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建设自主标准体系 支撑核电“走出去”

2016-06-07 08:36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顾申杰关键词:核电走出去核电行业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前研究现状

国家重大专项科研课题“中国先进核电标准体系研究”正是着眼于这些问题的根本性解决,致力于突破困扰我国核电标准体系建设的瓶颈,研究支撑我国核电长远发展并可支撑核电“走出去”的自主化核电标准体系及其建设方法。课题立足于我国核电长远发展和“走出去”需求,针对需突破的标准体系发展瓶颈,通过顶层策划、思路构建、方法配套、有序组织和分层管控,组织业界30多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骨干单位联合参研(包括标准化研究机构、三大核电集团、制造业、建设单位等),如期完成了为期四年的第一阶段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该成果既是对能源局关于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思想的具体落实,也是核电全行业基于支撑当前核电发展和“走出去”需求所达成共识的突出体现。

课题通过对我国核电标准体系发展历史进行充分回溯,对体系现状展开深度调研分析,得以系统性地呈现了体系发展不畅的表现特征及其主导机理,从而客观系统地揭示了体系发展的瓶颈,并以突破这些瓶颈为目标基线,以“什么样的体系才是适合我国的核电标准体系”、“如何才能建成这样的体系并可持续发展”为问题导向,开展了深入研究。继而探索并构建了以兼顾核电建设和“走出去”需求为导向的核电标准体系建设的方法论,系统地梳理了我国核电标准体系的当前和未来的建设需求,形成了基于分层理念实现多样化堆型技术包容的核电标准体系整体框架,以及对应的结构化标准清单,完成了送审稿深度的重要标准文本及所有标准的编制大纲,建立了一套大型软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和实施规则,培养、锻炼、凝聚了一支专业、历练、稳定、高效的核电标准化人才队伍(1000余人),极大提升了核电行业标准化力量,为我国核电标准体系建设和支撑核电“走出去”提供了与现有基础相融合的全套的解决方案。

课题研究成果亦给出了上述冲突的解决之道。首先,行业竞争单位或堆型技术主体间的利益诉求冲突解决的关键,在于固化共性需求和疏导个性需求。课题研究提出采用体系分层结构来统一利益诉求和实现对多种堆型技术的包容。即,核电标准体系纵向按三层结构布局,自上而下第一层为总体性和基础性标准,是核电建设营运的顶层要求和通用基础性标准(如总则、准则、物项分级、质量保证、辐射防护及核应急等),其与法律/条例、部委规章的联系和接口形式,关系到核电相关顶层要求在标准体系中的落实。第二层是核电设计、制造、建造、运行、退役等各阶段活动的技术标准(包括相关工业标准),其秉承第一层总体和基础要求,指导核电建设营运具体活动开展。第三层系为明确第二层标准所涉技术关键或难点的实施方法、程序和指标规定等要求,而形成的用以指导技术操作细节的技术规范、技术条件或技术规程等标准规范。如此,第一、二层标准为跨堆型技术的普适性标准,可以由全行业共同维护,第三层则一般具有堆型针对性,因此体系在结构第三层为各堆型留有对应的标准空间,由特定堆型技术的用户单位共同维护。其次,体系成熟性/权威性与自主化之间的冲突的解决关键,在于理清它们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标准体系的权威性有赖于其成熟性和被采用的广泛性。多年以来,我国广泛采用美国、法国等国家的成熟标准作为行业标准,以实现标准的成熟性和权威性,却忽略了标准与产业环境的相容性和标准维护的自主化。核电标准是从业人员对核电建设活动的认识,来源于相关实践的总结。当这种认识以标准的形式指导相关活动,无形中就会受到检验,并得到反馈完善。标准体系应用越多越广泛就越成熟,成熟的体系反过来又越容易被广泛采用,标准体系成熟性提升的过程本身恰恰是其权威性建立的过程。而体系的权威性和成熟性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则取决于体系的自主化水平。体系的成熟性可通过参考成熟体系或采用成熟的素材进行体系建设来实现,当这些成熟的基础来源于行业的自主知识产权,那么成熟体系本身实现了自主化,可持续性自然会实现。否则,在引进成熟素材的同时,就要开展相应的配套基础研究,以揭开其中隐含的黑盒子,实现对技术关键的完全掌控和标准维护的自主权。所以,妥善解决标准体系建设中“权威性建立与自主化目标”的矛盾,必须立足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将体系需求分析成果与潜在的国际公认成熟权威的参考体系进行比对,以鉴别出共性需求和我国的个性需求。由于我国核电发展多年立足于国际行业的成果基础,因此共性需求占据核电标准体系范围的绝大部分。对于共性需求范围内的标准,体系应直接采纳参考体系的标准布局,以便于直接传承成熟性和权威性。而对具体标准的编制,则应采用转换的方法,实现其与我国工业环境和监管体系的相容性。同时,应开展必要的配套研究,以确保揭开内含的技术“黑盒子”,破除技术壁垒,牢牢把握住标准维护的自主权。而我国特有的个性需求部分的体系标准布局应立足于应用的便利性,其编制应建立在对成熟素材的引用和配套研究成果之上。

