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南常德市十三五规划:初步构建起水电、火电等多种能源综合体系 重点推进桃源风电项目建设(全文)

2016-07-15 08:4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火电常德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以市城区和县城中心城区为突破口,从城市向周边推进,通过实施“煤改气”,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有重点、有秩序地推动全社会用能结构调整。加强城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渣土运输管理和城区周边非煤矿山整治,全面取缔粘土砖瓦厂,加大油气站废气、城区餐饮油烟治理力度。以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机动车环保管理、淘汰黄标车、推广新能源汽车为重点,防治机动车污染。到2020年,全市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比例达到80%以上。

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物源头控制,认真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全国试点工作,重点监管工矿企业、农业生产过程废弃物的处理处置。优先保护耕地,确保现有495万亩未污染耕地的数量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206万亩已受轻度污染耕地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监控,1.2万亩污染较重的耕地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或生态恢复。开展土壤修复工作,先期重点实施湖南石门雄磺矿、桃源县土法采金矿山场地等5个典型污染场地的修复示范项目,完成3万亩污染农田修复工程,后期分阶段实施20个左右典型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加强土壤环境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制定完善土壤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和管理政策。到2020年,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75%以上。

专栏:大气和土壤污染治理重大项目

大气污染治理:重点污染企业关停淘汰,船舶清洁水运工程,陶瓷行业“煤改气”工程,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技改工程,粘土砖企业取缔工程等。

土壤污染治理:全市农田土壤污染治理及保护工程,石门县雄黄矿典型区域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环太阳山矿山开采生态修复,新澧化工采矿区、盐矿矿区及卤水输送管沿线盐碱土壤治理和修复,澧县、临澧等非金属矿开采区生态修复工程等。

第三节  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加强生态体系建设,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形成密布城乡、点线面结合的绿色屏障,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和全省首个生态园林城市,力争国家园博会落户常德。

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生态公益林管理,加大市城区“三山三水”保护力度,力争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保持在557万亩以上。对壶瓶山、乌云界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黄山头、河洑、桃花源、夹山、花岩溪、嘉山等国家森林公园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积极探索国家公园体制与示范;对石门、桃源、澧县、临澧、鼎城等地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改造坡耕地,对沟道侵蚀与崩岗进行治理,在石门、桃源、澧县、临澧、汉寿等片区建设大片连块草场。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8%以上。

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以西洞庭湖、沅澧水、松虎河流和境内重要湖泊、水库、湿地为重点,采取工程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湿地恢复治理力度,恢复湖区湿地自然状态,增强湿地生态功能。规划新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2个,省级湿地公园2个,省级重要湿地2块,完成6个国家湿地公园的正式挂牌工作。在已建国际、国家、省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湿地公园实施一系列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保护与恢复湿地面积130万亩。到2020年,全市湿地生态红线面积达到300万亩。

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扩大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建立健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设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打造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园和珍稀野生植物繁育基地,完善国家、省、县三级自然保护区体系,对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实施重点保护。加强野生动植物、水生生物和物种基因库资源保护,规范采砂、捕鱼、养殖等经济行为,减少湿地围垦和渔业捕捞,全面禁止电捕鱼行为,着力扩大野生动植物生存发展空间。到2020年,新增野生动植物企业(户)100家,全市60%的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和增加,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

专栏: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建设项目

生态屏障建设工程:新建、改建、扩建高速公路两旁20—30米,国道、省道、铁路等交通干线道路两旁5—10米,县乡道路线路有条件地段的沿线绿化带。在平原区主要江河湖库沿线(岸)两侧5—30米以内进行造林绿化,对山区河流两岸第一层山脊以内可视范围的宜绿化区域进行造林绿化和封山育林,优化林分结构,构建具有保持水土、减灾防灾、美化环境等多功能的绿色屏障,实现连绵山体、主要江河两岸及交通主干线两侧等重点区域生态廊道全覆盖。

湿地保护恢复工程:重点推进柳叶湖湿地、鼎城鸟儿洲湿地、安乡书院洲湿地、津市毛里湖湿地、石门仙阳湖湿地、汉寿西洞庭湖湿地、澧县涔槐湿地、桃源沅水湿地、安乡珊珀湖湿地保护与修复,新建保护站、进行湿地植被修复、修复水禽栖息地、实施水系连通、建设科普测验设施等。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通过湿地植被补植补造等措施,恢复植被种类和植被群落,对江豚、中华鲟、白头鹤等珍稀湿地动物的栖息地进行修复。修复重建已破坏的重要候鸟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珍稀鱼类重要产卵区、洄游通道及重要渔业水域等生态敏感区域。

第四节  强化资源节约利用

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努力建设 “两型”社会。

倡导绿色节约理念。支持绿色清洁生产,引导绿色投资、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建设绿色城镇,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消费,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全面推动能源节约。积极推进低碳持续发展,大力推进结构性减排、技术性减排、制度性减排,加强重点领域节能管理,积极推行“一挂双控”措施,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对高耗能产业和过剩产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强约束,其它产业按先进能效标准实行强约束,实施强制性能耗物耗标准,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省下达目标以内。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建筑能耗标准制度,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对属于国家限制、淘汰的高能耗企业实行专项加价的差别电价或惩罚性电价制度。强化节能降耗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建立健全能源统计制度和节能计量统计体系,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完善省、市、县三级节能执法监察和评估体系。积极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支持桃源创建绿色能源示范县。

