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输配分离是电改“病症” 电网需动大“手术”

2013-01-09 09:44来源:中国能源报 贾科华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煤电矛盾输配分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现代能源发展论坛期间,与会电力专家共同将目光聚焦在了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的电力体制改革上。对于此前十年的电改成果以及未来如何深化推进电改,与会专家有许多共识,也存存诸多观点分歧。

十年成绩与问题

十年来电改取得了巨大成绩。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6亿千瓦,9年间新增7亿千瓦,较2002年的3.56亿千瓦增长3倍,我国先后成为世界第一的水电、风电、发电量大国,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发电装机“硬缺口”问题;电网建设方面220kV以上输电线路从20.7万公里增加到47.5万公里,增加2.3倍,直流输电线路总长度和输电容量跃居世界第一;发电厂用电率降低12.4%;线损降低了13.3%;CO2排放降低了14.1%;居民用电停电时间从11.72小时/年下降到7.01小时/年。

但是在此过程中,电力工业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煤电矛盾突出,发电企业亏损严重,工商企业用电负担沉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受到制约等问题频现。“以五大发电集团火电板块连续亏损为例,2008年至2011年共亏损921亿元,资产负债率均已超过国资委限制的85%的红线。”一位不愿具名的来自五大电力集团人士说。

十年电改的共识

一方面,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首先,电力体制基本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电力市场化改革有了新进展、新突破。其中,厂网分开使发电侧进入竞争性行业,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及外资等多元化投资主体和全方位竞争的格局,竞争理念渗透到“前期项目——电厂建设——运营管理——并购重组”各个领域。竞争之激烈、发展之活跃,是“空前”的。

其次,电力工业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安全供电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了全社会电力供需的总体平衡,解决了困扰我国多年的持续性、大面积“电荒”问题。

再次,电力结构布局得到优化,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节能减排取得较大成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取得快速发展,同时,大力发展超(超)临界机组、大型联合循环机组,采用高效、洁净煤发电技术,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和热电煤气多联供;互联电网大发展,促进了跨省区电力资源优化配置,采用先进的输、变、配电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性,降低输、变、配电损耗。

另一方面,电力体制改革未实现规划目标,又面临很多新问题,电力市场化改革是正确方向。近几年,煤电矛盾不断加剧,电力生产减排成本上升,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并网受限,电价和电量分配仍然采用计划管理方式,市场调节供需和优化配置电力资源的作用得不到发挥等诸多新老问题交织,亟待通过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化解。

此外,业内普遍认为,单一的集中竞价市场模式不适宜。从理论和国外电力市场实践来看,多买多卖、多市场交易平台的格局是电力市场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基本条件,单一的集中竞价市场模式已被验证易出现市场力行为而失效。而开展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的双边交易,逐步开放用户选择权,实现从“计划电”向“双轨电”的转型,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总体进程的观点,被业内人士普遍接受。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煤电矛盾查看更多>输配分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