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人物正文

CWP2023嘉宾观点汇编 | 构筑全球稳定供应链,共话风电技术前景

2023-10-27 13:14来源: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关键词:风电技术风电人物2023风能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0月16日-19日,202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3)在北京如约召开。

在刚刚落幕的CWP2023上,14位中外头部主机企业和部件企业高层在“企业家论坛上”展开对话,围绕“风电技术前景”“产业布局及供应安全”等话题,直击行业当前痛点,并提出产业主张和实践路径。

微信图片_20231027131158.jpg

在“双碳”目标有序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稳步构建的背景下,作为能源清洁化转型的主力军,风电进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技术创新始终是风电产业赖以发展并蓬勃的根基,更是产业降本及保证可靠性的关键途径,当前中国风电已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风电机组技术研发水平,离不来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升级。

作为风电行业技术发展的方向,风机的大型化已成为行业默认的趋势,那么机组大型化会给行业带来什么变化?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兼工程与技术研究院院长蒋勇认为机组大型化带来的行业变化有3个方面,他概括为“可靠性、运维要求、基础研究。”

同时,蒋勇还表示:“风电本质还是一个发电设备,最终比拼品质和质量,我们相信通过未来的整个行业的发展,风电一定会进入到一个非常理性的时代。”

根据嘉宾的讨论来看,影响大型化产品发展边界的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产品快速迭代与机型充分验证之间的矛盾。

中船海装风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凯直言:“从市场驱动或技术的发展,业内都认可大型化发展。对于行业来说,降本是一个最大的优势。但是,大型化所带来的挑战,不管陆上还是海上,风电的基础理论,包括叶片等,也是很难跨越的一个问题,同时机组的快速迭代、快速推向市场,测试验证应该说是不充分的,所以导致近两年大型化还是有很多问题。”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风电事业部首席技术官万宇宾提出大型化对于降本的增加值应该从两个角度理解,他认为:“第一个,风机的大型化会和项目的关联建设成本有极强的耦合,所以大型化本身不带来红利,是对LCOE的下降。但是关注产品本身,大型化是成本挑战,反而带来成本增加,因此需要通过创新手段抵抗它;二是可靠性,最关键的概念就是创新和验证体系,一方面在不断的尝试新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在产品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通过有效的测试和验证的手段让设计之初的。预期、前提条件得到精准闭环,这样才能让产品真正在大型化之路上走的稳、走的远。”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兼创新研究院院长潘东浩则强调:“从创新来考虑差异化已经意义不大。这只是一种选择,实际上在与技术人员、合作方,上游下游交流过程中发现,差异化不是创意的能力,而只是企业的一种选择或者市场营销的一种模式的选择。”

远景能源副总裁(中国区)兼解决方案总经理许锋飞介绍了远景能源对于可靠性的理解。他说:“大兆瓦时代,风电可靠性停机损失电量远较小兆瓦机组多,可靠性是业主的核心要求,相关挑战巨大,对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上核心部件的供给要求更高。Model T平台优势在于,远景具备核心大部件自研设计开发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并依托全流程、多层级测试验证体系保障可靠性。”

在本次风能展上,有一个不可错过的重磅新闻。三一重能重磅发布了全球陆上最大的15MW风电机组,刷新陆上单机记录。对此,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杨怀宇称:“从技术角度讲,还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和供应链配套能力,去定义产品、去定义部件的能力。目前从表面参数上看,大家的同质化比较严重,具体到实际细节应用大家还是有一些差别的。从三一来说,将来不一定非得盯着主机本身,而且成为行业整体方案的解决商或许是一个追求的方向。将来数字化消费之后都是体验优先,因此还需针对客户的体验的痛点和难点想一些办法。”

南高齿集团执行董事,风电事业部总裁顾晓斌感叹说:“中国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已到了无人区,没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了,只能一个是提升自己的设计技术,尤其对新产品的跟踪,感谢主机厂非常配合,对新产品密切跟踪,及时反馈。大型化带来很多的挑战,但是对于零部件供应商,只有响应各个主机厂共同往前去进步。”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安全、可靠的风电产业链供应链,是推动各国风电发展、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需要各国政府、各国企业凝聚共识、强化合作。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全球风电研究主管奥利弗·梅特卡夫(Oliver Metcalfe)认为,目前全球风电供应链面临四大挑战:一是宏观经济动荡的冲击。受疫情、俄乌冲突等影响,全球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再加上各国央行利率攀升,推高了风电机组成本。二是整机厂商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风电产能快速增长,但其他地区动作迟缓,中国整机厂商在国内则面临价格压力。三是风电机组持续向大型化发展,或让供应链的“阵痛”延续。四是全球推动供应链本土化,由此造成的成本令人担忧,已经导致部分地区的项目成本上升与项目建设延期。

当下,全球化是风电发展的主线之一,也是应对后疫情时代诸多挑战的重要途径之一。

正如奥利弗·梅特卡夫所提出的挑战,中国风电产业链跨国交流,应该如何去破局?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风电产业集团总经理薛乃川表示:“技术本身的交流是一个很好的桥梁,从制造和服务或者是本地的就业来讲,更多的还是需要用本地的资源去解决本地的事情。在出海之后,资本本地化、市场本地化、人力本地化、管理本地化等要充分利用当地已有的资源和已经成熟的供应链去组合起来在当地发展,而不是说用一种替代或冲击的方式进入。”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首席营销官叶凡也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讲到:“风电的供应链非常长,同时有一些自产的大部件可以在当地属地化展开需求合作。这缘于在风电飞速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又不能闭门造车,一定是加强国际化合作的。在合作过程中,与国际合作伙伴不断碰撞过程中就产生基本的信任、标准上达到共同的认同。在结合中国过去发展的经验,可以给欧洲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参考,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的供应链认同、认知程度也会逐渐得到理解,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面对地缘政治和贸易壁垒,阳光电源副总裁兼阳光氢能公司董事长彭超才则提出应对之策应具备以下四点:首先技术上要保持领;其次品牌要做推广,形成自己的品牌力;再次培养大量的海外人才;最后做好产业布局,有助于其他区域的突破。

微信图片_20231027131236.jpg

同时,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李咏梅也发表了四点建议:“第一,出去前做好调研。中国中车属于央企,作为央企考虑的第一个因素是政治因素。因此首要了解对方的政治因素和中国的合作方式,尤其风力发电这块,需要了解全球的动态和未来的风力发电的新能源市场等方面,做好准备再出去。第二,必须融入进去。用当地人员和方式解决当地的问题。第三,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把对方要求的规则指标做好,甚至要用两年、三年甚至五年时间开发好,才能和它平等的对话,才能做好我们的产品走出去的准备。”

舍弗勒作为全球范围内生产滚动轴承和直线运动产品的领导企业,其原则永远是“永远要做本地化”。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舍弗勒大中华区工业事业部总裁王贵轩博士一针见血的指出:“做本地化项目就看当地的市场里的什么条件可以利用,但前提是一定要保证地的项目是有收益的,随着市场的扩大、量的增长,就必修将供应链、生产、研发、设计全部本地化。”

“全球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各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各国政府和企业应该继续秉承创新、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化发展理念,建立稳定和可靠的风电供应链,共同推动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弗兰德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勾建辉博士总结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技术查看更多>风电人物查看更多>2023风能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