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在日前举办的第五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线上论坛上,多家风电企业高管表示,海上风电产业链仍面临困境。由于海外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依靠海外供给的叶片、主轴承等关键零部件短缺将制约国内主机厂商的出货能力。
上游供货压力尚未传导至国内
据与会的多位高管介绍,受到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一季度海上风电项目施工有一定延迟。虽然国内制造企业在今年2月或3月就已积极推进复产,但受海外疫情蔓延影响,主要零部件的进口情况不容乐观。
“从目前已经投产的海上风电项目的情况来看,受疫情影响,项目整体工期与原计划相比可能会延后2-3个月。”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副主任张晓朝在会上表示,“随着海外疫情持续,叶片、轴承等零部件供应短缺势必将影响到主机厂商。”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缪骏也对此表示了担忧,他认为,海外疫情蔓延已造成了供货困难,来自上游产业链的供货压力正在逐步传导到国内。“所有的零部件生产都有一定的周期,主轴承等零部件大多进口自欧洲,今年4月欧洲疫情爆发以来,全球航运及空运都有所限制,进口零部件的短缺压力预计将在6月或7月传导到国内。”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以来,欧洲各国已放松限制措施,大多数工厂已逐步复工。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最新统计的数据,截至5月中旬,在全球295个风机叶片和机舱组装工厂中,仅有11%仍处于停工状态。那么,今年下半年供应短缺的情况是否会有所缓解?
答案却不容乐观。缪骏指出,随着国内全面复工复产,到今年下半年,不论是陆上风电还是海上风电产能都将快速爬升,一方面国内需求加大,另一方面上游供应压力传导到国内,剪刀差的影响可能进一步加剧。另外,海外部分地区疫情尚未见顶,比如南美的巴沙木供应仍有较大不确定性,这也将对国内整机厂商交货带来挑战。
施工短板掣肘“抢装”
海上风电装机压力不仅来自于供应链制约,国内海上施工产能的限制也对今明两年海上风电项目“抢装”带来了挑战。
记者了解到,从2019年开始,国内起重吊装订单就已出现快速增长,市场供不应求趋势加剧,施工价格水涨船高。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海上风机吊装施工船总量有限,每年海上施工也存在一定窗口期,在理想情况下,每年安装风机的数量基本固定,但天气等因素也可能对海上施工造成负面影响。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指出,目前国内每年施工船吊装能力大约是600万千瓦,但根据当前国内各大整机商提出的交货量来看,总量远大于当前的极限安装能力。“2021年海上风电行业可能会有很多矛盾凸显出来,如果前期投入的项目无法如期并网,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将是投资灾难,整机厂商很可能存在巨大的违约风险。”
对于施工安装瓶颈,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执行总裁首席技术官张启应认为,国内的吊装水平正在持续进步,此前吊装一台风机需要7-8天,现在只要2天左右,尽管施工瓶颈依然存在,但仍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行业协同度过“低谷期”
缪骏指出,明年从客户端交付的需求来讲,比今年还将有更大攀升,具体项目完成情况仍有一定不确定性,但随着今年陆上风电“抢装”结束后,明年海上风电产品可能会获得更多支持,包括叶片、轴承等关键物料交付情况预计将有所好转。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翟恩地则提醒称,海上风电行业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也需要预防在海上风电国家补贴取消后,2022年新增装机出现断崖式下跌的情况。“产能过剩对于市场影响很大,政府与产业应共同努力,有序度过2022-2023年低谷期,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才能更好地走到‘十四五’,才能真正实现平价。”
此前,多位业内人士曾呼吁,在海上风电国家财政补贴取消后,希望地方政府能够接力补贴,从而助力海上风电走完平价前的“最后一公里”。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首席执行官Ben Backwell指出:“从整体上看,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受到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在各国政府的支持下,很多项目延误情况并不十分严重,但疫情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其影响将更为深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自“上海电建一公司”获悉,1月12日,由上海电建一公司承建的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陆上集控中心送电成功,为实现海上升压站受电和首批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奠定扎实基础。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项目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分期配套建设2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
