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评论正文

深度 | 电煤长协助力煤电产业链协同发展

2024-12-20 16:53来源:电联新媒作者:袁红关键词:煤电电煤中长期合同电煤价格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年来,电煤供应时常面临挑战,煤电博弈像一场永不停歇的拔河比赛,你来我往,拉锯不断。煤炭是保障煤电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基石,电煤中长期合同制度是保障电煤安全稳定供应的重要举措。通过优化完善长协制度、规范签订行为、签足签实合同、督促严格履约,切实发挥电煤长协稳价保供的“压舱石”作用,可进一步缓解煤、电矛盾,加强煤、电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煤炭与电力高质量发展及共赢。

(来源:微信公众号“ 电联新媒”   作者:袁红

电煤长协为保供护航

电煤长协(即电煤中长期合同,又称“长协煤”合同),是电企与煤企按照市场化机制自主协商签订的一种长期供应协议,旨在通过预先确定的价格机制和供应量,为电厂和煤矿之间搭建稳定的产业链合作关系,确保电力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并为煤炭供应商提供长期稳定的销售市场。

电煤长协制度合同期限较长、供应数量可靠、价格机制清晰、保障约束有力,是化解煤、电顶牛,促进上下游协同,优化运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煤电运多赢”的重要途径;是煤、电双方友好协商的自主选择和稳定合作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形成规范有序的煤炭供应体系,也有利于促进煤电行业健康发展,对能源安全、经济增长和社会改革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供需波动导致长协入困

煤、电矛盾的本质是供求关系的矛盾,供求决定价格走向。电煤价格的高低是火电业绩的核心要素,受供需形势影响,呈现一定的周期性波动。当煤炭价格处于上行阶段时,上游煤企供应主动性差、保供意识薄弱,以次充好、捆绑销售、阴阳合同等问题层出不穷,加上煤炭运力不足,导致长协履约率低;同时,煤价高位震荡、燃料成本提升,却无法向下游电网企业和用户有效传导,导致煤电业绩承压、利润下滑,甚至出现亏损,对电力企业发挥兜底保障作用产生不利影响。当煤炭价格处于下行阶段时,煤市场供应宽松、库存叠加、需求不振;随着进口煤大幅增长,下游电力企业的购煤选择增多,长协积极性下降,观望情绪上涨。煤炭企业在电厂不要煤的情况下依然要按照合同生产,煤炭销售体系受到较大冲击,长协履约入困的同时也影响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长协价格受制于市场,优势渐失

电煤长协原本期待化解煤、电矛盾,却反复受困于价格波动。随着煤炭产量的提高、进口煤炭量的加大,煤价大幅下降,回归到了合理的价格区间,出现了“市场煤”与“长协煤”价格接近或低于“长协煤”区间上限的情况,对于亏损的电厂也出现了燃料成本降低且利润回归、盈亏相间的利好现象。“长协煤”不再是各电力企业的唯一选择。

长协产量受制于合同,顶库滞销

当前,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偏弱,中下游环节煤炭库存屡创新高,用户“买涨不买跌”的情绪浓重,部分电厂以库存较高为由,减少了长协煤接收量;部分中长协兑现率下降,未兑现的长协资源无法转售其他用户,煤炭企业销售难度加大。下游电力企业可以按需采购,但是许多煤炭企业却不能以销定产、弹性生产,导致出现顶库现象;特别是每天都有产量任务,煤卖不出去还要按照规定的产量生产。

多措并举破长协困局

要真正破解电煤长协困局,就需重新审视煤、电关系,让煤、电系统更适应市场变化,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煤、电互保机制,抓住能源转型的新契机。

完善电煤长协制度,从价优化

电煤长协是一种合同管理制度,煤、电双方在合同签订和履约的过程中应明确履约义务和责任,坚决维护合同的严肃性,确保合同务必签订扎实、执行到位;建立合同履约考核机制,根据履约情况实施奖惩措施,既可激励履约积极性,又对违约行为坚决惩处。

