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报道正文

拨开天然气定价“迷雾”

2014-11-26 09:24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林益楷关键词:天然气价格天然气市场天然气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0月以来,国际油价深度跳水,一路跌破80美元/桶大关。就在消费者欣喜于开车加油更便宜之时,也出现了对国内天然气价格偏贵的质疑。很多人对今年9月上调国内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门站价格(每方提高0.4元)的举动不理解:有人认为,国际油价大跌,为何国内气价却涨?有人忧虑,气价持续走高,煤炭价格却处于低位,上调气价容易产生“逆替代”现象,不利于天然气普及和雾霾治理;甚至有机构主张,目前国内气价远远高出天然气全成本,未来几年应下调气价……

众说纷纭,真相笼罩着重重“迷雾”。国内天然气价格究竟是高是低?天然气价格改革应何去何从?

为何要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

与石油产业相比,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其定价长期采用成本加成模式(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这种定价模式在产业发展初期有助于市场开发,但该模式下气价严重背离市场价值。比如,2008年国内气价约0.8元/方,相当于汽油的1/6、柴油的1/8。过低的价格不能有效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国际价格变化,严重制约了天然气产业的发展。

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天然气的“渴求”,过去10年间,国内天然气产业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年均消费量增长16%,对外依存度日益攀升,2013年已达30%。但受“亚洲溢价”因素影响,近年来,中国进口管道气与进口LNG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如果进口气价格按照国产气价格执行,企业进口气业务必然造成巨额亏损,这将打击经营者进口天然气的积极性。

正是在上述大背景下,2011年,国家发改委启动广东、广西市场净回值试点,将天然气销售价格与由市场竞争形成的燃料油和LPG两种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2013年,国家发改委将两广经验推及全国,并提出区分存量气(2012年实际使用气量,约1120亿立方米)和增量气(为超出部分),增量气价格一步调整到与可替代能源保持合理比价的水平;存量气价格分步调整,力争“十二五”末调整到位。

本轮调价前,全国平均存量气、增量气价差约为0.8元/方,调价后二者价差进一步缩小,这标志着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三步走完两步”,距“市场净回值”目标仅一步之遥。

应该说,此次上调天然气价格是国家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面对“油价下跌、气价反涨”的质疑,可以给出的答案是:此次调价主要涉及低价的存量气,这部分存量气即使在国际油价下跌的背景下,与按照净回值法形成的价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调价势在必行。而油价下跌是否会带来气价下跌呢?答案也是肯定的,那就是增量气部分会因油价下跌而有所下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价格查看更多>天然气市场查看更多>天然气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