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南邵阳十三五规划:规划宝庆电厂二期扩建等工程 建设一批水电、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全文)

2016-07-20 09:2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湖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壮大文化主导产业。完善激励政策,充分整合资源,坚持创意、科技、资本相结合,推动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增强文化对经济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大力发展影视传媒、新闻出版、印刷复制、文化创意、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会展、工艺美术、广告、文化旅游、文化设备制造等文化产业,推动规模化、集团化和品牌化经营。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强化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引进和培养文化创意人才,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和重大文化项目,扶持一批龙头文化企业,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功能区,推动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发展。到2020年,形成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集团1个,文化领域湖南著名商标4个以上,文化产业总产值达到477亿元,增加值达到216亿元。

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加快文化产权交易所、动漫衍生品交易中心等载体建设,强化文化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和配置功能。完善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版权代理、知识产权评估、演艺经纪、工艺美术品拍卖等文化中介产业,强化信息服务、管理咨询、市场交易、技术支持、产权保护等服务。发挥文化产业各行业协会作用,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推动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创新国有文化企业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放宽市场准入,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兴办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权交易机制。

专栏7:文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包装印刷产业。建设邵东包装印刷文化产业园、邵阳出版印刷产业园、宝庆印刷科技园、宝庆科技工业园和邵阳出版印刷品交易市场等特色园区,形成“多园联动”的产业链联动互补格局。大力支持天闻新华印务、永吉红包、湘东彩印、鹏兴印刷、运发包装、李文包装、彩虹包装等企业积极发展数码制版、数码直接印刷、柔版印刷等数字化技术,使技术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节庆会展产业。全力打造“崀山文化旅游节”、 “绥宁四八姑娘节”,“南山六六山歌节”等民俗节庆赛事品牌。加快推动攀岩、漂流、越野、蹦极、自行车等户外运动基地建设。

现代传媒产业。推进邵阳广电文化产业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成为以广播影视为产业龙头,集文化创意、传媒影视、网络服务、娱乐健身、出版印刷、文化会展、美术工艺业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做大盛世华章等民营影视传媒公司,支持组建文化传媒投资集团。加快中影集团落户新邵县,建成邵阳市规模最大、品质最高,荧幕最大的3D数码影院和影视拍摄基地,打造湖南省最大的水幕电影场。加快绥宁影视拍摄基地、洞口尧王影视城等基地建设,打造成全国优秀的影视拍摄基地。

工艺美术产业。努力推动文化艺术市场发展,重点抓好邵阳市“五馆一中心”、邵阳民间书画院、华夏工艺美术城、奇石盆景文化艺术城、旅游工艺品一条街等项目建设。重点扶持永吉纸品有限公司、湖南宾王扑克有限公司、湖南华厦工艺美术有限公司、湖南百山木业有限公司、宝庆竹刻研究所等一批知名工艺品企业进一步加强产品研发、设计和先进设备的引进,促进制作工艺、技术的改进、完善,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行业龙头企业。

饮食文化产业。着力打造特色美食文化品牌,以宝庆猪血丸子、武冈卤菜、邵阳米粉、烟熏腊肉、血酱鸭等邵阳传统美食为代表,重点打造以美食工坊、特色小吃、美食文化演艺等为载体的特色美食品牌。以绥宁、城步青钱柳、古楼云雾茶、武冈云山芽茶、城步长安虫茶、邵阳油茶、隆回金银花茶等资源为依托,重点打造以特色饮品、茶道演艺、茶文化养生等为特色的茶文化品牌。以湘窖美酒、山野果酒、邵阳米酒、龙溪铺水酒、高平水酒等为依托,重点打造著名酒品、酒文化、酒具等酒文化品牌。加强对“铜鹅”、“卤菜”的品种及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力度。建设中国邵阳美酒美食文化广场、临津门仿古饮食文化一条街。

第三节 巩固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商贸餐饮业。建立以市区为核心商业区,带动东部城镇群商业区、西部生态圈边贸区,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产业。完善城市商业布局规划,大力发展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业,构筑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的商贸流通格局。加快建设粮油、建材、家电等大型批发零售市场,引进国内外著名大型连锁超市,建设一站式购物广场。突出饮食文化特色,扶持餐饮连锁地方品牌建设,引进“中国驰名商标”餐饮品牌入驻,规划建设商业特色街和休闲美食街。加快中央商务区和特色商业集聚区、特色商业步行街建设。到2020年,全市培育年交易额上50亿元的商贸市场10家。