1月10日,振华重装承建的广州打捞局5000吨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华兆龙”举行完工四方见证签字仪式。这一关键节点的完成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完工交付。广州打捞局5000吨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长195米,型宽49.8米,型深16米,总重约52150吨。该船为钢质全焊接自航起重船,具备长距离自航能力,配备8台定位绞车
中交三航消息,1月13日,中交三航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马骏拜会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总经理杨洪斌,双方围绕深化战略合作,助推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座谈交流。马骏表示,中交三航局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始终坚持中交集团“三重两大两优两强基”的经营策略,在海上风电
1月13日,辽宁省营口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营口市省管海域7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竞争性配置结果的公示》。根据公示,依据《营口市省管海域7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工作方案》,经过专家的综合评审,确定营口市省管海域7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的最终投资主体为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营口
三峡能源广西北海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规划建设方案及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建设方案编制服务采购项目采购公告采购编号:Q2411003365781.采购条件根据有关计划安排,采购人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以下简称:采购人)对三峡能源广西北海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规划建设方案及海上风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海上风电铸件市场拓展传来喜讯。该集团顺利中标某风电公司未来三年全部海上风电12.5至26兆瓦平台轮毂、主机架产品框架订单,总金额超6亿元。这标志着企业成为国内首家取得批量20+兆瓦风电核心铸件订单的供应商。该合同的签订得益于企业大型高端风电核心零
站在历年硕果之肩,2025新局初展,中标喜讯接踵而至。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气风电”)成功中标中广核新能源浙江嵊泗7#252MW海上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采购项目。项目采用电气风电海神平台产品,集成半直驱驱动链技术,集电气风电十余年海上风机设计及运维经验打造,瞄准“高收益
新年伊始,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公布,由公司和东方风电联合研制的26兆瓦海上风电齿轮箱助力东方电气集团参评的全球最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成功入选。同时,该齿轮箱也创下全球最大海上风电齿轮箱记录,为全球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该齿轮箱采用先进的全集成传动链设计方案,其可靠性、传动效率
1月10日,中国电建华东院华东咨询河北建投祥云岛250MW海上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含塔筒)采购项目招标。公告显示,河北建投祥云岛250MW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拟建风场总容量250MW,单机容量8.5兆瓦海上风机30台,配套建设1座220kV海上升压站、海上66kV集电海缆及海上升压站
1月1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下达2025年省重大项目名单的通知》,名单包括6个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共计6708MW。其中,4个重大实施类项目:华能山东半岛北K场址、L场址海上风电项目、山东半岛北N2场址海上风电项目、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工程;2个重大准备类项目:三峡青岛一期3000MW海
日前,江苏省发改委公布2025年江苏省重大项目名单、2025年江苏省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名单,11个风电在内,其中包含3个海上风电项目,分别是:盐城国信海上风电项目、盐城三峡海上风电项目、盐城龙源海上风电项目,三个项目装机规模共265万千瓦。节选如下:2025年江苏省重大项目(风电节选)战略性新兴
2023年2月8日,中材叶片榆林公司首支百米级风电叶片下线仪式在厂区车间隆重举行。定边县委书记姬世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俊飞,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李胜元,县政协主席苗云,县委副书记吕瑞卿,副县长王彦强等县领导受邀出席活动。仪式过程中,榆林公司总经理颜晨阐述了当前风电行业形势及榆林公司首支
