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陕西汉中十三五规划:建设一系列火电、水电、风电等项目 加快推进分布式能源(全文)

2016-06-28 08:1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陕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七篇 以人为本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的全面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发展的积极性。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体系,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推动城乡一体化,辐射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新汉中。

第二十四章 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第一节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按照“盆地聚集、中心做大、两翼伸展、沿江发展、园区支撑”总思路,调整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产业发展布局合理,形成以汉中主城区为核心,以宁强、勉县、略阳、南郑、汉台、城固、洋县、西乡八个城镇组团为支撑的串珠式沿江城镇带。结合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陕南移民搬迁、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优先发展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持续建好县级城市,重点打造各类中心镇、重点镇、旅游名镇,有序建设好一批美丽乡村,构筑交通路网发达、产业结构合理、设施功能完善、生活品质优越、生态环境优美的城镇体系框架。

第二节 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优化城市空间。 遵循历史名城、生态汉中城市主题,按照“西进做大、东扩做强、南移做精、北优做特、老城提升”的思路,完善服务功能、塑造城市特色,重点打造和优化兴元新区、滨江新区、航空智慧新城、东关、南关、西关等城市空间,加强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之间的交通网络、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城市功能分工与协作,实现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协调均衡发展,形成组团式、田园型城市空间格局。到2020年,中心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100万人以内,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0平方公里以内。

改善城市环境。 围绕“四城联创”,实现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网络化。加快道路、防洪排涝、地下管网、照明、交通信息、停车场、公厕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实施城市增绿扩绿工程,建设“海绵城市”。加快“一江两岸”和城市新区建设。加强城市综合防护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人民防空向防空防灾一体化转变,实现人防建设提质增量。健全城镇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增强综合保障能力。把秦巴山、汉江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统筹推进集古城人文魅力、秦巴山水园林、巴蜀地域特色、现代生机活力、田园城市格局之美的城市形象体系塑造。到2020年,力争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专栏 16 中心城区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市政设施提升工程。 汉宁路道路工程,望江路道路工程,兴元新区道路工程,滨江新区道路工程,龙岗新区市政道路工程,廊桥建设,城市轻轨研究,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建设,汉山片区至梁山片区连接线道路工程,圣水跨江大桥,中心城区路灯改造等市政设施项目;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航空智慧新城综合管廊建设,兴元新区综合管廊建设等综合管廊项目;汉中市城市供水工程;实施污水干管贯通工程,合流管改造工程,排洪渠截污工程,汉中兴元新区污水管网等雨污管网工程;新建铺镇污水处理厂,航空智慧新城污水处理厂,石门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项目。

服务功能完善工程。 火车站站前广场及公铁联运枢纽工程,汉中市南一环大型停车场,兴元新区城市停车场等建设项目;中心城区公厕新建及改造提升项目。

特色街区建设工程。 东关、西关、南关正街特色风貌街区建设工程,西汉三遗址保护性开发建设。

城市形象塑造工程。 汉中南一环西段片区综合改造,汉中市保障性住房及棚户区改造建设等项目,汉中市城市(城镇)园林绿化重点工程等项目。

第三节 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按照各县发展定位,合理确定发展规模,构筑产业发展、交通出行、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推动县城人口集聚、土地等资源集约节约利用。重点加快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雨污分流、消防、绿化等市政设施建设,加大旧城区、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确保县城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有效运行。加快县域工业、农业园区建设,培育特色支柱产业,鼓励引导产业项目向园区聚集。扩大城镇人口和经济聚集规模,拓展城镇消费和就业空间,不断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推动南郑、城固撤县设区,勉县、西乡撤县设市工作。

专栏 17 县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道路设施。 南郑县城如意大道(南二路)道路建设,南郑县大河坎镇江南东路建设,梁山大道北段道路建设,龙岗大道道路建设,城固县城区道路建设,西成高铁城固站至108国道连接线建设,西成高铁城固站至汉中智慧新城连接线等道路建设,洋县城市主干道建设,西乡县水东新区中央大道及支干道,西乡县城道路综合改造,勉县黄龙大道建设,略阳县城区主要城市道路改造,略阳县城北片新区市政设施建设,宁强县市政道路建设,镇巴县城道路建设工程,留坝县河滨路建设等项目。

