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954年10月30日,负责伊朗石油生产和炼厂管理的石油财团中各大石油公司的代表们和伊朗的达官显贵聚集在阿巴丹的码头庆祝石油装船的重启。英国人不会忘记三年前他们被迫在《博吉上校》的乐曲声中狼狈不堪地从这里撤走,而今天,昔日英伊石油公司的“英国提倡者”号油轮又回到了这里,美国人不仅促成了英国人的重返,也让伊朗重新回归全球石油交易。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杂志” ID:energymagazine 作者:陈湘球)
伊朗没有让英国人失望,伊朗的石油产量从1954年的350万吨迅速飙升到1955年的1700万吨,按照在伊朗石油财团中40%的股比计算,英国石油公司至少获得了680万吨的份额油。欧洲的经济严重依赖中东的石油,其中42%流向了英国,让英国石油公司赚了个盆满钵满。这一年中东的石油总产量超过了1.62亿吨,让英国人更加高兴的是其中有7400万吨是通过苏伊士运河运往西欧的,而英国政府持有苏伊士运河44%的股权,每当一艘中型油轮驶过苏伊士运河,就会有7万美元的通行费落入英国政府的口袋。
英伦帝国的中东心结
1955年通过苏伊士运河的石油运输,英国人获得了超过4400万美元的收益。1950年12月建成投产的跨阿拉伯管道,作为美国石油卡特尔耗资1.53亿美元打造的世纪工程,曾被给予厚望,可时至1955年,其向地中海输送的原油却不过区区1600万吨。当初美国人修建这条全长1040英里的管道时,希望它能够代替从波斯湾到苏伊士运河的7200英里的海运路程,承担相等于60艘油轮从波斯湾经过苏伊士运河到地中海的石油运载量,为复兴欧洲提供燃料。
但是,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加深加宽,更大的油轮从苏伊士运河通过,直接构成了对跨阿拉伯管道的石油运输市场的挑战,尽管这条管道的管输费在1953年6月从每桶54美分降到42美分,但仍没能减缓通过苏伊士运河涌向欧洲的石油洪流,因为从阿拉伯半岛而来的油轮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运费已经降低到18美分。苏伊士运河上行驶的巨型游轮络绎不绝,在船头高高飘扬的英国国旗,似乎还在向美国宣示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对殖民地不容忽视的主权。
苏伊士运河是连接地中海和印度洋的交通枢纽,鼎盛时期的英国曾经垄断着欧洲经非洲南端到印度洋的海上航线,坚信只要守住好望角,便可保持住其在东方的优势。但是1857年法国与埃及签订了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99年租让合同却动摇了英国在好望角的堡垒。1869年,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运河通航的第二年,共有489艘商船通过运河,其中英国商船324艘,当时的英国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以上的商船,苏伊士运河无疑是英国人将欧洲商品运抵东方市场的不二捷径,但令其懊悔的是他们在苏伊士运河公司中没有一分钱的股权。
苏伊士运河打开了埃及的大门却没有给埃及带来经济的腾飞,反而给英国人创造了机会,欧洲资本大规模地渗透到埃及的各个领域,使其国家财政几近崩溃。赫迪夫(相当于国王)伊斯梅尔不计后果的举债很快便导致埃及陷入债务危机,在无力清偿的情况下,埃及不得不出售自身持有的44%运河股权。时任英国首相的本杰明·迪斯雷利在罗斯柴尔德银行英国分行的资助下,瞅准时机,只用400万英镑就迅速攫取了这些股份,从此苏伊士运河公司成为一家英法公司。
1955年,无论是伊朗的石油,还是苏伊士运河的收益,对于英国首相艾登,都应该是最为得意的一年,但是有一个心结,每每想起就让他患得患失,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个问题(伊朗石油危机)的解决意味着伊朗经济的恢复。但是整个中东的防御问题却仍然沒有解决。如果《英埃条约》在紧急事变中有效的话,我们就能保护埃及和运河区,但是,北部地区还是毫无庇护。女王陛下政府的政策是主张建立一个可以有效地保护这个地区的同盟… …”。
中东防御问题的核心就是苏伊士运河的安全,这是艾登心中20年的心结。1935年面对意大利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扩张,对苏伊士运河航线构成的威胁,时任外交大臣的艾登抓住了埃及国王去世、华夫脱党组阁的有利时机,在1936年8月27日与埃及签订了《英埃条约》,赋予英国和平时期沿苏伊士运河地区驻扎1万军队和在战时动用全国设施的权力。
年轻帅气的艾登在签约仪式上说:“通过将她的名字写在这份历史性的条约上,埃及作为辉煌历史文明的摇篮,将她的手交到伟大而自由的英国手中,从而开启了东西方关系的一个新时代”。但是英国的“这只手”似乎正在捏碎一位年轻学生的心,他就是阿拉伯世界划时代的人物——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正是这位年轻的学生让艾登帝国梦碎,夺回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纳赛尔后来总结自己当时的政治活动和对条约的态度时说:“我领导过许多示威运动,嗓子都喊哑了,许多中学同伴和我们一道坚决要求埃及实现彻底独立… …,但是一个灾难性的决定几乎摧毁了我的信心——他们同意签订1936年条约”。