截止8月31日,累计产出5个项目167台机组,总容量525.6兆瓦,实现月平均产出30台主机的新纪录
金雷股份方面表示,公司2020年产能大概13万吨,全部为锻造产能,不包含铸件产能。
当前,华东南沿海地区风电抢装如火如荼,为了打赢这场硬仗,江苏海装提前布局,全面强化基地总装生产能力,坚定抢装目标,坚持优化工序提升产能、突出效率提高产量,把抢装配、快发运作为“抢装潮”的首要节点任务。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应税销售额9.3亿,全年将突破30亿元。
首先要澄清一下:我并不反对各地的风电装备基地落地。(来源:微信公众号“球哥看风”ID:colorballwind2020)11月12日,运达股份北方总部(乌兰察布)智能产业基地项目在三峡现代能源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就在上个月:10月23日,中国海装第十大基地——象山大型海上风电智能化装备产业园开工仪式举行
落地“三个一批”,打好增量牌。国家电投党组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克服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困难稳稳地打着“增量牌”发展组合拳!截至9月底,国家电投今年新增装机1510.44万千瓦,创历史新高,其中71.5%为太阳能、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这使得国家电投的清洁能源比重比去年同期上升3个百分
到2020年底或2021年初,中国将成为全球装机量最大的海上风电国家。但中国的海上风电市场远非一帆风顺,快速发展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在中央政府制定了宏大的可再生资源发展目标后全国众多省份也纷纷投入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之中,中国2020年海上风电的发展目标从约5吉瓦并网发电产能以及10吉瓦在建
12月26日上午8点28分,随着数声礼炮声响,湖南湘电动力有限公司310工段正式成立。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越雷,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左志远为310工段揭牌。这是湘电动力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电力规划,推广清洁能源应用,助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在风电市场开发需求的不断推动下,市场上
从去年十月份16台套/月,到今年十月份36台套/月,远景能源通过精益生产方式不断提升大功率海上风机的可制造性效率,以快速的生产节拍和量产周期保障了海上风机高质量、高效率交付。值得提及的是,远景射阳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在不到10000平方米的区域内,实现了18小时出产1台套风机的节拍、月出产36台
据英国《卫报》2月6日报道,2017年,英国的海上风电产能占欧洲新增海上风电产能的一半以上,打破了整个欧洲海上风电产能的记录。欧洲北海地区和其他浅海区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各个部分都变得越来越大。不久后,风力发电机的涡轮机将和欧洲最高的建筑碎片大厦一样大。连接电网的500多台风机的平均运行能力
“感觉今年又是一波新能源的抢装,也真的怪了,这都平价了,还是要抢装。”某国企负责招标的李处长和笔者感慨道。是啊,公众号里尽是些首台最大单机容量、叶轮直径、塔筒高度机组又双叒叕成功下线、吊装的消息,渲染得2022年最后一个季度风机的供货仿佛供需两旺,高歌猛进一般。然而事实真的如此么?答
回顾2019-2021,海陆风电抢装以及“双碳”目标的提出,这也刺激着风电资本市场的活跃度。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不完全统计,2019年初至发文日,已有将近40家风电企业争先上市或在流程中,涉及整机龙头、开发商巨头、诸多设备厂家、方案提供商等。01风电产业链“多点开花”四大整机上市龙源、三峡引领开发
2021收官之际,华能大连庄河Ⅱ、Ⅳ1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庆祝典礼在大连海装举行。至此,中国海装圆满完成全年海上抢装任务!
2021年的海上风电抢装热潮掀起滔天巨浪,异常激烈的商业竞标、一路飙涨的船机装备、严谨缜密的施工组织,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就此拉开帷幕。
2020年度,如东县海域在建海上风电项目13个,总规模达350万千瓦,且均要求在2021年底前建成并网,拿到补贴电价。作为江苏本土的海洋装备龙头企业,中天科技集团为整个如东海域海上风电项目的顺利并网做出了巨大贡献。
数据显示,2021年在建海上风电项目规模有10-11GW,但实际完成吊装的项目规模在7GW左右,将近3-4GW海上项目“预留”到明年施工吊装,这意味着今年有3-4GW的海上风电项目无法如期并网。
9月1日起,新《海上交通安全法》来了,三句话概括就是:处罚金额更高!!!处罚手段更严!!!处罚对象更全!!!
国内风电产业链经过多年成长已经逐步告别野蛮生长模式,在市场格局逐步企稳的背景下,以禾望电气为代表的风电关键部件领先供应商,将凭借多年的核心竞争力脱颖而出,促进风电产业链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
海上风电一年未见新项目招标/核准
海上风电行业的蓬勃发展拉动了全产业链发展,日前,由平湖华海造船有限公司制造的27米双体风电运维船完成试航,即将交付国电电力浙江舟山海上风电开发有限公司。
海上风电安装需求持续走高,海上风电安装船行业同步热闹起来。新“入局者”将如何改变全球海上风电安装船产业格局?投资激增的海上风电安装船行业是否能够满足全球海上风电安装需求?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