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中国迎接能源新文明

2013-12-18 11:46来源:能源评论关键词:能源行业能源消费三中全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真问题和伪问题

纵使如此,人类的能源观依然存有许多美中不足之处,一些陈旧、僵硬、狭隘的观念、认识亟须打破和改变。而且,唯有如此,方能够促成能源领域的一系列关键科技、产业难题获得突破,推动此次巨变尽早从理想、规划、实验尽快变成现实,惠及民众和地球。

目前,正像能源行业的一个通病就是,不同利益群体、意见人士,通常会孤立地、一厢情愿地来评估一种能源的发展和作用,而很少把各种能源看成一个整体,看到不同种类能源的替代关系,从而导致能源领域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变革主张比比皆是,可是唯独缺少不同能源互相取长补短、形成有效合力的思路。

这样的思维模式与能源发展的事实是背道而驰的。至少以前的能源史表明,任何一种高品质能源出现之后,都没有完全替代过其他已有能源,而是以动态均势的形式和平共处。更何况,综合考虑效率、低碳、成本等因素,实事求是地说,目前没有任何一种一次能源的优势特别突出。

当前能源行业的另外一个通病,丹尼尔˙耶金在《能源重塑世界》一书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就是在提供服务和产品,特别是与绿色能源相关的服务和产品时,企业较少考虑便利、经济因素对消费者的影响。19世纪中期以后至20世纪初期,石油发展的历史说明了便利因素的重要性。没有内燃机的使用,没有汽车的发明,石油的开采将会停留在低水平和浪费的状态,石油也难以得到推广。而几乎同期的电力发展,则表明,经济因素何等重要,如果没有电表的出现,就不会出现便宜的电力,而如果电力不足够便宜,就无法普及开来。

察觉到这些通病,并结合能源领域最新的这次巨变,我们就能判断出,关于那些人类并未达成一致的能源问题,哪些是真问题,哪些是伪问题。

有人判断当前光伏、风能等新能源的发展瓶颈在于各国支持的力度不够。这种判断可能就站不住脚。比较各国,几乎都有配套的产业支持、补贴政策,为什么绝大多数国家光伏、风能发展就是停滞不前?原因不在于支持,而在于使用方式够不够方便,使用成本够不够低。

有人致力于鼓吹“第一能源”“唯一能源”的噱头,这也不值得提倡。“第一能源”的标准是什么,燃烧效率,市场占有量,综合成本效益比较?无论按照哪一个标准,“第一”都会变的,此时的“第一”或许不同于彼时的“第一”,此国此地的“第一”或许也不同于彼国彼地的“第一”。至于“唯一能源”,至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替代仍是不同品类能源之间的主旋律。

还有气候和能源的关系。2012年10月13日,在气候变暖理论的发源地和大本营英国,《每日邮报》记者罗斯在其供职媒体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全球气候变暖已终止16年》的报道,认为人们频繁提到的全球变暖趋势早在1997前便已停止。所以,碳排放导致气候变暖,并非真命题。气候变化悄悄地在舆论中代替了气候变暖,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佐证。可是,由此引发的应高度关注能源使用对自然、对社会的影响,却不折不扣是一个重要的能源话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行业查看更多>能源消费查看更多>三中全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