巨人之斗
面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这两个历史的巨人注定有一场惊天动地的历史争斗。艾登出生于贵族,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到欧洲大陆学习法语和德语,法语比母语讲得好,进入伊顿公学后又开始学习希腊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英国陆军,获得十字勋章。
1918年5月26日,21岁的他成为了英国陆军最年轻的旅参谋长。他的邻居塞提斯将军是他的偶像,这位将军在土耳其显赫的军事生涯提起了他对土耳其语的兴趣,土耳其语和波斯语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第二年进入牛津大学学习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波斯语作为第一外语、阿拉伯语作为第二外语,他对语言学习的选择注定了他要在中东这块炙热的土地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1933年波斯政府废除英波石油公司特许经营权开始,他便成为了处理波斯石油危机的关键人物,那个时候他已经是外交部的次长(副部长),将波斯石油危机递交海牙国际法院就是他的主意,他经历了第一次推翻摩萨台政变的全过程,那是一次没有美国帮助的政变,形成了令人挫败的结局。在总结失败的经验时,他和所有的英国人一样认为没有取得美国人的帮助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他们相信自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但是当他成为首相、处理苏伊士危机的时候,却重蹈覆辙。
尽管伊朗石油危机之后,在美国人的帮助下英国人回到了伊朗,但是那已经不是英国人的伊朗了,美国人已经代替英国人在这片土地上发号施令。相比伊朗,伊拉克在艾登的眼里是“最友好的国家”,那里有英国人的石油,那里的人仍然在听从英国人的召唤,所以他要构建以伊拉克为核心的防御体系,苏伊士运河只是这个防御体系的一部分。1954年底,伊拉克首相努里·赛义德正在拟订的阿拉伯联盟计划与他的构想不谋而合,让他感到无比高兴,因为1930年签订的英伊条约将在1957年满期,他需要一个新的防御安排。于是他开始策划这个“阿拉伯联盟”组织,这就是著名的中东条约组织。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向同僚们说明了我的见解,告诉他们说… …整个中东,包括波斯湾在内,需要在伊拉克边界上加以防御,而且必须同当地武装力量取得合作,才能够做到这一点”。艾登要保护英国的石油利益和交通运输,不再像在伊朗那样受到威胁。
但艾登低估了美国人的力量,杜鲁门时代的国务卿艾奇逊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1951年1月底,我在给马歇尔将军的一封信里,要求对从东地中海到印度的整个地区的美国利益利政策进行一次检查。在过去四年间,美国的影响在一种无计划、不经心和偶然性的情况下,已在世界这一地区大部分取代了法国和英国的势力。当我们的影响增长而它们的影响衰落时,我们在那里却日益不受人欢迎。并没有一种力量可以替代它们维持和平和秩序,而在阿拉伯人同以色列人之间,在埃及和伊朗的民族运动同英国利益和英国政府之间,在巴基斯坦同印度之间,重大的冲突正在急速加剧。随着形势的发展,俄国有了日益增多的机会去进行它那传统的南进运动,以谋取不冻港、攫夺石油和从事挑拨活动… …我信里提到‘防卫整个地区反对侵略’意思不言而喻地是指苏联的军事侵略,包括直接以及间接通过卫星国或‘志愿军’的军事侵略”。
美国人要控制的是整个中东地区,所以最关注的是“苏联的威胁”,无论是杜鲁门政府还是艾森豪威尔政府要构建的是包括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和伊朗北部在内的完整防御系统,推翻伊朗摩萨台民族主义政府正是构建这个庞大的防御系统的第一步。福斯特·杜勒斯在发表电视讲话时说:“美国将不再保证支持英国的政策,如果英国的行动危及美国的利益,那么政府将形成自己的政策,东亚和南亚各国人民... ...质疑殖民列强。美国也因此受到质疑,法国和英国通过北约联盟要求我们努力维护或恢复我们盟友旧殖民利益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杜勒斯也低估了纳赛尔的愿望,在杜勒斯访问开罗的时候,纳赛尔曾经十分明确地告诉他:“我不能想象自己某天早上醒来发现苏联是我们的敌人....如果我告诉我的人民,他们在几千英里之外有了一个全新的敌人,他们必须忘记占领他们领土的英国敌人,我将成为他们的笑柄”。
纳赛尔出生在一个社会底层的邮政工人家庭,幼年时期,埃及仍然是英国的一个保护国,英国政府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埃及政府所有部门,随着父亲工作地点的频繁变动,他在不同的地方体验了傲慢和报复的传统夹杂着大战时期农民的不满和中产阶级的热情。当他进入青春年华并产生政治意识的时候,他看到国王和党派之间的斗争,总是让英国政府朝秦暮楚,忽左忽右,双方的势头交替上升,混乱的埃及助长了英国的军舰外交。中学时代开始,纳赛尔热衷于政治,不失时机地大量阅读历史、政治和阿拉伯及穆斯林作家的作品。