通过总结以往长协运行情况,研判未来煤炭市场走势,结合履约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电煤长协长效机制。采取灵活的煤电价格联动、“基准价+浮动价”定价模式和煤炭价格合理区间政策,平抑市场价格非理性波动,加大稳价保供,明确“优质优价”原则,从中长期合同机制上引导提升煤质。

当“市场煤”低于“长协煤”区间上限时,长协煤的价格应该进行调整,不能始终“就高不就低”,应该在价格空间内自由流动,确保煤、电双方均有合理的利润水平,平衡好产业链上下游的利润分配,促进煤、电协调稳定发展。

推动煤炭产业链协同,从量管理

煤炭需求的季节性波动常会引起产业链中一系列的供需失衡现象。煤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沟通不畅且中间环节过多,导致煤炭需求信息不能及时、快速、准确地向上游传递,下游为了保障生产常常需要大量储备库存,煤炭需求信息的扭曲或放大,不仅使整条煤炭产业链及供应链反应迟钝、效率低下,而且造成运输资源和存储资源利用不均衡、不合理,浪费严重。可见,实现煤炭产业链资源匹配尤为重要。

煤企安全稳产,保供保量。立足能源保供大局,在科学组织煤炭生产的基础上,做好长协合同履约,建立监、管、防、控为一体的综合生产管理体系。实施“日跟踪、周总结、月调整”动态管理机制,结合生产实际周密制定“抢量、保量、追量”滚动计划方案,以落实日补量计划为抓手,发挥煤炭生产监测调度职能,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合理安排设备检修维护,保持充裕的生产能力,确保持续的安全生产。

分析供需失衡的实际原因,研究煤炭储备产能和应急生产能力。供需偏紧时全力组织生产,从煤炭生产计划安排、组织协调和对接商品煤产销业务等方面释放优质产能。针对安全生产、极端天气等因素可能导致的煤矿停产减产、煤炭运输受到影响等情况,提前制定电煤供应保障预案,做到供应不断档。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有序增减煤炭产能,增强供应弹性,避免因临时增产影响有效产量或造成产能过剩。

电企紧盯库存,积极调整。密切跟踪库存情况,对个别存煤偏低的电厂,综合采取措施,必要时通过点对点地调运,尽快将存煤提升到合理水平;在迎峰度冬高耗量阶段应达到高库存水平,以应对雨雪天气对运输影响造成阶段性供应量不足。

密切关注市场变化,认真研判电煤供需形势,坚持燃料“稳量、控价、提质”总要求。根据上网电量动态变化科学调整燃煤采购策略,长协签订量不低于签约需求量的80%,提高长协合同兑现率;落实“丰存枯用”存煤计划,有序提升电煤库存;持续推进采购关口前移,加强外购煤供应商合作黏性,提升外购煤采购竞争力;发挥进口煤灵活调节作用,多渠道组织进口煤源,推进海外资源和进口煤业务获取,有效补充国内资源供应。研究“中长协+委托采购”互补交付模式,全面挖掘资源增量,为电力保供提供可靠保障。

运企优化运力,提高效率。煤炭运销企业作为上下游煤炭资源供需匹配的核心,需要与上游供应商、下游需求企业建立有效的信息对接,通过汇总、分析、处理煤炭供需双方的相关信息,计算确定资源匹配,并实现生产、库存、运输等科学管理和调度,以实现煤炭供应链成本最低化、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可实行多种运费联动浮动创新机制,充分调动承运商车辆组织和拉运积极性。通过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体系、提高运输效率、提升运力保障,全方位维护采、运、销三方共同利益、实现协同共赢。

电煤运输主要依赖铁路,对于铁路和水路运力限制导致的煤炭运输时段性、区域性短缺,可采取绕道、汽车运输等方式。利用煤矿周边社会化站台,采用“争火车、保汽车、促廊道”途径,同步开通“铁铁联运”“公铁联运”等多条运输新路径,实现多点增销、多路促运。

