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动力电池企业”相关结果2964

      来源:高工锂电2016-07-19

      另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表示,在碳酸锂价格高位下,下游材料厂商与碳酸锂企业基本不会签年度合同,而是按需采购。与动力电池企业相比,正极材料企业对碳酸锂的降价感受或许更为明显。

      来源:时代周刊2016-07-19

      去年在我国公布的连续四批次《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以下简称名录)当中,总计56家动力电池企业,却没有三星sdi和lg化学的身影。

      来源:电车汇2016-07-18

      因为国内现在连优质的100wh/kg的动力电池还没有做好。王子冬建议,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好好学习国外企业,提升自身价值,深入研究用户。要研究如何打造个性化服务,不能一味的打价格战。

      来源:高工锂电2016-07-18

      由于没有进入国内动力电池目录,包括三星、lg在内的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在中国的业务已经基本陷入停滞,入股比亚迪或许是三星在中国市场突围的阳谋,但具体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现在来看还并不好判断。...从产品质量和性能上说,三星已经得到客户包括国内同行的认可,但让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耿耿于怀的,是其可能存在的低价竞争策略,其在传统数码电池领域已经上演过这样的戏码。

      来源:经济观察网2016-07-15

      虽然仍是自愿申请,但新国标的实施,以及电池企业的打回重审被认为是动力电池行业将设置准入机制的信号。...掌管一家动力电池企业的贾振业,对于动力电池目录也即白名单是否会与新能源补贴挂钩持保留态度。截至目前,对于这一结论的所有报道都基于尚未公开的《新能源汽车准入规则》(修订版征求意见稿)。

      来源:高工锂电2016-07-13

      高工锂电网监测发现,今年上半年发生的诸多合作事件中,动力电池企业是其中表现最为活跃的合作方,且多选择股权联姻这种深度合作方式。...同时隔膜项目投入大、扩建周期长,动力电池企业与隔膜企业强强联合的深度合作,对于保障生产、提升效能、降低成本都将会起到积极作用,也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双方在锂电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来源:工人日报2016-07-13

      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亦借助国家利好政策东风,竞争力不断提高,产销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今,十三五期间国内外水平并行向前,我国优秀的动力电池企业已跻身世界前列。纵观2015年的全球车用锂电池市场,松下作为特斯拉的主要供应商,产量独占鳌头且地位稳固。

      来源:电车汇2016-07-12

      而若按照2015年全国累计推广37.92万辆新能源汽车计算,比亚迪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突破15%,若以此比率衡量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同为动力电池企业的比亚迪已无疑掌握了动力电池的行业定价权。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6-07-08

      ,从这个角度而言,有技术和市场实力的动力电池企业选择引进资本,是当下较为可行的战略选择。...对于动力电池企业选择被并购的发展路径,业内分析认为,动力电池前几年一直处于技术研发和前期投入阶段,尽管市场开始逐步启动,但企业的资金压力也开始越来越大,在市场升温的大背景之下,如果资金跟不上,将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6-07-07

      按照规定,动力电池企业唯有通过新国标检测,并获得具有动力电池检测资质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之后才可申报《规范条件》企业目录。...截止目前,工信部已经公布了四批《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共57家动力电池企业入围,这也意味着这些电池企业都通过了新国标检测并获得了国家认可的检测报告。

      来源:工人日报2016-07-06

      如何追赶上他们,实现弯道超车,是摆在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面前的一大挑战。...我国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一个最大薄弱点是研发能力不强,企业各自为战,很难形成合力。

      来源:高工电动车网2016-07-06

      5月和6月是一些企业最难熬的一段时间,对车企来说,采用的电池暂时没有进入目录,将面临车型不能销售和换电池的风险。动力电池企业也为申报第四批动力电池目录操碎了心。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6-07-04

      电池中国网认为,在火热的市场面前,动力电池企业只有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去对待每件产品;在电池一致性、动力电池安全性、电解液配方、废旧电池资源再生回收处理上埋头执着地研发,最终形成了技术先进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6-07-01

      6月加码动力电池领域的主体除了业界知名动力电池企业外,还包括一些铅酸巨头及其他跨界而来的上市公司。...不过,议论归议论,政府已经制定了这样的游戏规则,动力电池企业当务之急仍然要积极进入目录,不然接下来的市场推广与投扩产计划都得调整,严重影响公司后续发展进程。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6-06-29

      但业内专家表示,在很多实力并不强的电池企业盲目扩产争抢市场表面繁荣下,动力电池企业普遍存在忽视技术研发的现状。...当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强有力的刺激下,动力电池企业纷纷扩产,媒体关于企业产能扩张的消息不绝于耳。

      来源:早懂车微信2016-06-29

      截止2015年我国共有动力电池企业240家,年产量达到15.45gwh。具体来看,伴随着整车产销量的高速发展,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是从2012年的40家快速增长到了2015年的240家。...沈斌强调,像研发生产规模、三废处理、动力电池回收能力不足的企业是肯定通过不了的。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我国动力电池产业也实现了快速扩张。

      来源:网易汽车2016-06-28

      2013年开始国内众多动力电池企业、电动汽车企业等看到了电池回收的前景,开始布局电池回收。...今年年初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也提出要加强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的技术指导和规范重点在于加强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引导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加强对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6-06-28

      此外,从动力电池技术路径选择来看,主流动力电池厂商正在逐步转向三元体系, 我们预计未来三元电池将成为动力电池发展的主要方向。兴业证券分析认为。

      来源:高工锂电2016-06-27

      可见,国内锂电企业走出国门也将大有可为。尤其在国家《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目录的紧箍咒下,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削尖了脑袋想挤入其中。

      来源:新浪2016-06-24

      2013年之后,国内众多动力电池企业、电动汽车企业及等积极开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基础研究。电动汽车市场化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有了现实需求,研发及应用逐渐增多。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