按照他自己的回忆,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穆斯林改革家和反帝国主义者中极具影响的人物——拉赫米·卡瓦基比——一个叙利亚人,为逃避土耳其大迫害躲到了埃及,主张复兴伊斯兰文化遗产和阿拉伯民族的光荣传统,自立自强,反对土耳其人对阿拉伯人实行的愚民政策和文化专制主义,崇尚重建以共同语言、信仰、历史、文化为基础的阿拉伯民族的统一国家,这种理念让纳赛尔树立成为阿拉伯世界领袖的梦想,他也具有抓住和引导阿拉伯世界民族主义新精神的能力。他创立了在中东地区唯一用阿拉伯语广播的“阿拉伯人之音”电台,把他激情的演说在广袤的中东大地充分传播,他希望建立自己领导的新阿拉伯世界,把分裂阿拉伯世界的楔子——以色列从中东大地上拔掉。如果说英国人是埃及的敌人,以色列则是阿拉伯世界的共同敌人。
撤出苏伊士运河
1947年11月29日,在犹太人复国主义集团的推动下,美国政府在联合国主导通过了分治方案,成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结束了英国人在这一地区的委任统治,打开了阿拉伯和以色列这个“潘多拉魔盒”,激起了阿拉伯人的愤怒,于是被称为巴勒斯坦战争的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为了能够参加战斗,纳赛尔提前从参谋学院毕业,前往加沙。面对以色列的强大火力,埃及的军队变得毫无组织,士气低落,许多军队缴械投降,但是纳赛尔镇守的法鲁耶顶住了以色列的强大攻势,他用包括厨师在内的100名后备人员,经过5小时的激战,打退了以色列的军队,一战成名。纳赛尔成功了,但是阿拉伯联军失败了,纳赛尔清楚地认识到西方大国在战争及解决争端的进程中对阿拉伯国家的政府广泛施加影响,造成阿拉伯国家四分五裂,决定了他们的挫败。
埃及、伊拉克和大约旦这三个当事国都处在英国的军事和经济掌控之下,英国在这些国家驻有军队、建有基地,并且控制了这些国家的武器供应。英国是伊拉克和大约旦国王的保护者,他们把自己能保住王位归功于英国的权势,埃及国王法鲁克尽管不情愿,却仍然依赖英国维持埃及的现状。在纳赛尔看来要赶走英国人,必须首先打倒它在埃及的社会支柱法鲁克王朝。他创建了“自由军官”组织,经过三年的养精蓄锐,1952年发动了七月革命,推翻法鲁克王朝。
但是纳赛尔面对的依然是一个到处散发着英国殖民味道的埃及,七万五千名英国士兵带着价值五亿英镑的装备仍然在苏伊士运河区耀武扬威;更令人沮丧的是从1882年英埃战争开始,英国人就一直是埃及的保护国,英国人已经把埃及打造成农业原料供给地,成为一个专门生产棉花的国家,30%以上的可耕地都种上了棉花。朝鲜战争时期埃及棉花丰收,埃及本可以因此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然而法鲁克王朝留下了3800万埃镑的赤字,纳赛尔不得不以高价收购大量没有售出的剩余棉花。
纳赛尔执政后提出的六大施政目标中的第一个,就是“铲除帝国主义”,赶走英国人。面对强大的英国,武力驱赶显然不是他的第一选择。当纳赛尔接到美国国务卿杜勒斯1953年5月来访的计划时,纳赛尔接受了英国《观察家报》驻开罗记者的采访,他巧妙地向英国政府发出了和谈的信号,他说:允许一定数量的英国技术人员留在苏伊士运河区,但前提是英国不要试图以此作为占领埃及的借口。
英国人似乎心领神会,接受了纳赛尔的建议。但是不巧的是富有灵活性的外交大臣艾登此时正在饱受胆结石手术失败后的痛苦,丘吉尔痛恨放弃埃及的想法,试图采取强硬的态度。1953年4月28日,他安排驻埃及大使拉尔夫·史蒂文森和驻中东地面部队总司令罗伯逊将军在开罗与纳赛尔进行谈判。
虽然名义上史蒂文森是领队,但是核心人物是罗伯逊,他是一名沉着而又聪明的军人,在柏林封锁期间,他作为英国驻德国的主要代表曾经机智地发挥了政治和军事上的作用。
谈判之前,丘吉尔准备了一套完整的计划,这份被称为“A计划”的方案是英国在埃及运河基地留下七千名穿军服的英国人,一旦阿拉伯国家、土耳其或伊朗受到攻击或威胁时,可以“重新启用”运河基地;计划还规定在空中实行共同防御,继续保留英国在基地的军事指挥权,而且在年初访问美国的时候,他还专门同艾森豪威尔讨论过这套计划。
但是纳赛尔坚持只有英国接受了军队完全撤出的原则后才能开始讨论细节问题,基地的军事指挥权必须回到埃及。在纳赛尔看来,穿军服的英国技术人员的继续存在绝不是英军的完全撤出。纳赛尔于5月6日中断了会谈,他宣布:“我们不准备浪费时间”。
丘吉尔不知道纳赛尔从美国人那里得到了什么样的支持,他非常生气地给艾森豪威尔写信说:“埃及独裁当局断然中止同英国进行的讨论。这一举动恰好是在福斯特·杜勒斯访问埃及时采取的… …如果因为美国的纵容,(让埃及人)将口头威胁变成实际行动,那么,流血事件很可能会产生。英国对此概不负责”。
经过半年的谈判,1954年10月19日,英国和埃及就苏伊士运河最终签署了协定,废除了1936年条约。新的协定规定英军在此后约20个月中分阶段从埃及全部撤出。苏伊士运河基地的现存设施在英军撤出后由埃及控制。基地至少要由1200名英国文职技术人员维持使用7年。
在此期间,如果出现了对埃及或加入阿拉伯共同安全条约的任何一个阿拉伯签约国以及土耳其的武装进攻,英国军队就可以重新占领并使用基地。签字仪式结束后,纳赛尔宣称:“英埃关系中丑恶的一页已经翻过去了,我们正书写新的一页…现在,英国和埃及没有任何理由不在一起进行建设性的工作”。两个星期以后,美国同意向埃及提供4000万美元的援助,英国宣布重新向埃及转让武器。纳赛尔实现了他伟大的民族独立目标。英国军队在持续占领埃及72年之后,终于承诺撤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654家“科改企业”名单,详情如下:“科改企业”名单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中核第七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3.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4.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5.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7.中国
