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市场正文

CWP2023高峰对话:“风起五十年”主题论坛

2023-10-17 09:57来源: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关键词:风电企业巨头2023风能展CWP2023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3年10月16日-20日,202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3)在北京如约召开。作为全球风电行业年度最大的盛会之一,这场由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共同参与的风能盛会,再次登陆北京,聚焦中国能源革命的未来。

本届大会以“构筑全球稳定供应链 共建能源转型新未来”为主题,将历时四天,包括开幕式、主旨发言、高峰对话、创新剧场以及关于“全球风电产业布局及供应链安全”“双碳时代下的风电技术发展前景”“国际风电市场发展动态及投资机会”“风电机组可靠性论坛”等不同主题的21个分论坛。

在高峰对话“风起五十年”主题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和企业代表各抒己见。发言嘉宾精彩观点摘要如下:

Henrik Stiesdal:风机的大型化不会无休无止

1.jpg

西门子风电前CTO、Stiesdal公司CTO Henrik Stiesdal

风机的大型化总是超出的预期,1985年我曾预测风机单机容量不会超过250千瓦,1990年,我又预测风机单机容量不可能超过500千瓦,但事实证明我错了。

我想我们不能明确的定义风机大型化的上限,但风机的大型化仍需在合理的范围内发展。

其他行业的发展历程已有前车之鉴,尺寸的增长总有一天会碰到天花板,飞机的大型化最终止步于无法收回成本的现实。风机的大型化也会在某一环节发展到极限时终止。或许政府应该对风电的发展设置天花板,海上机组的限高300米,陆上机组限高200米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行业的技术方向将从大型化转为智能化。

武钢:中国风电工业是从国际化合作开始

2.jpg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武钢

我想在这发自内心的表达我对欧洲风电工业的致敬。有一个案例分享给大家,早期丹麦的国家实验室,对整个全球风电的理论实验基础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我曾多次到丹麦Riso国家实验室,只要他们新做的一些实验,如气动载荷和空气动力学等,都会无偿地把这些实验报告与我们共享。

中国工业能够成长到今天,有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在叶片气动设计上做了非常多贡献。中国风电工业是从国际化合作开始的,我们未来的发展,也一定要和这些国家的友商一块携手并肩。金风科技现在还保留了60多家欧洲的供应商、科研单位,我们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合作,包括有很多国外的像菲尼克斯、舍弗勒、SKF等许许多多国外的供应商,他们到中国来,所建设的工厂在全球都是一流的。

李俊峰:我们应该感恩一些国际援助和合作

3.jpg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

我们早期风电技术的开发主要是得益于欧洲和一些发达国家对我们的一些援助项目。后来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自己的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几个企业的壮大,自己研发的能力也很强大。

80年代开始,中国重返联合国大家庭,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双边援助计划非常多。我国风电的起步项目应该说100%得到了国际援助,包括人员的培训、资源的勘探等。我们应该感恩这一些国际合作和援助。

大家都知道,达坂城是我国风电的摇篮。其实,这也是一个援助项目,是外经贸部和财政部的援助项目给了水利部,水利部将达坂城作为一个试点。

推动风能合作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也是受益全球的事情。现在我们到国际舞台上,真正拿得出手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就是我们的新能源,并且我们成了全球产业链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环。

Andrew Garrad:风机应该追求越来越好,而非越来越大

4.jpg

Garrad Hassan公司创始人、前CEOAndrew Garrad

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一个巨大的差异在于,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速度都太过迅猛。对于风电行业来说,风机是否应该变得越来越好,而不是变得越来越大,这个问题值得整个行业去思考。

在风电行业发展早期,风机就像拖拉机这类农业机器一样,简单、小巧、方便使用。现代化的风机,尺寸越来越大,有着巨大的效率优势和长达25-30年的使用寿命,但同时也变得像直升飞机一样复杂,这样的风机是否真的适合?最优的风机,应该要看它是否变得更具可靠性,看它究竟有多可靠,而不是不断简单地一味突破尺寸局限。