市政设施。 洋县给水管道建设工程,洋县污水管道建设工程,洋县旧城区雨水管网改造工程,洋县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勉县县城中长期供水工程配套管网,勉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宁强县供排水管网,留坝县紫柏路上段,大滩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留坝县县城排水管网改扩建工程等给排水管网项目。略阳县城区集中供热,宁强县城集中供热,留坝县集镇供热,镇巴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居民小区集中供热等项目。城固高铁站前广场,洋县城西客运站停车场,略阳县火车站站前广场建设,西成客专宁强南站站前广场,勉县火车站站前广场,镇巴县城市广场,留坝县公共停车场,西成客专佛坪车站站前广场建设等项目。

环境治理。 城固县“一江两岸”建设,洋县“一江两岸”新区建设,西乡县两河四岸综合治理及开发等项目。南郑县大河坎濂水公园建设,南郑县滨江文化公园,大河坎濂水公园,龙岗文化公园,城固县城区绿化亮化工程,佛坪县城区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洋县梨园景区工程,西乡县车行景观廊桥工程,西乡县中式滨水风情街建设,宁强县党家梁休闲生态区建设,中国佛坪原生国际度假体验区瑞士小镇商街建设等项目。

第四节 加强重点镇 建设

推动特色集镇发展与提升服务功能相统一,与服务“三农”和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引导和促进人口、产业、公共资源等要素向特色集镇集聚。重点加快大河坎、柳林省级重点示范镇,青木川、华阳等5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铺镇、圣水等18个市级重点镇和梁山、上元观等14个特色镇建设。努力培育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交通枢纽等类型的特色精品集镇,增强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示范带动全市小城镇健康发展。

专栏 18 39 个重点镇及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

39 个重点镇。 省级重点示范镇(2):大河坎、柳林;省级文化旅游名镇(5):青木川、华阳、青树、武侯、留候;市级重点镇(18):铺镇、河东店、武乡、圣水、新集、黎坪、桔园、龙亭、磨子桥、堰口、骆家坝、周家山、阳平关、接官亭、兴隆、渔渡、江口、西岔河;特色示范镇(14):梁山、上元观、原公、天明、二里、谢村、高川、杨河、沙河、新街子、新铺、代家坝、大安、黑河。

道路建设。 铺镇东、西街道路建设,河东店镇褒河蜜橘产业园区道路改扩建,柳林镇时代大道续建工程,阳平关镇滨江大道续建工程,华阳镇羚牛湾、金猴谷及华阳水街建设,谢村镇、龙亭镇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青木川镇镇区至黄河沟步道等项目。

管网建设。 铺镇东、西街给排水管网,龙亭镇排污管网改造工程,华阳镇污水管网改造,骆家坝镇雨污管网建设,柳林镇雨水管网建设,周家山镇污水管网建设。

环境整治。 铺镇东西街、临街房屋里面整治,青树镇南湖路立面风貌整治工程,新集镇黄家河治理工程,黎坪镇污水、垃圾处理厂建设,桔园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堰口镇两河四岸绿化工程,骆家坝镇污水、垃圾处理厂建设,兴隆镇垃圾填埋场建设,渔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留侯镇污水、垃圾处理厂建设。