4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564家“双百企业”名单,详情如下:“双百企业”名单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中核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3.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4.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5.西安中核核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6.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股
春回大地,大地吐纳新绿,深藏地下的储气库正悄然积蓄能量,供暖季的余温散去时,储气库也开始未雨绸缪抓紧“囤货”,通过季节性调峰,确保供气充足稳定。4月3日,作为全国最大的储气库——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注气压缩机已经撸起袖子开干,它担负着西气东输管网沿线城市以及北疆地区的天然气供应重
4月10日,“粤塔携手启新程共享丝路新机遇”新疆塔城地区招商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深圳隆重举行,沙湾市在此次活动中签约5个重点项目,签约金额达212.58亿元。在集中签约仪式中,沙湾市与中科新能源投资(广东)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中科新能源计划投资143亿元,建设3GW不并网风光发电,10万吨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报道,2024年美国的原油出口量超过了2023年创下的纪录,平均日出口量超过410万桶/天。尽管创下了新的纪录,但与2023年14%的同比增长和2022年21%的同比增长相比,2024年原油出口的同比增长放缓至1%。(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美国本土48个州(L48)的原油产量(不
据CNBC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其国际贸易伙伴开辟了一条避免更高关税的潜在途径——购买更多美国能源。(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特朗普暂停了除中国以外的国家的“对等”关税,试图避免一场全面的全球贸易战。目前大多数国家面临10%的基础关税率,并有三个月的时间与美国谈判双边协议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4月12日,中油资本公告称,董事会近日收到董事长蔡勇先生,副董事长、总经理卢耀忠先生,董事刘德先生,副总经理于海涛先生分别递交的书面辞职报告。蔡勇先生、于海涛先生因工作变动原因辞去公司职务,卢耀忠先生、刘德先生因年龄原因辞去公司职务,上述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
4月14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国能山西河曲发电有限公司三期2×660MW煤电一体化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详情如下:项目名称:国能山西河曲发电有限公司三期2×660MW煤电一体化扩建项目建设地点:忻州市河曲县建设单位:国能山西河曲发电有限公司环评机构: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拟批准日期:2025-04-1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中国石化14日宣布,我国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当日正式贯通,并将开始常态化运营。这条西部陆海“氢走廊”始于重庆,最终抵达广西钦州港,全程约1150公里,中途设有4座加氢站,将带动重庆、贵州、广西周边中短途支线物流应用场景,是我国西部地区氢能产业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西部
