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深度】电煤并轨方案“三易其稿” 利益方各怀心术

2012-11-09 10:27来源:《能源》 张娜关键词:电煤价格并轨煤电联动煤电矛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其实,早在2006年,时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的濮洪九就提出过电煤价格并轨方案,当时设定了一个三步走的目标,但是受限于形势而无法推行。按照濮洪九的构想,第一条跟现在方案有异曲同工之处,即签订长期合同,当时提出价格幅度在5%-10%。第二步是实现煤电联营,比如,淮南矿业跟上电和浙电合作的模式,各50%的股份,建一个煤矿,在煤矿边上再建一个坑口电厂,管理上煤矿归煤矿企业管,电厂归发电企业管,事实证明这是很有效的。第三就是走向一体化,不再是各占50%,而是电厂可能归属于煤矿企业,煤矿也可能归属于电厂,与现在神华的国华电力,中电投的霍林河露天煤矿一样,就是能源供应的概念。

当政府部门加紧修订的同时,煤炭运销协会也在加紧调研,探讨今年的煤炭订货会是否如期进行,更多企业的意见是希望煤炭订货会来定个调,并希望,电煤价格并轨整套方案在年底订货会前出台,以指导煤电双方2013年度的价格谈判。

利益方各怀心术

对新方案的反映看似平静,其背后却是暗流涌动。因为煤电这条产业链条上依附的利益群体众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多人观望的同时也怀揣着自己的小九九。

首当其冲的是这次并轨的主角——煤炭企业。其实,最早提出要并轨的恰恰是煤炭企业,煤炭工业协会就曾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递交过关于煤价并轨的报告。

“政府当初设定双轨价格,初衷是倾向于亏损一方,双轨制对大电厂是有利的,因为煤价高企的时候,重点合同煤价是低于市场煤的,现在煤价跌下来了,这个双轨制的天平就应该倾向于煤炭一方,即重点合同煤应该高于市场煤,为什么只上涨时管制调控,下降了就没人管了。”丁松炎反问道。

采访中,很多煤炭企业依然有所顾虑,会不会就如同双轨制时只管上涨不管下跌一样,只在煤价低的时候并轨,市场煤价高涨时反而取消并轨,依旧由国家调控成两种价格以期减少电厂的亏损?

有同样担忧的,还有内蒙古伊泰集团副总经理翟德元,在全国煤炭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和政策取向研讨会上,翟德元就直接抛出狠话称不同意并轨,因为按他判断最终受益的将是电力企业,届时,电厂将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只要煤矿不限产,电厂可以自由选择买哪家的煤。因此,取消重点合同煤,松绑的不仅仅是电煤价格,同时还有煤电企业之间的供货关系。电厂一旦压价,估计会使得煤企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

事实上,担心自己吃亏的并非只有煤炭企业,电厂亦然。

何智勇就对记者杂志记者大倒苦水,“我刚到区里开会,首钢说在亏损,很多建材、重工业都在减产,据说下滑40%,电量需求也就跟着下降了,今年我们厂电量比年初预测下降10%,去年发电量是33.6亿度,今年估计在33亿度左右,利润不太理想,完成公司给的指标很困难,幸亏现在煤价比较低。一旦并轨以后就跟市场接轨了,动力煤现在却有点抬头,国内工业增速日渐趋稳,所以我们担心电厂是否能承受煤价再次上涨的压力。”

“国资委现在提倡国有企业要过三至五年的寒冬,我们也在商讨,如何应对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再次出现的高煤价。我们有了一点思路,从现在开始除了响应集团的统一采购外,电厂自己也在寻找价位比较低的电煤。”何智勇说为了应对并轨后可能出现的不可预知的问题,电厂必须提前做好预案。

事实上,电厂对并轨方案的关注度一点不亚于煤炭企业,某电厂负责人就直言:“不发表言论不代表我们没意见,最大的矛盾还在于电价能否理顺,不能总让电厂来消纳高煤价,以前合同煤价还是可控的,一旦放开完全市场化,电厂面对的风险将更高。”

被触动的中间环节

除了这些显性的矛盾,在这条被人为拉长的产业链上还有一些隐性的环节,这些环节的利益会不会被触动?

“合同煤并不是单纯的点对点供应,中间经过几次倒手,这其中有贸易商、运销人员、电厂采购人员等环节,每个煤炭企业周边都有一堆中间商围着,电厂周边自然也有另一堆中间商簇拥着。合同煤一旦取消,必定触动他们的奶酪。”一位煤炭专家表示。

据上述专家介绍,行规一般是由贸易公司代替电厂去签订合同,当然,贸易公司要想拿到煤也必须有所打点,比如出厂价是200元,就要给有关人员打点费160元,卖给电厂是520元,但是市场价可能是600元,一路做完加法后的合同煤还是要低于市场煤价,所以各方一致达成默契,谁也不去打破行规,这一部分中间价就被各种贸易商和能签字的人拿走了。

“煤炭和电力企业虽然不说什么,其实谁都不想取消重点合同煤。一直以来,很大一部分差价都落到少数人的腰包里了。比如9亿吨的重点合同煤,可能有近2亿吨落到一部分人的腰包中,一吨煤就可以坐收渔利少则三五十,多则一两百,算下来中间商可以拿到100-400亿元的差价,这样一个偌大的市场能轻易随着并轨制而消失吗?”上述煤炭专家停顿了下,“每年合同煤那么多违约的,却都能找到合适的煤,这里面的灰色交易很诱人,并轨方案中的长协价估计也会给这些人留下些温床。”

范必也提出,一年我们有多少火电厂,发多少电,这些火电厂烧什么煤,每年新增的火电有多少,导致的煤炭增量有多少,都很清楚,有数据可查,按理说,签长期协议价完全没问题,结果产业链中间凭空生出那么多中间环节,导致煤价大起大落,原本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是很容易达到的平衡点,被看得见的手搅和坏了。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不容忽视,就是铁路。范必介绍说,铁路运煤分计划内车皮和计划外车皮,计划内运煤可执行国家规定的运输价格,计划外运煤则要向中间环节付出相当高的代价。很多由铁路职工经营的“三产”、“多经”企业从中渔利,这早已是行业内公认的潜规则。再加上点车费、车板费等各种名目的收费,大大提高了运输的成本。中国很多地方的电煤物流成本达到电煤消费价格一半以上,下游企业不堪重负。

因此铁路方面也对这份并轨方案虎视眈眈,并轨后是国家继续调控铁路,还是不再插手,都将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如果政府提出要监控调控铁路车皮,那么“三产”“多经”企业的渔利将化为泡影。

就在前面四种利益群体都略带紧张地打探并轨消息的同时,这几年兴起的一个新群体——煤炭交易中心却显得有点兴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煤价格并轨查看更多>煤电联动查看更多>煤电矛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