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深度】新型煤化工五路径:谁能走得更远?

2014-12-03 12:17来源:中化新网作者:陈继军 陈光达关键词:煤化工煤制烯烃中石油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据了解,即便不再增加新的业主,仅上述几家煤制油企业规划的项目全部实施后,中国每年就将新增煤基油品6080万吨。如果算上延长石油集团规划的煤油共炼、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规划的煤炭分质利用制油项目,以及全国其他企业在建和规划的约800万吨煤焦油加氢制取燃料油项目,2020年前后,中国煤基油品规模将超过8000万吨/年。

“众多企业之所以在国家严格管控下热上煤制油项目,主要还是认为煤制油的前景比较乐观。”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齐亚平表示。

他以伊泰16万吨/年煤制油项目为例。该装置于2012年底首次达产后,2013年全年生产油品18.2万吨,装置平均负荷达108%,油品综合成本平均每吨降低5%,实现了消耗低、效益好的预期目标。虽然齐亚平并未透露煤间接液化产品的利润到底有多高,但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1~9月,伊泰煤间接液化项目生产各类油品和化工品13.2万吨,上缴税费2.06亿元,实现净利润1.2亿元。照此推算,煤间接液化的液体产品净利润高达909元/吨。

而据了解,2013年以来,包括神华百万吨煤直接制油、18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潞安16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陕煤天元50万吨/年煤焦油轻质化、陕煤富油12万吨/年煤焦油全馏分加氢、以及宝泰隆煤公司的10万吨/年高温煤焦油加氢制取燃料油等煤基油品项目,均取得了可观收益。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一度接近60%,发展煤基油品已经成为中国确保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从这个层面讲,煤制油项目拥有一定的民意、政策与政治基础。加上巨大的消费需求与良好的盈利等市场手段推动,煤制油的前景十分光明。”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唐宏青尤其看好煤间接液化的前景。

但也有专家认为煤制油的前景远没那么乐观。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第47号公告,纳税人以原油或其他原料生产加工的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呈液态状(沥青除外)的产品,将分别加征1元/升(石脑油)和0.8元/升(燃料油)消费税,这等于将煤制油综合成本增加了20%。以一个1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为例,每年上缴消费税高达10亿元,极大地压缩煤制油项目的利润空间。后期,如果国际油价进一步下跌引发成品油价格下跌,煤制油项目是否还能盈利存在悬念。”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贺永德提醒说。

投资强度大、污染大、资源利用效率低则是延长石油集团总经理助理李大鹏不看好煤制油前景的三大理由。

他说,建设一个500万吨/年炼油厂,只需200亿元投资;而建设一个在煤制油路径中还算投资强度较低的相同规模的煤间接液化项目,总投资额高达600亿元。超高的投资强度,必然导致煤制油项目财务成本居高不下,影响其产品市场竞争力。而从产品收率和资源利润效率看,煤直接制油的液体收率不足35%,能源转化率仅33%;煤间接液化吨产品耗水超过7吨……在中国经济发展受资源与环境约束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煤制油的上述弊端将严重影响其综合效益,甚至会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原标题:新型煤化工五路径:谁能走得更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化工查看更多>煤制烯烃查看更多>中石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