此外,必须清楚地了解风机是如何运作的,尤其是现代化的风机变得越来越大,新的问题开始层出不穷。行业发展早期,风机运作相对稳定,随着尺寸、功率越来越大,开始出现震动、破碎等风险,风暴等极端天气对风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时候就需要行业做出新的模型、新的预测,不断开发出新的技术,及时全面了解风机的运作细节。

史立山:加强国际合作,在坚持共赢中行稳致远

5.jpg

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原副司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原副司长史立山

中国风电通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走到今天,除了产业界、开发商努力之外,国际合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国际合作,除了实实在在的资金、技术、项目支持以外,更多的对风电产业观念的输入和支持。

在国际间的学习交流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国际风电产业最新的发展动态,比如,早前通过了解西班牙风电产业,我们认识到预测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研究预测。如果预测可以做得更加精准,那么中国的风光产业可能会建得更多,会运行得更好。还有一个合作是2010年左右的中丹项目。当时的中丹项目给了很大的资金支持,帮助中国制定当时的光伏路线图、风电路线图、生物质发展路线图2050国家战略,对于中国认识碳中和以及如何实现,做了很多奠基性的工作。

国际合作对中国风电走到今天起到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如今中国风电的产业链更加完善、更加健全,但有一个基本的逻辑应该坚持不变,那就是始终要坚持共赢,不断地在发展中加强合作,使风电产业行稳致远。

Arthouros_Zervos:加深国际间的合作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6.jpg

GEWC首任主席,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主席Arthouros_Zervos

现在现场参与讨论的一些专家,年轻时候就涉足风能产业了。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他们所形成的风能产业的故事一定是全球的产业,哪怕一开始产业规模很小,从加州开始,我们就有一些小型的风机,那时候,我们就定义它是全球的产业。

到了90年代,在欧洲, 不同厂商研发出不同风机,每个国家都有一些大型的风能公司。我们知道,这是全球国际化或者是国际合作之下的一些效果。

同时,中国也是非常重要的市场。2005年,我们成立GWEC,也就是全球风能理事会。2007年,我们来到中国。如今,无论是展会,还是整个风电产业,中国都取得非常巨大的成就,这也离不开国际之间的合作。

合作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关键一步。所以从方方面面来讲,我们要通过合作,让这种合作继续加深,在未来几年要延续下去。

施鹏飞:中国风电的起步离不开国际合作

7.jpg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原副主任施鹏飞

20世纪80年代,由于我国缺少外汇,所以利用外国政府的赠款项目,引进国外的先进风能设备和技术显得非常重要。欧洲的许多国家都有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机构和经费,而且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都是优先考虑的援助项目。我曾参与比利时和英国的赠款风电项目。项目从1986年开始实施,当时比利时赠送4台200千瓦风电机组,在福建平潭县莲花山建设800千瓦的示范风电场。当比利时的设备运到现场之后,由于没有匹配的设备,福建省安装队只能用土办法调装,最终安全吊装后,外国专家都惊讶于中国工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中国风电就是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张传卫:创新是新能源,特别是风电的内在根本驱动力

8.jpg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

明阳智能靠海吃海,从海上起步,这一条路足足用了十年时间才走出来。2008-2018年,半直驱一直走到今天,是按照当时在欧洲探讨这个技术路线时候的路子来走的,也就是机组大型化,个头小型化,紧凑型,少维护。

明阳智能开始是做电力装备,所谓电力装备一个是靠可靠性,二是必须要掌握技术。因此,开始基本上都是建立在欧洲供应链和欧洲的技术思维,工业思维和制造思维上做了0到1的突破,但是在0-1的过程中,我们确实学到了很多,精益化制造新材料、精益化制造大型集成技术,集成技术在新型整机和新型路线上的一些要求。

这些年,我们完成了0到1,1到10的过程,再从10到100的过程,明阳用了10年的时间,开始是3兆瓦,一直到5.5兆瓦,再到现在的18兆瓦。在经历的过程中,我认为,创新是新能源特别是风电的内在根本驱动力。实际上能够走向平价甚至低电价,还是靠技术创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企业巨头查看更多>2023风能展查看更多>CWP202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