同时,课题第一阶段研究成果亦清晰地表明,支撑我国核电长期发展和“走出去”的核电标准体系,应具有如下属性:1)系统性和协调性。系统性是指体系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内容完整配套并统一自洽;协调性是指体系与政策法规等上层文件一致和相容。2)统一性和包容性。核电标准体系作为国家核电技术能力的顶层表征,是我国唯一的核电标准体系,并在行业中具有普遍适用性。3)成熟性和权威性。成熟性是标准体系发挥其规范性和指导性作用的基础条件,权威性是上述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结果和保障。4)适用性和适应性。这主要是指体系及其构成标准应适用我国核电建设活动、适应我国工业体系和监管体系的要求。5)自主化和可持续性。不受制于人的动态维护是标准体系保持生命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是通过体系标准的自主化维护和对接我国工业体系并符合行业监管要求的体系维护制度设计来实现的。

支撑“走出去”分析

从技术角度出发,核电产品“走出去”的基本条件包括:成熟产品,即构成产品特征的主要技术及其要素成熟、稳定(标准化);独立产权,即型号整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立出口权,并且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关键工具自主化、验证能力自主化、燃料产品自主化(无知识产权限制);产业能力,即具有完整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或成熟的全球供应链整合能力;标准体系,即产品所赖的技术标准体系得到国际业界承认和接受,或至少得到特定进口国认同,并具有执照申请和产业本地化适应能力。这其中,标准体系对于“走出去”的价值意义在于,其是衡量产品技术水平的价值尺度,是评判产品适用性和适应性的依据,是评估产品安全政策符合性的重要基准,也是预估产品技术本地化潜力的立足基础。

支持核电“走出去”的标准体系,必须既能支持核电产品的形成,又能为出口对象国甚至国际业界所认同,即具有广泛适用性、成熟性和权威性。因此,体系的建设应首先具有导向明确的顶层设计,能够达成体系的统一自洽和上层法规原则在体系纵向贯通;其次应完整配套,包括覆盖核电全生命周期,标准颗粒度及其布局应合理协调平衡,通用性与针对性之间应统筹互补;再次是成熟性和权威性,即体系建设应基于良好的实践和行业共识,这包括参考或采用国际业界认同的成熟标准和权威文献等;第四是应具有普遍适用性,这需要体系在达成国际化的同时能够保持自主化。而从我国当前核电标准体系的实际状况来看,对于上述条件的满足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折扣,其中相对较弱的是体系自主化能力。从实操而言,通过有效汲取或引进权威的成熟标准,在短期内是完全可以规避体系自主化能力不足对“走出去”的阻碍。但作为核电强国引领发展的必要条件,体系自主化是标准体系跟随技术实践而发展的内在原动力,而长远的国际市场扩张更离不开自主化成熟体系的保驾护航。 “中国核电标准体系研究”的成果表明,为在短期内实现对 “走出去”的有效支持,标准体系建设应遵循如下策略:(1)体系顶层设计遵循国际权威机构(如IAEA)发布的原则体系;(2)对于国际业界共性的标准应用需求,可以参考或采用具有广泛认同度的成熟标准体系,以赋予体系成熟性和权威性,实现国际化,优化体系自主化基础;(3)对于我国特有需求,则应参考权威文献和运用良好的实践成果,以赋予自主产业化以成熟性基础;(4)对于工业标准支撑需求,应采用为业界广泛接受的国际标准(如ISO、IEC等),并基于国标体系的等效性达成国际化与本地化的兼容。

我国当前核电“走出去”的重点型号是CAP1400和“华龙一号”,两者的设计均基于核电相关的国标和能标(我国核电行业标准),并根据具体需要补充堆型技术所对应的美国标准或法国标准,达成标准支撑的完备性。其所采用的我国核电行业标准,基本来源于IEC、ISO等国际标准,或具有行业认可度的美国标准或法国核电标准。以CAP1400为例,其采标原则是严格遵循国内法律法规,满足国内现行有效的适用标准规范,参考并补充采用国际最新有效的适用规范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和地区标准)。这包括:(1)遵照执行国家核安全局发布,或与国务院其他部门联合发布的现行有效的部门规章(主要为核安全法规);(2)参照执行国家核安全局发布,或与国务院其它部门联合发布的现行有效的核安全导则;(3)遵照执行国家核安全局发布的《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改进行动通用技术要求(试行)》和《“十二˙五”期间新建核电厂安全要求》;(4)遵照执行我国已颁布的现行有效并适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5)根据其适用性参照执行我国非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6)国际标准作为支撑性工业标准的补充;(7)参照执行适用的美国法规、导则、规范、标准和政策性文件,作为对体系完整性、适用性、成熟性、权威性的补充。由于,上层的法规和导则等文件,基本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相关准则和文件,包括国标和能标在内的核电行业标准又大部分采用了国外权威的成熟标准,不足部分则直接参考业界认同的国外成熟标准,因此支撑CAP1400核电技术的标准群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和较普遍的适用性,其对CAP1400“走出去”的支撑能力,没有颠覆性的缺陷。

相关阅读:中国核电“走出去”没那么容易!国际市场面临激烈竞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走出去查看更多>核电行业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