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中国迎接能源新文明

2013-12-18 11:46来源:能源评论关键词:能源行业能源消费三中全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场新风暴袭近

从能源文明演进的角度,中国能源的诸多问题,虽然有具体的语境和特点,但在根本上,明显同样是世界范围内能源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场景和缩影。因此,中国能源面临的挑战,不但来自国内的现实需要,还来自于世界范围整个能源界正在酝酿的一场变革风暴。

从产业和技术的角度,如果世界不是已经处在能源开发和利用发生巨变的过程中,那么就肯定处在巨变前夕。

借助新发现或者科技进步,风电、太阳能、核聚变、页岩气、可燃冰等新能源,均被各自行业寄予厚望,认为必将承担起能源领域的“终极救赎”重任。而更多人则看到了互联网和清洁能源结合在一起的威力,伴随人类社会通讯通信技术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使用清洁能源越来越形成共识,智能电网、智能能源网、能源互联网、泛能网、云能源等概念的集中出现,本身无疑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杰里米˙里夫金在其《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一书中甚至栩栩如生地描述了未来的能源使用场景:作为分散式清洁能源点拥有者的每个用户,同时也是互联网连接形成的分散式能源系统的参与者,大家通过能源生产、储存和使用信息的即时交换,实现能源的免费、广泛共享。

人类在互联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的成就和蕴藏的潜力,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上面提到的可能的巨变,并非遥不可及。

只是,真正发人深省的,或许不是这次巨变本身,而是促动、形成此次巨变背后的推力:在看待和处理与能源的关系时,人类态度所发生的惊人转变。

人类的能源演进,大致上是沿着高品质能源替代低品质能源的脉络进行的,此次巨变之前,我们还经历过其他重要性差不多的巨变:煤炭之于柴禾,石油之于煤油,以至天然气、水电的使用等。

但是,无论其间能源领域如何风云变幻,总体而言,人类在面对能源时的自私、片面、单向度思维,始终如一。

大家通常会强调积极的一面,而忽视、无视不利乃至危害的一面。举例来说,主张建设水电和核电的声音几十年来一直很大,但在大中型河流上建水坝,对当地生态环境和自然循环系统的长期影响,以及核利用全过程对人类可能的伤害,现在的估算并不全面。

大家通常会忙于能源资源的掠夺和攫取,而疏于节省、节制和保护。1950年之前的美国,石油公司为了跑马圈地,不顾汩汩石油白白流失到江河湖泊、海洋陆地,仍然四处树井架、抢油田,结果导致绝大多数关闭油井还有80%的储量可采。而中国的大部分煤矿,长期以来回采率只有30%、40%,浪费严重也是可想而知的。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不过,这次巨变不一样,仿佛就是习近平所说的“问题倒逼改革”的世界能源版。这次巨变的动因,在于人们逐渐意识到,能源和人类的关系是双向度的,能源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众所周知,没有能源,工业文明可能只是纸上谈兵;然而,也正是因为能源,极端天气肆虐,环境受到破坏,大气污染成灾。而现在,发展安全、高效、清洁的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共识。人们不仅有了绿色使用能源的意识,还在尽力发展绿色使用能源的能力。

理念、技术、产业齐头并进,或者更确切地说,理念变革先于技术产业变革,无疑是此次巨变的亮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行业查看更多>能源消费查看更多>三中全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