时间:2025年9月4-6日地址: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往届合作单位主办单位乌鲁木齐市化工行业协会联合举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化学学会指导单位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支持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局新疆生产建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4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5年4月上旬与3月下旬相比,14种产品价格上涨,32种下降,4种持平。油气方面:液化天然气(LNG)4525.1元/吨,比上期上涨1.5%;液化石油气(LPG)51
据BBC报道,英国石油公司(BP)日前宣布将削减其可再生能源投资,转而专注于增加石油和天然气产量。英国石油公司表示,将把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投资增加约20%,达到每年100亿美元(约合79亿英镑),同时将此前计划用于可再生能源的资金削减50亿美元(约合39亿英镑)以上。这一举措是在竞争对手壳牌公司和
熟悉新战略的消息人士周一表示,预计英国石油(BP)本周将宣布一项重磅消息:该公司将重回石油和天然气主业,放弃“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提高20倍”的目标。BP本月早些时候承诺从根本上重新调整其发展战略,因为其遭遇多年来最低的年度和季度利润打击,寻求重振其股价,重新赢得投资者的信任。BP
石油公司从炼油厂赚取的钱越来越少,全球石油需求正处于转折点。(来源:能源新媒文/范珊珊)根据日前公布的财报,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英国石油和道达尔能源五家公司2024年总利润比前一年减少了200亿美元。英国石油(BP)全年利润同比下降35%至89.15亿美元,公司第四季度利润更是同比大跌61%至1
近日,康明斯的清洁技术部门Accelera宣布,将为英国石油公司在德国林根的绿色制氢工厂提供一套100兆瓦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系统。德国林根的绿色制氢工厂每年将生产多达11000吨的绿色氢气,用于英国石油公司的炼油工艺。Accelera表示,将为该工厂提供20套5兆瓦的PEM电解槽设备,这将是该公司迄今为止组装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英国石油公司(BP)宣布,将裁员47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5%。根据计划,本次裁员将在今年内完成,同时还要削减3000个劳务工作岗位。据了解,BP设定了到2026年底削减至少20亿美元成本的目标,而裁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直接有效方式。此外,通过裁员,BP能够精简业务流程和组织
近日,丹麦3GW海上风电招标截止,没有任何一家开发商递交了标书。行业人士分析,流标的主要原因是,招标规则对开发商太不友好了。主要体现在——无上限的负补贴负补贴,即在没有电价补贴的基础上,反而向政府支付一笔费用。2022年,丹麦Thor海上风电项目(1GW)招标,当时设置了负补贴上限,结果有5家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英国石油公司(BP)和日本可再生能源开发商JERA已签署协议,将合并双方的海上风电业务,成立一家新的合资企业,名为“JERANexbp”。该合资企业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开发商、所有者和运营商之一,拥有总装机容量达13GW的海上风电资产,包括约1GW在运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国际油气巨头企业——壳牌(Shell)对外宣布决定,退出对新的海上风电项目的投资开发,这意味着壳牌将重新回归老本行,专注于油气领域的业务拓展。12月5日,英国能源巨头壳牌(Shell)与挪威能源公司Equinor在英国成立一家合资企业(IJV)。该合资企业将成为“英国北海最
7月5日,工党领袖基尔·斯塔默正式就任英国首相。在就任后的首次演讲中,斯塔默承诺工党将“重建”英国,为国家带来改变。(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文/成功李素清)降低能源成本、投资绿色能源将成为英国新政府能源工作的重点。上任不到一周,工党就宣布取消在陆上进行风电开发的限制性政策。7月9日
油气行业风云变幻,也玩起了“加减法”(来源:石油Link文|柚见半夏)能源行业油气并购热潮再起。今年以来,像美国的切萨皮克能源公司、殷拓集团,荷兰壳牌等能源企业都开始了各种收购动作。近期,康菲石油也对外宣布,已与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签署了一份225亿美元的并购协议。协议规定,马拉松石油公司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自外媒获悉,全球风电整机龙头西门子歌美飒由于“业务量下降”,将裁员数千人,并停止销售4.X和5.X平台的陆上机型。即将离任的首席执行官JochenEickholt在内部信中宣布,随着销售额的下降,公司将计划裁员4100人,约占全体员工的15%。这家陷入困境的风电整机商正在以组织变革、员工数
