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当前,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气候危机,各国纷纷明确各自的碳中和时间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转型,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作为最成熟、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大力开发风能资源是建设零碳世界、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离不开富有韧性的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加强国际合作,务实推动构建互信、互助、互利的风电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其安全稳定,是全球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国可以在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是全球风电最大单一市场,为迅速提升风电竞争力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风电产业链供应链高度国际化,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参与其中,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风电产业企业将以负责任、专业的精神积极投身全球风电事业进步和能源转型中,携手各国构建全球稳定风电产业链供应链。
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副理事长、电力专委会名誉会长毕亚雄,代表全体嘉宾庄严宣读了《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宣言》。
《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宣言》指出,深化国际合作是保障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举措。风电产业已高度全球化,遍布世界的风电产业链供应链紧密交织。应对当前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挑战,确保其可持续和稳定,离不开各国政府、企业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协作。国际社会只有通力合作,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体制,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有效提升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支持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
《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宣言》提出,技术合作和知识共享对于构建全球稳定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具有重要作用。风电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当前全球风电技术创新加快,各种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跨境传播,才能在全球范围内推动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建设。这就要求各国大力支持风电技术创新,企业携手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效率和可靠性,以推动各国风能资源开发,更好地满足未来的能源需求。
为进一步加强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宣言》发出了五点倡议,包括“加快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积极支持”“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通过竞争推动风电发展”“打造多元化供应源,让能源转型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提高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确保产品质量、降低风险”“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打造绿色产业链供应链”。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首席执行官Ben Backwell、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曹志刚、远景能源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舍弗勒大中华区工业事业部总裁王贵轩作为代表分别发言。
Ben Backwell表示,今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了10亿千瓦大关,这对风电行业来说是一个重大时刻,也是值得全世界庆祝的时刻。但目前全球风电的发展速度,仍然难以满足实现净零排放的需要,并且面临着诸多挑战,迫切需要各国深化合作,增加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投资,在满足新需求、提高韧性的同时,确保所有国家能够推进能源转型并从中受益。
曹志刚认为,在中国风电过去数十年的发展中,产业链供应链起到了坚实的支撑作用,推动着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给开发商、投资者提供了可靠的产品保障,促使风电成本大幅下降,使之成为绿色、可负担的能源。到203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全球风电将会保持高速增长,核心的支撑力量依然是产业链供应链,但目前却面临着很多挑战。因此,此时发布宣言可谓恰逢其时。希望风电全体同仁共同践行宣言,携手为风电发展贡献力量。
田庆军谈到,宣言的发布表明,中国风电行业已经开始从全球角度思考未来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我们要感恩,中国风电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应感谢中国各级政府、国外政府及机构和全体风能人。我们要有担当。今天的中国风电已经走进“无人区”,需要我们扛起全球风电发展大旗。我们要坚持创新。创新是中国风电走到今天的“传家宝”。接下来中国风电要坚持创新、国际化、市场化,才能真正匹配中国作为一个风电大国在全球的担当。中国风电是世界风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倡导合作共赢、共建共享、开放包容,为可再生能源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王贵轩认为,宣言代表整个风电行业形成了一致的观点,重要的一点是保持上下游的密切沟通、紧密合作。这种沟通不局限于产品和技术上,也涉及材料碳足迹的追溯,这样才能实现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舍弗勒公司作为一个引领传动技术发展的全球化企业,一直将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致力于为风电行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以下为《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宣言》全文:
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宣言
中国·北京
2023年10月16日
我们,来自全球风电领域的代表,齐聚于金秋十月的北京,共同致力于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推动全球风电高质量发展,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转型、增进人民福祉作出贡献。经全体代表讨论,一致通过《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宣言》。
我们一致认为,深化国际合作是保障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举措。风电产业已高度全球化,遍布世界的风电产业链供应链紧密交织。应对当前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挑战,确保其可持续和稳定,离不开各国政府、企业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协作。国际社会只有通力合作,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体制,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有效提升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支持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
我们一致确信,技术合作和知识共享对于构建全球稳定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具有重要作用。风电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当前全球风电技术创新加快,各种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跨境传播,才能在全球范围内推动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建设。这就要求各国大力支持风电技术创新,企业携手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效率和可靠性,以推动各国风能资源开发,更好地满足未来的能源需求。
为进一步加强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我们发出五点倡议:
一、加快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积极支持。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23年更新版《净零路线图》报告,为实现《巴黎气候协定》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的目标,到2030年全球风电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需要在当前的基础上增加两倍。但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的产能仍存在不足,如果新的投资无法及时跟上,预计从2026年起全球大部分区域都将面临风电产业链供应链与海上配套设施短缺的风险。因此,在各区域、各国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我们需要持续加大投资,加快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建设,进一步增强供应能力,为建设零碳世界提供关键支撑。
二、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通过竞争推动风电发展。我们呼吁全球携手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贸易规则体系,为所有企业提供公平的市场准入机会。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加紧完善国际协调机制,依托双边和多边磋商机制妥善处理分歧和争端,增进全球互信。打破贸易壁垒,消除关税及非关税贸易壁垒等各种形式的贸易限制措施,确保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自由流动。
三、打造多元化供应源,让能源转型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为减少潜在风险,增强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我们鼓励多元化供应源建设,这意味着更广泛的资源采购和生产布局,不仅将有助于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弹性和可靠性,也可以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从中受益。我们鼓励企业开展跨区域合作,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区域间应相互协作,构筑新的区域化产业中心,共建能源转型新未来。我们呼吁各国政府释放清晰的投资和价格信号,帮助全球风电产业降低投资风险,并取得合理的投资回报。
四、提高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确保产品质量、降低风险。我们呼吁产业链供应链各方提高透明度,建立可追溯性体系,保证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交付的全程可控。这将有助于防止潜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我们鼓励建立产业链供应链管理平台,以提高信息共享和数据可视化,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可追溯性。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打造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我们承诺在产业链供应链管理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环境影响,早日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可持续发展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可持续的方式管理产业链供应链,才能为未来的世代留下更美好的世界。我们呼吁企业采取可持续的生产和运营方式,减少能源和资源浪费,促进社会责任和环保实践。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宣言》是我们对保障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坚定承诺,展示出我们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维护全球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而团结一致的决心。相信在全球风电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迈向一个更加安全、繁荣和可持续的未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沉寂一冬的牡丹江逐渐苏醒过来,奏响春日的盛大序曲。与此同时,百里之外的华电穆棱十文字风电项目也在“以大代小”改造升级后,迎来了“新生”——在总装机容量不变的前提下,年发电量翻两番。01前世今生,见证中国风电的辉煌巨变20年前,正值中国风电产业从商业化探索向规
