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混合”的八个问题

2014-10-10 12:54来源:《国企》杂志作者:彭建国关键词:混合所有制国企改革电力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混合的风险要防范

目前,社会相关的方方面面,汇聚一起形成了混合改革的强大声浪。如果一哄而上、不顾顶层设计让企业自己盲目混改的话,中央企业和地方较好的国有企业在一夜之间可以混完。所以,我认为根本不用担心混改的进度,最重要的是扎实做好工作、稳步推进,关键是防范风险。

混改的风险主要是“底线”与“红线”的问题。底线就是在混改中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红线就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习总书记早就指出,不要在一片改革声浪中使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就是最大的风险,也是必须防止的红线。对于这次国有企业的混合改革,有人认为是馅饼,也有人认为是陷阱。因为国有资产按经营好坏或按赢利能力分三大类,一类是优良资产,一类是不良资产,一类居中。优良资产是馅饼,不良资产是陷阱。但我认为,主要还是馅饼。因为如前所述,国有资本是非人格资本,非国有资本是人格资本。对于不好的国有资产,拥有人格资本的民营企业家,对于不良国有资产是不会进入的。即使是不良国有资产,由于是非人格资本,也可能被超低价出售,从而成为一种新的馅饼。我们要汲取第一轮国企改革特别是一些地方国有改革的教训,把国有资产低价格便宜卖掉甚至零价格送掉,一夜之间有些人因国有企业的改制而成为千万甚至亿万富豪。

从混合资本来源看,主要有外部投资股东、内部员工持股、形外实内资本三种资本。混合中国有资产流失风险,主要可能发生在“三优”区域:优良企业、优良资产、优良业务线。流失的管道,主要可能发生在三个环节:一是资产评估环节。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因素。从客观因素看,品牌、商誉、资质、垄断地位、营销渠道、客户资源、核心技术、盈利产品、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很难科学准确量化评估。这种客观因素容易导致混合改革中非人格资产流失风险的不可避免性或不可消除性。从主观因素看,当前社会的信用缺失较为普遍,资产评估机构这些中间机构同样缺乏公信力,评估结果常常不利于非人格资本方,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风险。二是交易环节。交易过程是否依法合规、符合制度和程序,是否公开、公平、公正,是否阳光透明,是否存在形式上的走程序而实际上暗箱操作。三是混合后的运行环节。是否存在同业竞争或关联交易而产生利益输送。

要防范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风险,建议实行“五统一”:统一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统一政策标准,分企审批;统一操作程序,规范操作;统一红线清单,设立禁区;统一产权管理,强化监管。最重要的是,必须在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好具体的政策界限和操作规程的前提下,才能大规模地开展混改工作。

原标题:“混合”的八个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混合所有制查看更多>国企改革查看更多>电力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