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电动汽车市场正文

路线图确定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将成突破口

2016-11-09 11:26来源:中国质量报作者:张海燕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动力电池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上海交大汽车节能技术研究所所长殷承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油电混动技术的复杂程度要远高于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动技术,“混动技术的难点归根结底还是传统发动机与变速箱技术,在这两样上,技术突破难度极大,自主品牌相对落后。”

此外,由于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倾斜,企业对油电混动的投入也相对较低。从这一角度上来看,8%的占比目标要达成,也有很大的难度。

有效实施还需创新保障措施

路线图有了,如何沿着图标切实走下去是目前我们要做的。对此,欧阳明高表示,为保证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有效实施,要创新保障措施,需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各方面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建立灵活高效的实施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项目组建议成立国家汽车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国务院领导担任组长;建立组织协调工作机制,统筹考虑汽车与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环境和相关产业间的关联和协调发展。下设若干工作组,具体负责发展战略、产业规划、技术创新、相关政策研究制定、专项实施等重大问题的组织协调。同时建议组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作为重点目标。

为了加速上述目标实现,瞿国春表示,工信部目前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对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的优惠,包括对1.6升节能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延续,新能源汽车相关补贴政策的优化调整正在推进实施过程中。

分领域技术路线图展示

关于节能汽车,路线图提出:以混合动力技术为重点,以动力总成优化升级、降摩擦和先进电子电气技术为支撑,全面提升传统燃油汽车节能技术和燃油经济性水平;以结构节能与技术节能并重,加快紧凑型及以下小型车的推广,显著提高小型车比例;以发展天然气车辆为主要方向,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替代燃料汽车,推动我国汽车燃料的低碳化、多元化,降低对石油的依赖。

关于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路线图提出:以中型及以下车型规模化发展纯电动乘用车为主,实现纯电动技术在家庭用车、公务用车、租赁服务以及短途商用车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以紧凑型及以上车型规模化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为主,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在私人用车、公务用车以及其他日均行驶里程较短的领域推广应用;以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突破发展支撑整车竞争力提升并实现关键部件批量出口;以覆盖全国的充电设施与服务网络建设支撑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

关于燃料电池汽车,路线图提出:近期(5年内)以中等功率燃料电池与大容量动力电池的深度混合动力构型为技术特征,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在特定地区的公共服务用车领域大规模示范应用;中期(10年内)以大功率燃料电池与中等容量动力电池的电电混合为特征,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的较大规模批量化商业应用;远期(15年内)以全功率燃料电池为动力特征,在私人乘用车、大型商用车领域实现百万辆规模的商业推广;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建设与规模扩大支撑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发展。

关于智能网联汽车,路线图提出:近期以自主环境感知为主,推进网联信息服务为辅的部分自动驾驶(即PA级)应用;中期重点形成网联式环境感知能力,实现可在复杂工况下的半自动驾驶(即CA级);远期推动可实现V2X协同控制、具备高度/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化技术。

关于动力电池,路线图提出:近中期在优化现有体系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满足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需求的同时,以开发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为重点,提升其安全性、一致性和寿命等关键技术,同步开展新体系动力电池的前瞻性研发。中远期在持续优化提升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同时,重点研发新体系动力电池,显著提升能量密度,大幅降低成本,实现新体系动力电池实用化和规模化应用。

关于轻量化技术,路线图提出:近期重点发展超高强钢和先进高强钢技术,实现高强钢在汽车应用比例达到50%以上;中期重点发展第三代汽车钢和铝合金技术,实现铝合金覆盖件和铝合金零部件的批量生产和产业化应用;远期重点发展镁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混合车身及碳纤维零部件的大范围应用。

关于汽车制造技术,路线图提出:以“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优质制造、快速制造”为发展主线,全面提质增效降耗;以铝、镁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为重点,逐步掌握轻量化材料制造技术;以动力总成及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为突破口,显著提升轴齿等加工制造技术,实现制造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

相关阅读:

清晰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解析技术路线图: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图

原标题:技术路线图确定 车企面临大课题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将成突破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汽车技术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