美国关税战对中国风电影响如何?美国自2018年起对中国部分产品加征关税,试图遏制中国制造业发展,早期阶段,对中风电产业确实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近期,美国特朗普政府变本加厉,在全球实施所谓的“对等关税”,挑起关税战,令全球股市“哀鸿遍野”,很多人因此担心中国风电产业会不会受到关税战的直接
在全球风电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海外市场一直是行业瞩目的焦点。中国风电企业“走出去”布局国际市场,不仅是大趋势,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需求。近日,鉴衡认证中心组织邀请英国劳合社市场协会(Lloyd’sMarketAssociation,以下简称“LMA”)携15家国际再保险机构到访中国,开展了为期5天的技术参
3月2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政府常务副主席陈伟俊一行赴金风科技考察调研。鼓励金风科技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投运,在更高层次助力新能源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金风科技总裁曹志刚陪同
3月17日,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2024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TOP10,东方电气跃升至全球第七位,较上年排名提升三位。数据显示,全球风电开发商2024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21.6吉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09.9吉瓦,占比90%;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1.7吉瓦,同比增长6%。东方电气以8.4吉瓦新增装机排
2月20日,远景能源与龙马控股集团在风电大铸件、焊接件、紧固件等核心领域达成战略合作,这标志着双方将迈向更高层次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打造高韧性、可持续发展的风电供应链生态。风电产业链链条长、关联度大、辐射范围广,在当前全球供应链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远景力图构建更加稳健、
世界第一,已经成为中国风电的亮眼标签。无论是装机规模,还是大兆瓦技术研发,抑或是产业体系建设,中国风电均走在了世界前列。2024年,全国风电光伏总装机13.5亿千瓦,提前6年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庄严承诺。其中,全国风电总装机超过5亿千瓦,已然跃升为中国新能源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
曹志刚:2024,中国风电的理性与回归曹志刚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随着岁末年初的到来,我们迎来了反思与展望的时刻。犹记得2023年回顾之时,中国风电行业还深陷于低价竞争的困境之中,产业链各方都面临严峻挑战。走过2024年,令人欣慰的是,在政府、行业协会、专家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制定自
“十年前,我们一起在待建风电场,探讨未来风电技术和设备。今天,我再次来到这里,看到的是一片‘风车森林’。中国的农历新年要到了,祝你和金风的同事们新春愉快,相信下一个十年,风电仍然值得期待。”这是金风科技集团副总裁兼金风国际董事长吴凯收到的一封来自海外客户的邮件。这份遥远的问候,像
中国风电发展的璀璨之路如今,正值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关键阶段,风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可再生、可预测的独特优势和潜力,已然成为这场能源转型浪潮的中坚力量。据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的《全球风能报告2024》显示,2023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17GW。其中,中国贡献77GW,占比高达65%
中船科技成功研制全球首台18MW中速集成风电机组和国内首台深海漂浮式风电装备,持续推动了我国风电机组大型化、深远海风电发展和技术进步;大力开展风光氢储、风电制氢制甲醇、风电+蓝色海洋经济关键技术及系统解决方案研发,形成适合多场景的“风电+”系统解决方案,并推动示范项目落地,着力从单一风
抓住海洋能发展新机遇助力海洋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中海油研究总院规划信息首席工程师檀国荣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海洋能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2月24日,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8GW/168GWh,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从储能时长看,4小时及以上新型储能电站项目逐步增加,截至2024年年底装机占比为15.4%,较2023年底提高约3个百分点。
独立能源智库Ember23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欧洲联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47.4%,接近总发电量的一半,主要缘于太阳能、风能发电量增长迅速。2024年6月20日,一名参观者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2024年欧洲国际太阳能展上参观。新华社记者李函林摄报告显示,2024年欧盟国家太阳能发电量比2023年增
01全国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技术”双委会助推公司发展2024年3月,由湖南兴蓝风电有限公司(原哈电风能有限公司,下称兴蓝风电)牵头(湘潭电机、湖南大学)组建的目前我国风电行业唯一全国重点实验室—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
10月25日,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陆上工程)项目获批复,意味着继三峡如东海上风电、青洲五/七海上风电之后,国内又一个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站在近海资源逐渐饱和、远海风电开发比例大幅上升、国家深远海发展规划即将出台的当下,除了机组大型化、深远海船舶装备等一
近期,慕尼黑电子展圆满落幕,今年正值展会60周年,活动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所有18个展馆座无虚席。这一全球顶级电子展的主题是“引领全电气时代”,浩亭技术集团在慕尼黑展上通过创新的连接技术,向客户展示了未来数字化、电气化与绿色发展的无限可能。HARTING在展会上,浩亭重点展示了“全电气时代”
