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吉林长春十三五规划:推进热电联产改扩建重点工程 推广分布式能源供热(全文)

2016-06-27 08:1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吉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 1:民营经济服务平台重点项目

(一)人才培训服务平台

建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长春)培训基地、优秀创业主体和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孵化基地。

(二)融资担保服务平台

打造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和企业“五位一体”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立股权投资平台、债权投资平台、产业基金平台、风险投资平台,搭建民营中小企业网上融资服务平台。

(三)创业咨询服务平台

设立长春市创业咨询专家组工作室,打造创业咨询辅导团队,推进长春创业项目与创业人才库建设

(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优化、重组和建设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外包服务。

(五)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建设“电子商务综合交易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在线交易、大数据服务、人力资源和企业孵化服务。

(六)市场开拓服务平台

建设民营企业国际市场交易信息平台,为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平台和全方位的服务。

第三篇 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

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挖掘创新发展新空间,全面推进信息化城市建设,加快形成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改变工业“一柱擎天”和结构单一的“二人转”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第十章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带动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人才创新、管理创新,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

第一节 建设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

按照全省打造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的战略布局,强化长春在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中的主导地位和先导作用,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完善以城市中部高端服务业、西南汽车产业、西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东北战略性新兴产业、东南现代服务业五大创新转型区域为总体框架的空间格局,优化区域耦合联动,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发挥集群集聚效应,构建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创新链布局,用创新链提升产业链,用产业链夯实创新链,加快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点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和科技孵化基地建设,加强与东北亚和欧洲等国家的技术合作,推进中俄科技园、中白科技园、中德产业园等国际科技园区建设,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第二节 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

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强化科技体制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的“政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创新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需求为导向,构建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体系,支持构建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和平台,推动关键和共性技术应用。发挥开发区在创新发展方面的基础条件,打造创新平台,构建创新载体,支持长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联合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进一步优化完善科技创新产业战略联盟,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鼓励高校院所实施创新成果开放日,搭建以创新成果转化为重点的生产力促进平台。鼓励采取成果托管、挂牌交易等多种形式的成果转化模式,提高创新成果属地转化率。建设多渠道、多模式的研究、试验、中试到小批量生产的开放平台,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到商品化进程。

推进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支持在长高校、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围绕先进智能车辆、车联网、轨道交通系统控制平台、生物药、化学药、干细胞、光电器件模组、光显示芯片及外延片、光电大型成像设备、新能源动力电池、有机高分子材料、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体系结构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

第三节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发挥市场对科技创新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强化企业是创新主体的理念,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一汽、长客等国家级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产品研发、设计、测试能力。探索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强化全过程服务,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进程,完善技术交易市场。加大科研基础设施、科研仪器设备和基础信息资源向企业开放共享力度。

第四节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加快形成人才制度优势。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保障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破除人才流动障碍,促进各类人才在不同性质单位和地域之间的自由流动。完善工资、医疗待遇、职称评定、转岗及养老保障等激励政策,健全人才向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的激励机制。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鼓励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注重用政策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扭转人才外流局面。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责权利相匹配的绩效考核办法,保障人才以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破除职业歧视,倡导崇尚专业精神的社会氛围。

专栏2:创新驱动发展重点项目

(一)产业创新

实施“双十双百”工程,打造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现代农业、光电子等创新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科技孵化器,重点推进“吉林1号”卫星、机器人纳米技术、无人机、CMOS、3D打印机、数控机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等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二)平台创新

搭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创业孵化平台、科技中介平台、科技投融资平台、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等创新平台。

(三)企业创新

支持一汽、长客等骨干企业建设一批技术研发中心平台,积极培育发展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加快孵化器建设。

(四)产品创新

围绕提升汽车、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支柱优势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产品创新进程。

(五)管理创新

构建科技计划管理、专家信誉评价、科技成果鉴定、科技经费使用监督等制度体系。

第十一章 深度挖掘创新发展新空间

顺应需求动力的结构性变化趋势,创新有利于供给对接并创造需求的体制机制,全面释放新需求,努力创造新供给,积极打造新平台,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创新发展新空间。

第一节 全面释放新需求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拓展居民多层次、个性化、多样化创新发展新需求,引导创新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服务创新、消费创新、品质创新为重点,带动创新消费和结构升级。依据新需求对各类现代化基础设施的新要求,鼓励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空间综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等领域的创新,挖掘创新发展新空间,启动一批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重大投资工程。

第二节 努力创造新供给

牢牢把握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新需求、新趋势以及人民生活的新模式,以新供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鼓励市场主体全方位创新供给,以需求为导向拓展发展新领域、打造发展新业态、创造发展新模式。把握需求趋势由模仿型、排浪式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投资趋势由传统产业、房地产业向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转化,市场趋势由数量和价格竞争向质量和差异化转变,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推动供给向产能优化、智能化、专业化、网络化转变,更好满足创新发展需求。加强适应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供给,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务,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第三节 积极打造新平台

构建各类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服务平台。建设创业创新信息平台,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和政策集中发布。用好创业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向企业开放专利信息资源和科研基地。鼓励领军企业建立技术转移和服务平台,向创业者提供融资、技术、法律、人才等支撑服务。丰富创业创新孵化平台,鼓励发展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器,打造孵化与创业投资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开放式服务载体。健全创业风险分担机制,引导风险投资支持创业创新。

第四节 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全面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依托互联网服务载体,拓展创业创新与市场资源、社会需求的对接通道,搭建多方参与的高效协同机制。推进专业空间、网络平台和企业内部众创,通过创业创新服务平台聚集全社会各类创新资源,加强创新资源共享合作。推广研发创意、制造运维、知识内容和生活服务众包,推动大众参与线上生产流通分工。营造公共机构支持、企业个人互助的众扶文化,共助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长。稳健发展实物众筹和股权众筹,提供快速便捷的线上融资服务,拓展创业创新投融资新渠道。

构建创业创新优良环境。营造激励创业创新的竞争环境,清理妨碍创业创新的制度规定,深化企业注册登记等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强化政府采购对创业创新的支持,优化扶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政策。完善对创业创新的直接融资服务,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更好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功能。

倡导创业创新精神。树立崇尚创业的价值导向,厚植创业创新文化,增强社会大众创业创新意识。尊重、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勇于创业创富的社会价值取向,鼓励草根创新、微创新、微创业,支持更多社会成员特别是科技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吉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