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环保报道正文

【文字实录】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工作情况

2022-09-22 13:3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碳中和碳达峰能源转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请问,在推动这一理念的实际落地上,有哪些具体措施?

张骅:

谢谢您的提问。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的重要举措。在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中,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这项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党中央系统部署的一项重点改革任务。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围绕这一理念和要求,开展了大量探索。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我们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系统谋划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总体思路。我们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编制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及青藏高原、黄河、长江等9个专项规划,形成了“1+9”规划体系,明确了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二是逐步健全支持政策体系。按照统筹治理的思路,我们将生态领域中央投资专项从林、草、沙、湿等单项工程,调整为以区域治理为主的综合性工程。同时,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丰富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工具箱,探索构建生态治理多元投入机制。三是大力推进重大工程建设。我们大幅增加了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投资力度,启动实施了库布齐-毛乌素沙漠综合防治、黄河三角洲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等一批重点项目。同时,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和指南,引导各地按照生态系统演替的内在机理来配置保护和修复、自然和人工、生物和工程等措施,努力提高生态治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下一步,我们将与有关部门和地区一道,继续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持之以恒推动重大工程建设,切实筑牢和优化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争取创造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

红星新闻记者: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约束仍然突出,请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如何推动节能降耗、提高能效?

刘德春:

谢谢您的提问。节约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要求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抓好节能领域各项重点任务,切实履行节能主管部门职责,推动我国节能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2012年以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6.4%,相当于少用了14亿吨标准煤。

二是重点领域节能成效明显。深入推进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结构节能。2012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降低36.2%;建成绿色建筑约85亿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约17亿平方米;全国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综合能耗分别累计下降18.8%、21.7%。

三是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以节约能源法为统领,以民用建筑节能、公共机构节能等条例为支撑,节能审查、节能监察、能效标识、重点用能单位管理等规章为保障的节能法规体系。实施并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发布相关国家标准378项,建立健全价格、财税、金融等配套政策。

正如刚才记者朋友所说,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约束依然突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对做好节能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坚持节约优先,把节能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高质量发展用能保障。持续完善能耗双控政策,优化节能目标评价考核频次和考核方式,落实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政策,实施重大项目能耗单列,保障国家布局重大项目合理用能需求。

二是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优化项目管理方式,实施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严把增量项目关口,深挖存量项目节能潜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改造。支持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对标能效先进水平,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快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持续推动老旧供热管网等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

四是不断完善节能法规政策。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节能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快制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积极推广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和产品。

总台央广记者:

近年来,国家对生态保护补偿领域的投入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请问目前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总规模大概是多少,主要来源和支出方向有哪些?

王心同:

谢谢总台央广记者的提问。保障资金投入是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我国通过多种方式筹措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加大对生态保护主体、生态保护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激励各方更好地履行生态保护责任。

一是中央补助资金额度不断增加,自然生态系统和重点生态区域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我国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大对天然林、公益林的管护,年度安排中央财政资金300多亿元。推进实施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年度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60多亿元。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年度安排中央财政资金800多亿元。积极探索开展湿地、沙化土地、轮作休耕等领域的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十三五”期间,中央层面年度安排各类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的额度近2000亿元。

二是地方政府投入力度切实加大,着力破解区域性的生态问题。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在中央财政补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森林、草原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的力度。据初步统计,地方政府年度生态保护补偿资金规模达近千亿元,省级、地市级、县级多层次共同投入的格局初步建立。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围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区域间合作。福建是第一个从全省层面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省份。按照《水土保持法》的要求,下游地区通过提高水费价格等筹集资金,补偿上游地区,支持上游开展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吸收借鉴地方的成功经验。中央财政安排引导和奖励资金,推动区域间生态保护领域合作共建;地方政府通过签订协议等多种方式,积累了很多“成本共担、合作共治、效益共享”的流域生态保护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三是社会主体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一些水电、矿产资源开发主体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健全资源开发资产收益分享机制,通过股份分红、项目扶持、电价优惠等多种方式,与项目所在地的农民、村集体共享收益,盘活了当地自然资源,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构建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同时,国务院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市场化交易平台,推动社会主体参与水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落实绿色金融等支持保障措施,有效推动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地方持续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确保投入力度不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向新的更高水平。

深圳卫视记者: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洲部分国家重启煤电。请问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否会有调整?下一步将采取哪些举措确保目标如期实现?

刘德春: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过去两年,国际局势深刻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特别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能源市场供需失衡加剧,部分欧洲国家重启煤电,全球减排进程遭遇波折。这也启示我们,绿色低碳转型绝非易事,必须立足客观实际、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实现“双碳”目标,是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宣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中央的决心坚定不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这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刚才讲到,“双碳”工作开局良好,各方面进展好于预期。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要求,切实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科学把握节奏,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有关部署,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

二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着力夯实能源供应基础,有效保障能源安全。

三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提升综合效能。

四是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强化“双碳”领域人才培养,加强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五是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持续完善财税、投资、金融、价格等方面政策,推进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各地区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必将汇聚起全党全国推进“双碳”工作的强大合力,中国一定能够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水土保持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国际上广泛关注。请问这些工程的实际成效怎样?如何客观评价我国当前的自然生态状况?

张骅:

谢谢您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林区林场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取得了积极成效。

我这里可以提供一组数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已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森林抚育12.07亿亩,促进森林覆盖率、蓄积量分别提高到24.02%和194.93亿立方米,我国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深入落实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制度,完成种草改良6.11亿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50.32%;全国水土流失、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27.49万平方公里、5万平方公里和4.33万平方公里,重点地区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沙尘暴天气年均发生次数显著减少;新增和修复湿地面积1200多万亩,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程度有所提升;陆生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比如大熊猫、东北虎豹、亚洲象等旗舰种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都在明显增加,其中野生大熊猫数量增至1864只,成功地从“濒危生物”降为了“易危生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中和查看更多>碳达峰查看更多>能源转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