1月20日,特朗普将再次入主白宫,将对世界各领域带来重大影响。在石油领域,特朗普会试图玩好压低油价、促进美国石油开发、打击敌对产油国的“三球不落”的杂耍。但他可能玩砸,这三“球”或将相互碰撞。而一旦玩砸,国际石油市场将出现较大混乱。(来源:能源新媒文/王海滨作者系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可以预见的是,特朗普的政策“组合拳”将对油价产生剧烈影响。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作者:王海滨作者系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经济师11月5日美国大选中,特朗普以312:226的悬殊“比分”击败哈里斯,并将于2025年1月二进白宫。特朗普的回归将对美国和世界的较多领域带来深刻、复杂的影响。
11月9日,新一轮巴以冲突距离2023年10月7日爆发之日起,已历时400天。对比历史上前五次中东危机,新一轮巴以冲突的历时之长前所未有,且影响范围已经扩大到巴以周边的叙利亚、也门、黎巴嫩,并蔓延到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主要产油国伊朗、伊拉克。(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文/苏佳纯王晓光段绪
全球能源价格走势分析报告(2024年10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赵君陶核心提示国际原油市场:10月,中东地区地缘冲突再度升级,原油价格受此影响呈现上涨走势,但原油整体供应过剩的基本面无法支撑原油价格持续上涨,而美国原油库存增幅超预期,以及欧元区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更是让市场担忧情绪不
核心提示◆在全球能源供应短缺、化石燃料价格高企、对抗气候变化面临挑战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核电获得绝佳发展机会。连续数年的去核之后,近期多个国家核电产业出现回暖迹象。国际能源署统计数据显示,与过去几年相比,2021年全球新增核电项目数量已明显上升。在建核反应堆总计52座,装机规模达到54吉瓦
核心提示◆在全球能源供应短缺、化石燃料价格高企、对抗气候变化面临挑战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核电获得绝佳发展机会。连续数年的去核之后,近期多个国家核电产业出现回暖迹象。国际能源署统计数据显示,与过去几年相比,2021年全球新增核电项目数量已明显上升。在建核反应堆总计52座,装机规模达到54吉瓦
据伊朗石油部支持的油气新闻网站SHANA发布消息,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7月19日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约400亿美元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上述合作涵盖伊朗基什气田和北帕尔斯气田开发、南帕尔斯气田、大型油田开发、液化天然气、输气管道建设等项目。伊朗沙纳通讯社报道称,俄罗斯天
据路透社报道,近日,伊朗石油部长JavadOwji表示,为实现其天然气产量目标,伊朗需要在天然气行业投资800亿美元。据了解,截至今年1月,伊朗的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占全球已探明天然气总储量的17%,该国的南帕斯天然气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田。此前,由于缺乏资金、技术,伊朗的天然气产量一直很难提
据《德黑兰时报》3月28日报道,伊朗石油部长欧吉表示,在新的伊朗日历年(2022年3月21日开始),伊朗将在石油、石化及上下游产业投资2000亿美元,涉及油田开发、天然气田、炼油厂、补充储量等。如果重启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伊朗欢迎外资投入这一领域。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引爆了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油价暴涨,西方国家经济遭受沉重打击,社会陷入混乱。那一次石油禁运是出口国使用能源武器最为人熟知的事例。近些年来,“能源战争”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得越来越多。然而,挥舞能源武器的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引爆了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油价暴涨,西方国家经济遭受沉重打击,社会陷入混乱。那一次石油禁运是出口国使用能源武器最为人熟知的事例。(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杂志”作者:王海滨)近些年来,“能源战争”在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