第五节 建设美丽乡村

培育特色美丽乡村。 充分挖掘产业、人文、山水环境等特色资源禀赋,建设一批美丽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推进山水田林河塘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美丽乡村的特色产业培育、绿色景观打造、面源污染治理、村庄环境整治、乡村文化挖掘和公共设施配套。结合陕南移民搬迁和农村土坯房屋改造,培育发展乡村度假、农业观光、美食体验等特色乡村,重点打造一批省市级示范村、旅游精品村和美丽乡村景观带,实现净化、亮化、美化。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村级卫生室、文体活动场所、农家书屋、养老服务、便民超市、邮政快递、宽带网络等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宜居家园。到2020年,建成500个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打造新型农村社区。 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适度集中的原则,结合陕南移民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整合改造城郊村、建设中心村、合并弱小村、治理空心村、培育特色村。重点做好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延伸公共服务、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四大任务,努力建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管理科学、生活方式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现代农村新型社区。

第二十五章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完善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对有能力、有意愿进城落户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家属,鼓励进城落户,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结合保障性安居工程、陕南移民搬迁、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积极推进农民进城、进镇、进社区,确保进城农民住有所居。

推进城乡要素配置均衡化。 加快城乡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加快农村生活区、生产区、旅游景区等道路建设,完善覆盖城乡、方便快捷的公交客运系统。加快城乡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和公平交换。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文化教育、卫生计生、养老保险、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就业创业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大力实施以技能和创业培训为重点的阳光工程,提高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专栏 19 城乡住房保障重点项目

城中村和城镇棚户区改造 。汉中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棚户区改造一期、二期项目,东关棚户区改造工程二期项目,汉台区莲花池公园区域棚户区改造,西新街棚户区改造项目,西关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西后城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前进西路南北区域棚户区改造项目,汉台区南关正街及利民路东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汉台区望江路南段棚户区改造项目,西乡县东关、南关、西关片区改造,西乡县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项目,勉县城市棚户区改造,汉中经济开发区棚户区改造等。

陕南移民搬迁安置住房建设 。汉中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引汉济渭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项目,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陕南移民搬迁基础设施项目,整村推进项目等。

农村土坯房改造 。11县区农村土坯房改造项目。

第八篇 安全便捷 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抓住国家推进中西部铁路建设和区域互联互通的机遇,统筹建设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设施,推进重大水利、能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第二十六章 完善立体交通网络

以境内三条高速公路、三条铁路为骨架,推进市内外互联互通,建设“四环红太阳”的道路交通体系,充分利用西成客专建成后我市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的机遇,加强基础设施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和产业配套承接,把我市建成连接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城市。

铁路。 充分发挥西成客专、阳安铁路、宝成铁路主骨架的运输大通道作用,全面加快铁路建设步伐,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建成西成客专、阳安二线,积极开展汉巴渝及黄陵-(宝鸡)-汉中-南充铁路、兰州-天水-汉中铁路、兰渝-阳安铁路联络线前期工作。加快汉中火车站公铁联运枢纽工程建设,开展汉中轨道交通可行性研究。

公路。 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强化汉中连接南北、辐射东西的交通枢纽地位。建成宝汉高速公路,加速推进西乡至镇巴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十天与京昆高速联络线的前期研究,在市域内形成西汉、十天、宝汉为骨架的高速公路网络。以国省干线公路网络和农村公路升级畅通为重点,打通省、市、县际公路,建设旅游专线和园区路网,确保实现县县通高速、重点镇及4A级景区通等级路,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0000公里。

航空及水运。 增强汉中城固机场门户枢纽功能。优化航线网络布局,逐步加密汉中-西安、汉中-深圳、汉中-上海航班,适时开通汉中至西南、西北、东北等地航线,形成快捷便利的航空港,适时开展洋县、宁强等通用机场建设。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合理开发利用水运资源,提升汉江航道等级,推进汉江汉中—洋县—安康航道综合整治,重点建设洋县港区、汉江汉中城区段港区、西乡港区及其它配套工程,提升港航设施服务能力。

城乡交通网络。 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公交线网覆盖率,实现城市内外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构建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级客运网络,实现全部乡镇和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班车。加强公路、铁路、航空、水路交通等各专项规划的统一协调,引导建设主体投建综合枢纽场站,实现人、货“零换乘”。重点推进汉中火车站客运枢纽站、汉中机场客运枢纽站及有关县区站场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陕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