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市场正文

丑闻不断伤痕累累 大型煤炭基地该如何在“十三五”转型?

2015-05-21 15:59来源:能源大嘴关键词:煤炭基地煤炭十三五规划煤炭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近日,《经济观察报》对安徽两淮煤炭基地引发的土地塌陷做了深度调查,报道披露:“到2020年,(淮南市)塌陷面积将达到369平方公里,最终塌陷面积将达到687平方公里。这大约相当于100个西湖的大小。”这个老煤炭产区巨大的生态欠账,谁来买单,煤炭“黄金十年”之后,用什么来保证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一连串问题值得行业人士深思。

为此,大嘴君(微信号:goodenergy)邀请了曾在全国多个煤炭基地进行过调研工作的业内人士邓萍,梳理了国家“十二五”规划中14个大型煤炭基地的发展现状:

在最新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中,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及9个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多数分布在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如准东、宁东),部分是已有生态欠账的老煤炭基地(如两淮)。这些基地,在过去几年已经被发现因为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根据环境制约条件限制规模,同时恢复已造成的破坏,将是一个挑战。

(除了新华社在本周报道过的“山西采煤区悬空村”外,邓萍特别整理了她亲历的多个问题煤炭基地的照片,请见下文)

奢侈赊账 何人买单 中国的煤炭已经带来的多少生态欠账?邓萍给了大嘴几个数据以供参考。

根据《煤炭十二五规划》,2015年,煤炭造成土地沉降预计达7.8万公顷。现在,随着煤炭行业的降温,一些报废或者停工的煤矿开始逐渐面临如何生态修复,如何恢复土地功能的问题。

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政府,这委实是一笔非常昂贵的工程:2015年,山西省需要投入90亿元治理塌陷;内蒙古自治区财政集中9亿元专项资金,各级政府按比例匹配33.5 亿元用于煤矿治理。而《经济观察报》对安徽煤城的最新调查则发现,“由于煤炭价格大幅下跌,当地多个国营矿区出现亏损,无力按月足额为沉陷区支付补助、赔偿等款项。”

千仓百孔 亟待变局 然而,先不谈实际操作上矿区治理的技术难度、监管难度,以及这些治理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能源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或许首先需要反思的是,这种“先破坏后治理”的典型能源发展模式,是否已经让资源性城市付出了太大的代价?

而这些煤炭基地在未来的新增产量,将增加多少生态修复压力,影响多少居民生活,也是目前的煤炭行业发展需要回答的问题。相同的政府资金及人力,如果投入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也许,能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

内蒙˙蒙东煤炭基地露天煤矿 X 草原大面积塌陷 背景:蒙东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简称蒙东地区,总面积66.49万平方公里,煤炭资源丰富,探明储量为909.6亿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基地查看更多>煤炭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煤炭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