随着煤电负荷波动,尤其是在冬季供暖和夏季用电高峰期,电煤需求的增加,煤炭运输需求大增。需强化日常发运盯控,对签订中长协发运的客户合同履约情况进行每日盯控、分旬对接、逐月预警,紧盯装、运、卸各环节配合衔接,及时解决装运难点,疏通运行堵点,全力保障长协运量均衡兑现。

智能加持,促信息化发展

电企和煤企应建立稳定的能源信息共享渠道,及时交流市场信息、供需动态和合同履约情况等,更好地了解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合同履约策略。

信息共享,横向一张网。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基础,通过煤炭数字化运销平台,对接煤企或供应商的生产信息,以及下游用煤企业的需求信息,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煤炭供应链的运行及跟踪长协履约进度。加强统计数据规范性、准确性,摸清煤炭产能、有效产量、煤质等供应能力底数;优化电煤监测预警,建立电煤储备管理系统,动用投放机制;完善应急保供协调机制,形成电煤储备、动态监测及调度管理“一张网”。信息共享已成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数字力量,在大数据智能加持下,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计划、采购、生产等环节的客观数据参考,以及对未来市场趋势的预测及前瞻性的决策依据。

弹性调控,纵向一条链。经煤炭数字化运销平台大数据分析,根据企业的实时需求、供应生产状态、市场波动、库存信息动态等,对煤炭需求提前做好预测,将煤炭产能由刚性管理转为弹性管理,做好产能核准、电量需求、可再生能源出力等综合评估,弹性签订电煤长协。考虑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签订中长协保供,其余煤炭需求相对较弱时段可逐步放开煤炭市场,对煤炭资源动态供需调控的同时以达到最优供需匹配。同时,在煤炭产业链中加强对调运、仓储等科学调度、合理调整。推动能源产运销与先进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一体化集中管控、智能化高效协同、可视化高度融合”的生产运营协同调度系统,上下游精准对接,“产运储销用”相融共促、全链协同、弹性调控和效能提升。

加强履约监管,强化契约精神

诚信履约是企业的基本责任,签约很重要,履约更重要。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监管职能,动态调整监管重心,强化煤电双向监管。加强对长协履约情况核查,对于不履约案例,发现一起督促、整改一起,对于无故拒不履约、不整改的企业,依规予以惩戒,坚决维护长协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同时,政策引导煤企、电企发挥中长协合同抵御周期波动的作用,稳价保供的同时提高长协比例。逐步明确重点地区出矿环节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加强对生产环节和流通运输环节的价格管控;煤企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生产能力的 80%以上,其中2021年9月以来核增产能的保供煤矿核增部分100%签订,剩余任务量资源接受政府部门调度。中长协合同在延续长协定价机制的同时,也在数量要求、运力配置等方面进行细化,做到“覆盖范围更广、签订期限更长、履约要求更严”。

电煤长协价格的相对稳定及长协签约率的提升,是促成燃煤价格保持稳中有降的关键因素。随着动力煤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和两部制电价政策的实施,为燃煤电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盈利机遇,电厂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发电量、提高发电效率并实现收益最大化。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拉动消费需求时,电企和煤企双方均应强化契约精神,实现长协月度履约率不低于80%,全年足额完成履约。同时,提升管理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提高能源供应质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煤电产业链的弹性和韧性,共同守好能源安全供应底线。

聚焦能源保供应、聚焦重点保民生、聚焦合同保兑现。为破解电煤长协困局,应确保合同签足签实,强化合同履约兑现,支持和推动电煤互保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为保障煤炭稳定可靠供应和上下游行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供职于国能(北京)低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原标题:深度 | 电煤长协助力煤电产业链协同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查看更多>电煤中长期合同查看更多>电煤价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