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中国迎接能源新文明

2013-12-18 11:46来源:能源评论关键词:能源行业能源消费三中全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期许

虽然由于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巨大的经济体量,中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极度复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一方面,煤、电、油、气、运紧张局面反复出现,能源保障能力大多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为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要求,能源必须以基数的增加作为前提。另一方面,经济增长、能源使用的负面效应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又决定了,边污染边治理的办法已经不可持续,提高能效、环境优先、限制污染三手都要硬。

但是,专家们看来,在全球努力构建绿色能源文明的过程中,中国很有可能会实现“弯道超车”,成为现代能源文明的领跑者。

从现实看,虽然中国工业化沿着以污染为代价的西方传统道路已棋至中盘,但是国际压力、有限的环境资源容量、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的重视都决定了,此路将无法继续,中国工业化进程门槛已被要求要向完成了现代化的当代西方看齐,低碳环保是其中的应有之义。即使这并不公平,可却迫使中国如果想实现强国梦想,就务必要在构建现代能源文明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从发展空间看,中国具备规模优势。正在进行的城镇化,意味着短期内,数亿原来用能很大程度上依赖燃煤或者传统生物质源的人口,将会过上较高水平电气化的生活;而早先进行的经济转型升级、强制节能减排的努力,则意味着,不但中国能源领域将基本摆脱低效率开采、加工能源的局面,而且被严令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用能企业,能效也会大大提高。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在质的改善方面存在双重利好。

更重要的是,就可实施性来说,中国有动力也有能力为构建现代能源文明做出重要贡献。从动力上讲,出于安全考虑,多煤贫油少气的中国,有对能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的担心,因此,倾向于在新能源、非常规能源研发、量产和能源整合高效利用方面取得开创性成果。从实力方面看,工业体系的健全齐整,装备制造企业体现出来的实力,科技方面的人才和经验积累,也都为中国步入新能源文明时代提供了最起码的准备,只要各方面资源完整对接,中国可能会为世界构建新能源文明提供一系列的惊叹号。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迎接新能源文明的过程中,电能的作用应该予以充分发挥。

由电能的特点看,它在整个能源体系特别是新能源框架中处于牛鼻子的中心位置。不但所有的一次能源都可以转换成电能;而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绝大多数都要转换成电能才能进入消费市场;同时,事实证明,通过跨越国界、跨越洲界的电网运输,电能还有望成为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承载体。

短期而言,能源资源禀赋使得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老大”地位难以撼动,汽车社会的到来似乎也难以阻挡,这样的趋势难有根本变动。此种情境下,国家电网主张的“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可能是中国从现在过渡到现代能源文明期间,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品类能源优势,实现整体能源效益最大化,又有助于解决经济、环境和能源三者复杂关系的最佳路径。

长期而言,电能则可能是未来能源的唯一出口,至少是主要出口。在电气化作为现在能想到的未来生活和能源相连接的不二选择的情况下,不管是核能、光伏、地热或是其他任一我们现在已经讨论的未来可能的主力能源,基本上都要转换成电能才能作用于人类社会。

(作者系本刊特约观察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行业查看更多>能源消费查看更多>三中全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