织结构由小而散、大而全向集中度高、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推动产品结构优化调整,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通过创建自主品牌改变“低端锁定”,推动产品结构向品质化、高端化转型。

第二节 促进所有制结构调整

紧紧围绕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节 深化财税结构调整

实施涵养税源策略,以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调整为路径,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深化财税结构调整,抓好重点税源行业企业,不断优化税源结构,不断扩大税源规模。集中政府财力,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重点用于有利于扩规模、增效益、调结构的项目,以项目建设促进税源结构的调整。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以政策引导促进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总部经济、金融保险、服务外包等业态发展,壮大主体税源行业,培育新的税源增长点。支持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剥离物流、科技研发、贸易营销等非主营业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盘活税收存量,扩大地方税收收入。规范税收归属和税收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强税收征管,完善综合治税体系,强化发票使用和管理,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最大限度减少税收流失。

第四节 推进人力资源结构调整

注重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农村实用型和社会工作等各类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积极培养和引进中高端和紧缺型人才,紧紧围绕国家千人计划,加快引进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专家等高精尖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打造人才慧谷。改革实用型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引导推动人力资源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中高职、本科及专业研究生教育衔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研用联合培养人力资源工程,加快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加大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力度,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实训基地,增强就业创业能力,丰富服务城市发展的人力资源层次和结构。

第九章 积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依托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建设,优化“一区多点”民营经济布局,实施“全民创业、招商引资、素质提升、集群发展、市场培育”系列工程,打造民营经济集聚区和孵化基地,形成有利于民营经济簇群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到 2020 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到 60%,力争建设成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

第一节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落实简政放权政策,建设服务体系,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

打造政策环境。落实体制机制、结构调整、市场准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等方面的配套改革措施,破解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的创业模式,扎实推进“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加强商事制度改革后续市场监管,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

建设服务平台。整合资源打造人才培训、融资担保、创业咨询、事务代理、管理诊断、信息网络、法律维权、公共技术、电子商务、市场开拓等十大服务平台。

强化素质提升。开展“万名创业者、万名小老板和万名企业家”培育工程,积极培训创业者、小老板和企业家。完善技术创新机制,采取股权激励、项目扶持等有效措施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开发、发现评价、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机制,吸引高层次创业人才、技术人才和职业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

第二节 培育民营经济发展主体

鼓励全民创业,全面培育创业创新型小微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带动力强的大型民营企业,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覆天盖地的局面,为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培育生成小微企业。实施“新办小微企业资金扶持计划”、“万名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计划”等措施办法,制定扶持政策,降低创业成本,促进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形成。

培养成长中小企业。实施小微企业成长跃升工程,扶持个体工商户成长为私营企业,促进小微企业成长。重点扶持成长性强、自主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扶持壮大大型企业。围绕现代农业、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制定实施资金扶持、市场开拓、品牌创建等政策措施,鼓励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打造一批几亿、几十亿、上百亿级的龙头企业。

第三节 推进民营经济集群发展

推进民营经济簇群创新发展,发展一批民营经济产业集群,规划一批民营经济特色园区,建设一批民营经济创业孵化基地。围绕现代农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按照“土地集约、企业集中、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构筑千亿级、百亿级和 50 亿级的产业集群梯次结构,形成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商贸商务服务、软件产业、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 60 个中小民营企业集群,60%产业集群的集聚度达到 70%以上,形成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集群优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吉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