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合理开发、全面节约、高效利用水资源。强化取水总量控制和需水管理,建立健全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强化节水考核管理。大力发展农业节水设施,建立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灌溉体系,力争到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严格限制高取水、高污染工业项目引进,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实现废水减量化、资源化。统筹推进城乡生活节水,全面推行“阶梯式水价”,推动节水器具普及,减少跑、冒、滴、漏,到2020年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75%。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并向县城延伸,大力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防止城市内涝、消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的常德模式。

加强土地矿产集约节约利用。严格耕地、林地保护,建立项目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质量约束体系。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科学配置城镇工矿用地,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适度提高城镇建筑容积率,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合理安排生态用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和复垦,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盘活存量资源。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工艺,加强共生、伴生矿产及尾矿、废石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开采回收率和选矿回收率。整治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坚决制止河砂、煤矿、石膏等矿产资源乱挖滥采行为。积极推动矿山企业开展绿色矿山创建,改善矿山环境。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96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39.95万公顷,矿权数控制在380个以内。

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等固体废物的处置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推进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以及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再制造和再生利用产品,鼓励纺织品、汽车轮胎等废旧物品回收利用,推进煤矸石、矿渣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园区内资源的共享共用水平,提高废弃资源利用水平,鼓励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园区废弃资源利用水平提高50%以上。支持安乡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

专栏:资源节约高效利用重大项目

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节水型城市建设,节水灌溉工程,重点污染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常德海绵城市建设。

资源循环利用工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湘西北再生资源产业园建设,农作物秸秆利用,高耗水行业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安乡县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临澧经开区循环化改造,安乡工业集中区循环化改造。

节能减排工程:新能源示范城市创建,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

第八章  坚持开放发展,建设现代常德

以改革手段释放发展红利,以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以交通对接打开对外通道,加快培育合作竞争新优势,创新区域开放合作新方式,努力建设物流畅通、开放文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常德。

第一节  构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

坚持交通先行,按照“互联互通、构建枢纽”的发展思路,立足“出口打通、高速(高铁、高速公路)联通、干线畅通、网络互通、智慧交通”的基本要求,形成交通建设大会战的态势,全力推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市域快速干线等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构建全方位、多通道、大网络、强枢纽、立体化的现代交通体系,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建设区域大枢纽。树立长远意识,坚持科学决策,依托斗姆湖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空港优势,瞄准城市空间西移南拓的长远构想,逐步实施“城市发展空间重构、城市交通枢纽重建”计划,着力打造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集散功能于一体的斗姆湖综合交通枢纽,推动近期形成斗姆湖枢纽与火车站枢纽“南北呼应”、远期形成斗姆湖综合枢纽“熠熠生辉”的城市交通枢纽格局。推动枢纽建设。以桃花源机场为核心,规划建设机场、铁路客站、长途巴士客站、公交客站、城市轨道交通集中换乘中心,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零距离换乘。拓展枢纽功能。积极发展航空物流、仓储物流,规划建设斗姆湖空港物流园,打造泛湘西北区域最大的空港物流中心;加强斗姆湖镇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斗姆湖枢纽与江南城区、江北城区、德山港等之间的密切联系,实现枢纽-物流园-水运港口-城区的良性互动,打造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

专栏:斗姆湖综合交通枢纽和空港物流园

斗姆湖综合交通枢纽:集航空、铁路、公路、公交、城市轨道交通等多个换乘功能于一体,泛湘西北地区集疏条件最优、通达能力最强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斗姆湖空港物流园:集航空物流、仓储物流等于一体,综合保税物流中心、无水港相配套,泛湘西北地区最大的空港物流中心。

拓展铁路大动脉。全力以赴争取国家、省支持,加快推进铁路动脉建设,全面融入国家铁路网战略布局,打造东西对接、南北交汇的重要节点,让常德尽快融入全国高铁网络、尽早享受高铁带来的便利。着力推进 “东西向”铁路大动脉建设,竣工黔张常铁路、常岳九铁路,打造东达沪杭、西联成渝的长江南岸重要铁路干线。推动“南北向”铁路大动脉建设,竣工长益常高铁(渝长厦铁路长沙-益阳-常德段),争取襄澧常高铁(襄阳-津澧-常德)开工建设,做好宜石常高铁(西长厦高铁宜昌-石门-常德段)、常桂南高铁(常德-桂林-南宁)的规划前期工作。通过初步构建 “东西”、“南北”高铁大动脉在常德“十字”交汇格局,奠定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

专栏:铁路建设重大项目

长益常高铁:重庆至厦门国家高速铁路主通道长益常段(长沙—益阳—常德),常德境内约6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黔张常铁路:重庆至厦门国家高速铁路主通道黔张常段(黔江—张家界—常德),常德境内全长105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

常岳九铁路:常德—岳阳—九江,常德境内全长60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

襄澧常高铁:呼和浩特-南宁国家高速铁路主通道襄澧常段(襄阳—津澧—常德),常德境内10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常桂南高铁:常德—桂林—南宁,常德境内约50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

宜石常高铁:西安至长沙客运专线铁路宜石常段(宜昌—石门—常德),常德境内约150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常德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