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阜阳市十三五规划:推进华润电厂二期、刘庄235万千瓦低热值发电厂等建设 发展可再生能源(全文)

2016-07-06 08:4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低热值煤发电阜阳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16 重点扶贫任务实施路径及目标

通过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解决33万人脱贫;

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解决8.9万人脱贫;

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扶贫,解决0.5万人脱贫;

通过发展教育扶贫,解决5万人脱贫;

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解决16.9万人脱贫。

第三章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

进一步完善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落实县级扶贫开发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乡(镇)、村(社区)在组织实施扶贫项目、监督管理、信息反馈等方面的作用。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重点考核贫困县脱贫成效。深入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定点帮扶工作,健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定点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加大市县财政扶贫投入,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推进扶贫开发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发挥人民团体、慈善组织的积极作用。建立全市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建立扶贫对象退出管理机制,做到逐户消号、脱贫到人。建立健全扶贫资金项目动态管理机制。

第十二篇 实现人民福祉新提升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一章 促进就业再就业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完善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开发社区服务、养老服务、保洁绿化等公益性岗位,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快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推进创业载体建设,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统筹整合人力资源市场,打破城乡、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促进人力资源自由流动,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落实就业援助制度,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建设,整合职业介绍和人才交流服务的公共资源,推动就业信息全市联网、互联互通,提升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能力。完善就业失业统计指标体系。

专栏17 就业再就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建设市就业培训中心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青少年实习实训教育基地、颍州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颍东区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界首市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阜南县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界首市技工学校实训基地、颍上县电子商务培训实训基地、颍上县就业实训基地、颍州区、颍泉区、界首市、颍上县、阜南县新型城镇化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基础设施等项目。

第二章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支持农民收入增长政策体系,持续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建立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执行最低工资增长制度,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拓宽居民财产保值增值方式,建立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保护合法收入,清理规范隐形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第三章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计划,鼓励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步伐,优化学校布局,推动教育资源向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和人口集聚较多的农村社区倾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8年,8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验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在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和“县管校用”制度,提高教师待遇。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困难人群平等享受义务教育权。办好特殊教育。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全面普及15年基础教育。

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推动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快阜阳职业教育园区和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组建发展区域性、行业性、综合性职业教育集团,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鼓励更多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培养一批“蓝领精英”。推动阜阳农业学校、农业广播学校、农业干部学校“三校合一”,阜阳商业学校、工业经济学校“两校合一”,安徽旅游职业学院迪沟校区整体迁入阜阳职业教育园区。加快推进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临泉皖北经济技术学校建设,支持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阜阳技师学院创建高职院校、阜阳师范学院争创阜阳大学。

构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积极推动成人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建立更加开放和多样化的继续教育体制框架。统筹学历、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专门人才的继续教育。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对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实行免费培训。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技术职称评定制度。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推进各类学校人事制度、激励与评价制度改革。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各级财政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达到规定比例。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专栏18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开工建设阜阳一中新区、阜阳七中新区、阜阳十中新区、临泉一中新区一期工程、颍上二中新区、阜南一中新区、太和一中新区、界首市颍南高中、界首市高中等。加快建设颍泉区顺河中学、颍泉区行流中学、阜南县张寨镇中心学校、阜南县许堂乡大桥中学、阜南县曹集二中、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太和县大庙镇中心学校、太和县城关镇第二中学、太和县城关镇第三中学、颍上县江口镇马圩中学、颍上县夏桥镇毛桥学校、颍上县十八里铺镇中心学校、颍上县赛涧回族乡中心学校、临泉县庞营乡庞营中学、临泉县白庙镇中学、临泉中学迁建等项目。加快推进阜阳技师学院二期、颍东区职教中心、界首市职业教育中心、临泉县职业教育基地、临泉县皖北经济技术学校新区、阜合现代产业园区科教城等职业教育项目,以及阜南县赵集镇大聂村幼儿园、阜南县苗集镇马塘村幼儿园、阜南县曹集镇保庄圩幼儿园、太和县二郎乡中心幼儿园、临泉县牛庄乡中心幼儿园、临泉县陶老乡中心幼儿园、颍上县垂岗乡中心幼儿园、颍上县润河镇曹田村幼儿园等一批学前教育项目建设。

第四章 推进健康阜阳建设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强化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理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改变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提高业务收入中技术劳务性收入的比重,降低药品和卫生材料收入的比重,开展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布局,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城市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施居民健康行动计划,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开展信息化标准建设,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推进社会资本办医,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2020年,每千人拥有卫生床位6张,赶上全省平均水平。

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推进医养结合,推动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资源相结合,加快发展养老护理、中医药医疗保健、健康保险等服务。进一步扩大医疗供给,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落实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推动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鼓励和支持公立医院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与社会办医机构进行对口帮扶。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发展,健全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以食品、中药材为主体的健康产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落实独生子女和农村两女户父母奖励关爱政策。完成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整合,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行孕期优生健康检查,推行分级服务和双向转诊,健全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转诊网络。完善出生缺陷监测体系,积极开展三级预防工作,降低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维护和发展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不断推进妇女儿童事业。2020年,剖宫产率低于35%,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低热值煤发电查看更多>阜阳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