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硫正极”相关结果48

      来源:电池中国网2025-01-08

      据悉,该中试线使用的第一代正极为高镍三元正极;第二代正极将使用改性硫化锂正极,能量密度超过600wh/kg;第三代正极计划使用硫正极,将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到800wh/kg。

      来源:人民网2024-12-31

      第三代正极计划使用硫正极,将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到800瓦时每千克。...第二代正极将使用改性硫化锂正极,该正极已实验室开发验证完毕,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每千克,是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2倍以上;常温下循环6200次后仍保持初始容量的84.4%。

      来源:北极星电池网2023-08-03

      因此,如何同时解决硫正极存在的穿梭效应以及动力学迟缓问题成为一个关键挑战。...该工作提出了一种锂硫电池的内生促进机制,即通过功能分子耦合多硫化物中间体来调控其溶解度与氧化还原活性,形成了一个基于耦合中间体的快速“内循环”来驱动硫转换反应迟缓“外循环”的增强复合电极过程,从而大幅提升硫正极的反应动力学并有效抑制穿梭效应

      来源:高工储能2022-12-14

      其中,硫正极的穿梭效应和体积效应(s元素在放电时伴随约70%的体积膨胀)影响了循环性能,曾严重阻碍锂硫电池的产业化进程。

      室温钠硫电池硫化钠<mark>正极</mark>的发展现状与应用挑战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09-14

      基于此,利用室温钠硫电池的放电终产物na2s作为正极,不仅可以消除硫正极的体积膨胀问题,还可以提供钠源,使之与其他安全的负极(如硬碳、锡金属等)配对(图1),避免直接采用钠金属负极引起的安全隐患。

      青岛能源所在高比能锂电池热失控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来源:中科院青岛能源所2022-03-17

      在经过系统的原位-非原位界面分析后,发现这主要是由于li-s体系中,硫正极升华、熔化以及负极锂金属熔融导致正负极在高温下发生串扰反应所致。...金属锂负极搭配硫正极的锂硫(li-s)电池因其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500 wh/kg)而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电池体系之一,极具商业潜力。不过其热安全评估的研究步伐却明显滞后。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0-06-17

      同时,也为设计锂硫电池的正极结构和提升硫正极的反应动力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策略。”刘忠范表示,该研究工作首次将高效电催化剂引入可打印墨汁中构建3d打印硫正极,获得了具有高倍率性能和面容量的锂硫电池。

      来源: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20-05-11

      目前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们对硫正极的宿主材料提出一系列的优化策略,如通过多孔碳改善硫正极的导电性、通过氮元素掺杂提高对多硫化物的吸附等。...但是各种手段所取得的效果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需要一种综合各种功能、更加行之有效的正极宿主材料。

      锂硫电池方兴未艾 它有哪些实用化挑战?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2020-03-04

      通过这种原位功能层的作用,所制备的9ah电池,极片载硫5.2mg/cm2,极片含硫78%的情况下,0.05c倍率下放电,硫的比容量可以达到1500mah/g,电池比能量达到605wh/kg,说明在高含硫、高载硫正极中实现硫的高利用率

      来源:NE时代2019-10-28

      saft也在研发一些硫正极电解质的固态电池。电池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也有所布局,松下、三星、lg、catl、比亚迪都在这方面布局。...现有的液态电池的短板前面各位专家讲得非常清楚,比如sei膜持续增长、过度金属溶解、电解液氧化问题、高温失效问题、析锂问题、正极材料析氧问题等。目前的锂电池体系遇到瓶颈,需要发展新一代的技术。

      电化学活性多功能隔膜涂层提升锂硫电池研究进展

      来源:中科院物理所2019-09-12

      该新型涂层成功抑制了li2s绝缘层的形成,实现了传统硫正极的超快速充放(25分钟充满/放空)。...更重要的是,不同于传统非活性涂层会降低全电池能量密度,该新型涂层可以匹配压实后的硫正极,使能量密度提高20%以上。

      来源:新材料产业2019-06-13

      1.从正极阻止聚硫化物的溶解扩散穿梭效应是由li-s电池硫正极的中间产物聚硫化物在正负极间的往复迁移所引起,所以,正极是穿梭效应产生的源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单质硫及其放电产物(li2s2和li2s)的绝缘性,电子导电性和离子导电性都很差;②硫正极的体积胀缩效应;③穿梭效应。

      来源:科学网2019-05-13

      提升硫正极导电性“如何有效提升硫正极导电性,抑制多硫化物溶解并缓冲活性物质的体积变化,是发展高性能锂硫电池并最终实现其实际应用的关键之一。”...为此,他们以碳质材料为基础,围绕硫正极存在的关键问题,从碳材料导电/限域网络构建、界面调控和一体化电极结构设计出发,对硫正极结构进行设计优化,以提升硫的电化学活性,抑制多硫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溶解与扩散,并缓冲硫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TOP期刊盘点:2019年来储能领域最新进展

      来源:材料人2019-04-08

      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相比于碳纤维负载的硫正极,钴酸镍负载的硫正极不仅具有着高的质量比容量(1125 mah g-1),更是具有非常高的体积比容量(1867 mah g-1),这几乎是传统硫/碳电极的两倍

      中科院物理所等高体积和重量能量密度锂硫电池研究获进展

      来源:中科院物理所2019-04-04

      weijiang xue) 合作针对目前锂硫电池存在的共性问题——电池器件级别能量密度不高的问题,创新地提出采用高电子和离子电导的嵌入式电极材料mo6s8取代非活性物质碳构成嵌入-转换型混合电极,使得硫正极在保证高活性物质负载量的条件下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成功制备新锂硫电池<mark>正极</mark>材料 体积能量密度大幅提升

      来源: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2019-04-01

      并采用水热法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硫化钒(rgo/vs2)复合材料应用于三元硫正极体系中,制备得到具有密堆积三明治结构的rgo/vs2-s正极材料,实现了体积能量密度的大幅提升(adv. energy mater

      来源:能见Eknower2019-03-15

      对比当前主流的三元ncm锂离子电池,拥有硫正极的电池理论比能量高达2600wh/kg,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锂离子电池的十倍以上。...本文来源:能见eknower 微信公众号 id:eknower近日,西安交大化工学院李明涛课题组在影响锂硫电池应用的瓶颈问题上取得了突破,设计开发了一种具有二维结构的石墨烯保护层正极材料,获得了长循环寿命的锂硫电池

      来源:材料人2019-02-25

      文章重点介绍了超分子化学和机械连锁分子在新兴电池系统中的应用概念,即si负极,li金属负极和硫正极。...评估了各种材料在软硬酸和碱(hsab)理论中缓解多硫化物穿梭的潜力,作为筛选强相互作用的指南,并且还提出了与硫正极孔隙度相关的结构策略。

      来源:新能源Leader2019-02-14

      3、硫正极硫正极不同于普通的嵌入型正极材料,硫正极的反应是与金属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化合物,因此s正极的理论容量可达1675mah/g,因此虽然s正极的反应电势很低(0.4

      孙学良教授:钴掺杂的SnS2用于解决高硫载量的锂硫电池存在的问题

      来源:材料牛2019-01-21

      针对上述问题,西安大略大学的孙学良教授和tsun-kong sham教授(共同通讯作者)带领研究人员将钴掺杂的sns2生长在氮掺杂的碳纳米管上,并以此作为硫正极的载体材料。...锂硫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正极产生的多硫化物具有穿梭效应,导致电池的库伦效率较低,电池容量衰减较快。导电率低的正极材料和放电产物不但降低电池的倍率性能,而且限制电池的硫载量和电池对硫的利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