一部风电发展史,半部变流器突破创新史。从支撑陆上风电1.5-6MW升级至15MW,海上风电机组从8-10MW跨越至30MW,国产风电变流器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全球的角色变迁。在此过程中,阳光电源与行业同频共振,紧紧踩在风机大型化的每一个时间节点上。2018年,阳光电源率先探索三电平技术,将电压
我国第一个全容量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诞生于2010年,距今已经14年。发展至今,我国也已跃升为全球海上风电装机第一,海上风电的蓬勃发展势不可挡。作为行业领先的全球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亨通集团在电力传输、海洋能源开发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日前举办的CWP2024展会上,亨通电力产业集团(以下简称
10月16日,在2024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兼展览会(CWP)上,克鲁勃润滑剂(KlüberLubrication)隆重推出了亚洲首发的创新润滑剂产品——KlübersynthBEM48-1501,标志着克鲁勃在风电行业润滑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KlübersynthBEM48-1501创新产品亚洲首发,引领风电润滑技术作为风机的“血液”,润滑
10月16—18日,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4)将再次汇聚全球目光。在开幕式上,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战略总监赵锋发表了主旨报告。以下是他的报告内容: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大家好!又是一年,去年我也站在北京风能展的舞台上,那会儿主要看全球的供应链,而且我们签了全球的供应
10月8日,三一重能自主研制的陆上15兆瓦风电机组SI-270150在吉林通榆成功吊装,一举刷新已吊装陆上机组的最大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两项全球纪录。从2023年风能展首次发布陆上15兆瓦机型,到时隔不足一年成功吊装,三一重能一路稳扎稳打,跑出中国风电“加速度”。15兆瓦陆上风电机组是三一重能在12.X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中国能源转型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顺应全球发展大势、适应时代要求的能源转型之路。如今,中国已傲然矗立于全球能源转型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潮头,成为引领这场深刻变革的先锋力量与核心引擎。值此风云际会的关键时刻,
秦海岩:中国风电2023,创造属于我们的历史!——2024年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演讲实录秦海岩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每年的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上,我们都会对过去一年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回顾中国风电20年的发展,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2023年,风电产业发展持续向好,新
近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4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在北京召开,中际联合受邀参加并荣获大会所授予的“中国风能人·青年先锋奖”、“中国风能人·行业建设优秀组织奖”和“CWP2023·绿色理念奖”三项奖项。中国风能人·青年先锋奖中际联合全球服务中心技术工程师刘光明被授予“中
1月27日,2024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各级政府部门、风电产业链、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800多人相聚一堂共话风电。三一重能总经理李强应邀出席专题论坛,与行业大咖对话,为中国风电发展建言献策。会上,2023年“中国风能人”各大奖项评选结果揭晓,三一重能荣获四大奖项。中国风能人·创领
2023年是中国风电大兆瓦技术不断创新突破的一年,陆上风电进入10MW时代,海上风电18-20MW+已成为大势所趋。北极星风力发电网梳理了2023年全年风电企业尤其是整机商,在技术更新迭代下的创新及企业大事记,欢迎各位读者文末发表留言和见解,优秀评论点赞靠前者将获得精美礼品!一、电力央企千亿新能源股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3年,3S在平凡中创造不凡,在不凡中坚守平凡。回顾一年中取得的成绩,既是值得骄傲的勋章,更是对2024更高的起点与要求。我们始终不忘初心,致力于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3S期待与您共赴下一个春天。一、破解行业痛点和难题-3S中际联合推出齿轮齿条大风机登塔全新解决
2023年,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迈入新拐点。困扰海上风电发展的多重因素,都得以厘清或实现突破。如广东国管海域海上风电项目竞配正式启动,自然资源部发布推进海域立体设权工作通知,广西完成区首个分层设权方式不动产登记等。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省份提出了超预期规划,释放了大量的开发资源。《“十四五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2023年8月,哈电风能股权结构优化及领导班子调整,成功完成了资源重组和战略调整,集中优势力量谋新篇、开新局,以全新的视角与发展战略谋划风电事业新篇章。“当前风电整机及供应链部件严重内卷,国内外质量问题频发,我们更应保持理性和谨慎,坚决抵制以牺牲产品质量和性能为代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一直以来,风电运营期的降本、提质、增效被认为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而且,在平价乃至低价发展阶段,20年运营期的效益水平也将对风电全生命周期LCOE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国内多数开发商、整机商、设备供应商致力于以优质产品和服务搭建风电后服务体系,这其中也不乏国际巨头
中国风电已经连续14年实现了年新增装机量的全球第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突破4亿千瓦,同比增长15%,其中陆上风电3.68亿千瓦,海上风电3189万千瓦。回看过去,早期的中国风电是在跟着别人的脚步去前进,借鉴了不少国外的经验和标准。在经历了快速发展的10余年,中国
“禾望电气目前已经做到了全功率覆盖,推出了海上18MW全功率变流器12MW双馈风电变流器,10MW产品已经实现了批量发货。在中压系统上,24MW的产品也已研发突破,未来大功率方向我们将会持续的发力。”“另辟赛道的禾望电气技术路线,恰恰更有利于中国超大功率的风电变流器研发,摆脱甚至超越国外技术桎梏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