居民服务业。依托城镇化建设,加快建设功能齐备的公共服务及配套基础设施体系。积极发展家政服务、社区照料服务等居民服务业,完善托幼、健身、清洁、维修、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居民服务项目,推进以邮政综合便民服务平台为基础的便民网店建设,加强公共性服务叠加力度,推动居民服务业向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的经营模式发展。到2020年,居民服务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养老健康产业。推动养老服务与健康产业互动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和区域外资本开发养老服务项目。发展养生、保健、美容、养老等高端旅游业态,创立“医、护、养、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健康养生、养老服务模式,推进养老服务企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加快推进集医疗服务、体育健身、健康促进等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产业体系建设。市区在大祥檀香园、双清莲荷村、北塔茶园头周边建设高标准养老健康产业园,支持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新宁县、武冈市打造成辐射全国的中西部健康养老避暑中心。力争到2020年建成1个国家级、50个省级、25个市级养老服务示范点,每个县市区建成1个以上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房地产业。适度增加普通商品住宅供给,培育县城和中心镇的房地产市场,稳步推进政策性保障住房建设,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建立商业地产、商品住宅、保障房等结构合理的房地产开发体系。严格控制低密度高档住宅建设,鼓励引导开发企业投资建设养老、旅游等跨界房产,切实改善刚性需求群体的住房消费,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和危房改造,推动农民居住由分散向规划中的村庄集中。完善房地产交易、中介服务、物业管理服务体系,提升房地产业服务水平。到2020年,新建商品住房2697.7万平方米,新建其它类型住房358.4万平方米。其中,市本级中心城区新建商品住房340.9万平方米,新建其它类型住房77.1万平方米。

第四节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规划建设一批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重点建设集装箱货运站、保税物流中心,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突出电商物流、快递物流等新兴物流产业,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和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结合城市发展、旧城改造以及新区开发,在建材、汽配、五金和农副产品等方面,建设档次高、集聚力强、连接城乡、辐射省内外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鼓励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形成“多节点网络”的物流发展格局,将邵阳打造成湘中湘西南最大的客货集散中心和物流中心。到2020年,建成2~3个年产值过50亿元的物流园区,3~5家年营业收入在1亿至10亿元的物流企业,10家以上国家A级物流企业。

专栏8: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邵阳市现代物流业广覆盖、立体化,形成“一体、两翼、多支点”的网络化发展格局。

“一体”—邵阳市中心物流区。主要以城乡建设为依托,以生产资料、汽车、农产品、电子产品、日用消费品为核心的主体物流区域,培育形成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和采购中心、营销中心、分销中心、品牌代理中心。湘西南国际商贸物流城:规划面积266.7公顷,总建筑面积475万㎡。邵阳现代绿色物流城:依托邵阳东货运站场,规划用地460公顷。邵阳西站物流园:以怀邵衡铁路邵阳西站为依托,规划面积500公顷。湘桂黔建材城:规划面积712公顷。金锣湾国际商贸城:规划面积16公顷,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湘西南粮食仓储和物流中心:规划面积23.33公顷。邵阳汽车生态城:规划面积31.33公顷,建筑面积78.3万平方米。湘中南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规划面积7.66公顷,建筑面积9.47万平方米。邵阳烟草物流中心:规划面积16.82公顷,建筑面积4.77万平方米。大祥涉农产品、电子产品物流城:规划面积10公顷。中南五金机电汽配城:规划面积8公顷。邵阳北部物流园:以二广高速连接线为依托,建立汽车商贸、五金机电、食品物流为主的大型物流园。

“东翼”—邵东物流区。充分发挥邵东小商品、皮具、药材、电器等产业集聚优势,建设一批高效生态特色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重点建设邵东国际商贸城、邵东铁路物流仓储中心、邵东星沙物流园、廉桥药都物流园,邵东县皮具工贸园,将邵东打造为湘中最大的小商品和药材流通市场。

“西翼”—武冈物流区。充分发挥武冈区域和产业优势,重点建设武冈临空产业区,武冈市商都物流园区,武冈现代粮食物流园,致力将武冈打造成为邵阳西部最大的商贸流通中心。

“多支点”的特色物流区—县域物流区。以“一县一特色”为目标,以服务农产品和日用消费品商贸流通为重点,打造以生产、生活资料集散地为特征的区域性物流走廊。重点建设新邵高铁新城经济区,新邵雀塘再生资源加工物流园、新邵湘中亚国际物流园,邵阳县茶油物流园,隆回县城东综合市场、绥宁县农产品物流中心、洞口县报木公铁联运物流园、湘西南崀山现代物流园、城步南山牧业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城步儒林综合市场。

