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煤气能源评论正文

去产能不喊口号看数据:任务进行到哪一步了?

2016-07-05 17:26来源:分析师徐彪作者:徐彪、许向真关键词:煤炭行业煤炭企业煤炭价格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强调落实,严防不作为

我们要知道,如果政策面集中火力非常非常重视个什么事,不外乎两个原因。要么,这事确实非常重要,不做就玩完;要么,这事喊了很久大家没当回事,必须得动点真格。去产能这件事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

关于重要性我们已经说了很多不再赘述,而看进展你会一目了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到现在,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么强调了,今年上半年的成果是比较让人失望的。来自统计局数据,以钢铁行业为例,供给前十大省份相较去年并没有明显的产量削减。

于是在二季度你会发现,去产能这件事从天花乱坠地谈理想转向脚踏实地谈落实。说到落实就不得不提5月1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

在此之前先插播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学习论坛上的讲话在文末讲到的“为官不为”的问题。事实上我们认为在新届领导班子上来之后,反腐之风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了一些官员不作为的问题。这当然不是高层想看到的,所以最近对这个问题的提及更加频繁。

而第十三次会议不但说了,而且说得更露骨,就差指名道姓了。于是总书记化身班主任,说啊,有些地方已经出台政策措施了,有些地方开始研究方案了,这个要表扬;还有些地方措施制定得不到位,还有些地方还没开始活动,你们要注意了,因为现在的工作可是“盯住看,有人管”。怎么管?定期上成果啊,于是现场就看到江苏、重庆、河北和深圳四个同学汇报工作了,也告诉改革工作推动比较慢的地方,你们抓紧了。不仅是地方政府汇报,几个牵头的或者承担重点项目的部委也被一一点名了,包括发改委、国资委、住建部等等。这三个部门具体做啥的一打听,政策导向也呼之欲出了。所以要我说,这次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颇像个动员大会,大家歃血为盟,真正把改革落实下去,也很好地表明了下一阶段“严防不作为”的态度。

最近又在去产能工作在部署上引入了问责制,对地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6月27日和28日,总书记连着召开两场重磅会议,不得不加以重视。27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28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概况起来无非是:强调地方、强调问责。

27日的会议上,总书记强调了地方在推进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地方各级党委要多在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并“及时总结推广地方的创新做法”。回顾近期相关改革措施也可看到一以贯之的内容:比如6月15日发改委发文总结去产能工作进程,也突出了对地方工作的细化和监督。

28日的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将问责制定位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且在开篇便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而回头去看27日的会议会发现针对改革工作,也谈了同样的事情。既然改革工作要落实到地方,地方官员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因为改革“不真刀真枪干是不行的”。再说的更露骨一点,为了把改革创新工作落地,要“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导向”。

因此下一阶段在改革工作上也预计可以看到出台更多因地制宜的政策和反馈机制的建设。

紧锣密鼓,去产能进展全览

在高层频繁表明决心并施加强制的推动下,今年以来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从顶层设计到相关部委推进再到地方具体指标,对去产能(尤其是煤钢行业)的工作部署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可行的方案。

首先,在政策出台方面,以2月的两份国务院顶级文件为引领,财政、金融相应配套措施也相继出台。其中,钢铁、煤炭行业分别给出了“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和“3至5年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的具体指标;央行牵头在信贷及其他金融资源上进行差别化配置,撤回对产能过剩行业及僵尸企业的融资支持;另外中央政府通过财政安排,对去产能过程中的人员安置问题进行兜底。

在此基础上,发改委牵头产煤产钢省市区进行具体的工作部署,至6月中旬已在工作机制、政策配套、目标分解和抓典型示范等方面有了可观进展。

目前,各涉及省市区也已分别上报未来几年的煤钢行业去产能目标。但从目前来看,各地区目标总和已远远超过国发6号文和7号文提出的总目标。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关注已削减产能的重复申报以及“减产能不减产量”等问题。

市场机会在哪里

若以1998年对纺织业的改革为借鉴,我们可以看到,在化解产能过剩推进后的第二年,行业即全面改善业绩,银行的不良债务也得到有效控制,工业品价格回升。但改革也带来一些负面问题,虽然政策面有意通过加速的城镇化刺激总需求,并对170万人员安置提供一系列财政支持,但需求侧还是受到了一定冲击。

这一轮去产能我们面临更沉重的任务,缺乏快速的降杠杆工具,同时在经济降档之后面对来自“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全新挑战,因此在工作部署上,相较17年前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地方分工,采用了更加温和的债务重组方式,同时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来扩大有效供给,为经济增长新动能蓄力。

而我们认为,如果“供给侧+创新”的政策能够有效落地,未来几年仍然能够看到企业部门在效率提升、债务负担减轻的情况下,出现类似1999年开始的盈利、ROE双升等现象。且上世纪末的经验表明,产能过剩行业ROE反转,带来的不仅仅是本行业利润增速回升;去产能一旦成功带来的工业品价格回暖、供需缺口减小,将使整个工业企业部门受益。

最后从时间轴来看,1998年全面启动对纺织业的改革之后,1999年行业即扭亏为盈,而大幅改善是在2000年,之后的ROE趋于平稳。目前去产能工作投入的物力财力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两个行业,上半年政策的频繁发布和地方工作的展开也有望在下半年迎来全面发酵。因此我们认为,煤钢行业将在明年及后年迎来业绩拐点,并带来相应的波段式市场机会。

除煤钢行业以外,后续还将推动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去产能工作。若以产能利用率为标准之一来衡量紧迫程度,我们认为下一步的工作将从有色、水泥和玻璃三个行业继续展开。事实上,有色行业的去产能工作也已经有了重大进展。6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有色金属工业“去产能”指导意见》,预示着有色金属行业很可能接棒煤钢,成为下一个去产能重地。果真如此,则有色行业的市场红利很可能出现在17年底至18年初。

原标题:去产能不喊口号看数据:任务进行到哪一步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煤炭企业查看更多>煤炭价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