金融服务业。着力扩大融资规模,扩展提升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广度、深度,加大信贷投入,形成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全市金融中心,积极引进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担保公司、股权投资机构,大力发展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及村镇银行。推动广信科技等22家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扩大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规模。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建立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成功创建全省金融生态模范城市。到2020年,市直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20家,农村商业银行达到10家,村镇银行达到9家,小额贷款公司达到2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达到15家,新增独立上市公司达到10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20家,新增进入湘股交所、上海股交所、天津股交所等四板市场挂牌企业达到30家。力争在市区新设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民营银行—邵商银行。金融产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300亿元,平均增长20%。

电子商务服务业。推动互联网在商务领域信息化应用。加快推进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服务应用和创新,积极发展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移动支付等电子商务新业态,大力推广电子支付、电子采购等新业务。加快邵阳电子商务产业服务基地、邵阳市电子商务创业智慧园、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支持中小电商、微商发展。 推动生产企业、商贸流通、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生活服务、现代农业等领域电子商务应用。以邮政代办点、“万村千乡”农家店为依托,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入农户。到2020年,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500亿元,电子商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科技与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研发、技术交易、知识产权代理和评估等科技服务,加快科技孵化平台、成果转化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基于宽带的智能家居、数字及网络电视、数据处理、数字内容制作等新型信息服务业。到2020年,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5%,科技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3%。

第六章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大力发展精准农业,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现代农业及农村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油料播种面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正确引导农户成片栽种中、晚稻的优质稻,巩固邵阳市作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地位。到2020年,粮食总产量达357万吨、油料总产量达21万吨。

做强特色优势农业。利用生态优势和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实施绿色生产、绿色加工、绿色贮运,打造邵阳绿色农业名片,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做强隆回县、新邵县、洞口县等地富硒农业。规划建设以市区近郊为核心的特色蔬菜基地100万亩;以邵阳县为核心的油茶基地100万亩;以隆回县为核心的金银花基地35万亩、龙牙百合基地20万亩;以洞口县为核心的蜜桔基地50万亩、茶叶基地12万亩;以新宁县为核心的脐橙基地50万亩、铁皮石斛基地1万亩、崀山淫羊藿基地10万亩;以城步苗族自治县、新宁县为核心的草食牧业基地100万亩;以新邵县为核心的湘玉竹基地45万亩;以邵东县为核心的黄花菜基地10万亩;以绥宁县为核心的楠竹基地50万亩;以城步苗族自治县为核心的绿色有机蔬菜基地50万亩、竹笋基地50万亩。到2020年,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比例达到85%。

发展生态林业产业。加快推进“四边五年”绿色行动,市区建成宝庆森林公园(宝庆森林植物园)等十大森林植物园。大力实施“三百工程”(新增100万亩绿化造林、100万亩封山育林、100万亩油茶林)和绿色富民工程,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重点建设2个现代林业综合产业园和6个现代林业特色产业园。到2020年,林业经济年均增长15%,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630亿元以上。

加快养殖业转型发展。巩固洞口县、隆回县、邵东县、武冈市、邵阳县等生猪优势产区,确保生猪年出栏稳定在1300万头以上。建立六大畜牧水产经济产业链。以南山牧场、黄金牧场的鲜奶和鹿茸加工为龙头,形成我国南方最大的特色食品经济产业链;以邵阳宝庆肉联、洞口三可生猪加工为龙头,形成生猪经济产业链;以邵阳县、新宁县、绥宁县牛羊加工为龙头,形成草食牲畜经济生产链;以武冈市的铜鹅和新邵的麻鸭加工为龙头,形成家禽经济产业链;以市区、邵东县和洞口县为主的水产品养殖基地,形成水产经济产业链;以市区和邵东县的饲料、肉类、皮革、羊毛、羽绒产品加工和兽药生产为龙头,形成附加产品经济产业链。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基地带农户”等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建立畜禽水产品市场体系。到2020年,形成100个以上的禽类生产基地,畜产品产量达到150万吨,城步奶牛养殖数量达到5万头,武冈铜鹅出笼数量达到150万羽,建成15个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水产品产量达到13万吨。

做大农产品加工业。突出绿色、有机、品牌,组建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扶持50家以上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350家在全省、全国同行业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型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扩大优势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现代农业附加值,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覆盖率提高到70%。

做优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链向二、三产延伸拓展,加快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步伐,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创建30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00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湖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