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锂负极”相关结果200

      来源:高工锂电2025-04-29

      这建立在赣锋锂业于今年正式披露的固态电池全面布局之上,覆盖从关键材料(硫化物/氧化物电解质、金属负极)到电芯乃至系统的全链条。...技术进展方面,其硅基体系产品能量密度已达320-450wh/kg梯度,基于金属负极的400wh/kg电芯循环突破800次,全球首款500wh/kg级10ah产品据称已小批量量产。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5-04-16

      就目前的固态电池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 金属作为固态电池负极原材料的技术路线是行业里较为认 可的长期发展方向,赣锋锂业持续看好未来金属锂产品在固态电池技术中的应用。...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5日,赣锋锂业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在谈到固态电池时,赣锋锂业表示,公司积极推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某国际头部车企签订联合开发协议,高比能负极电池开发及装车验证工作正在推进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5-04-10

      1、技术突破与产品矩阵双向发力公司同步推进硅基与锂金属负极双路线突破产业化门槛,以金属负极技术为核心,推动高比能电池量产进程。...表示公司已形成固态电池全链路布局,在硫化物电解质及原材料、氧化物电解质、金属负极、电芯、电池系统等固态电池关键环节具备了研发、生产能力,并加快推动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

      来源:高工锂电2025-04-08

      负极材料方面,赣锋锂业的超薄带也具备量产能力,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并已实现300mm宽幅、箔厚度可达3微米的超薄带或铜复合带量产。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5-03-19

      公司有信心快速推进单壁碳纳米管、硅碳负极、固态电解质、金属负极等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大规模产业化,成为固态电池全材料解决方案的头部企业。

      梅悦旎 等:锂离子电池正极补锂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03-03

      将需要化的负极作为正极,金属作为负极,组装成半电池后进行小电流充电,让锂离子在负极材料还原,实现负极材料的补;补完成后,再将补后的负极与匹配的正极组装成全电池。

      首发!华为推出800V高压增程6C动力电池包!

      来源:电池工业网2025-02-26

      按照华为公布的最新硫化物固态电池专利内容来看,华为解决了金属负极与硫化物电解质界面的副反应问题,大幅延长了固态电池的使用寿命,华为将固态电池从材料和工艺两方面进行了大幅提升。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5-02-17

      3、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2030+):以500wh/kg和1000wh/l为目标,重点攻关负极,逐步向复合电解质(主体电解质+补充电解质)、高电压高比容量正极发展(高镍、富、硫等)。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12-12

      根据合同,道氏技术将委托后者进行超薄金属负极的研发,其中包括单面/双面覆铜超薄负极带材的开发和自支撑超薄负极带材的开发。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12-12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11日,道氏技术公告,道氏技术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项目技术委托开发合同》,道氏技术将委托电子科技大学进行超薄金属负极的研发,包括单面/双面覆铜超薄负极带材的开发和自支撑超薄负极带材的开发

      全产业链将进入涨价周期,预计在明年下半年可看到!11月储能指数运行情况

      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4-12-09

      现阶段铁负极头部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电池厂需确保明年供应链稳定性(尤其是大单),部分环节涨价已经蠢蠢欲动。

      卢世刚等: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低温不可逆析<mark>锂</mark>及其对电池性能衰减的影响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2024-12-03

      由于低温下锂离子在石墨颗粒内固相扩散和在电解液液相中的扩散速度低,充电时负极极化增加而发生析反应,析出的金属区分为直接参与电池放电反应的可逆和与电解液反应生成的不可逆(“死”)。

      来源:高工锂电2024-12-02

      嘉拓智能研发的负极辊压设备已突破至20μm锂金属负极厚度,并向15μm持续优化,其认为成膜与减薄分段处理能有效控制张力,并通过复合工艺进一步优化极片...利元亨针对更薄锂金属负极制备,开发了多辊压延设备,通过精确张力控制与厚度调节,为高性能电极制备提供了可能。

      洞悉全固态电池:硫化物如何走向量产?

      来源:NE时代新能源2024-09-13

      针对界面问题,中科固能还通过三元正极材料表面硫化、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液态负极等方式解决。...材料层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科固能吴凡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室温液态负极材料3d lisi@li-phen-ether (3d lsll),亲的li-phen-ether充分浸润lisi合金粉末并形成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07-15

      固态电解质具备更高的电化学窗口,可以使用高电压正极、金属负极等高性价比电极材料大幅降低电池成本。谈及上汽集团的实践,他介绍将实施三步走战略,加速推进全固态电池装车量产。...第三阶段产品是全固态产品,通过新的负极材料和更加压实的新型电池成型工艺,最终形成整体致密度超98%,液体含量为0的全固态电池。

      来源:电池中国网2024-05-07

      同时,比克电池正规划将金属负极应用到半固态电池体系,计划在2024年底将能量密度提升至450wh/kg。上个月,正力新能发布了双重半固态超长续航大圆柱...目前包括亿纬能、孚能科技、力神电池、清淘能源、卫蓝新能源、正力新能、比克电池、国轩高科、赣锋锂电等多家企业,都已经将半固态电池推向了产业化阶段。

      冠盛东驰,开启固态电池能源时代!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05-06

      其中,聚合物电解质因其良好的柔韧性、可加工性、界面接触性、质轻薄、低成本及与负极兼容性,最有望在应用端实现规模化量产。

      来源:电池中国网2024-04-23

      “本申请改善了金属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能够抑制金属与电解液的副反应;增大了金属负极的比表面积,引入了亲的纳米位点,从而能够引导金属均匀沉积,可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此外,三维骨架包覆活性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04-09

      与此同时,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硫化物电解质设计及与负极界面稳定性方面取得关键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欧阳明高:警惕固态电池带来颠覆性变革

      来源:NE时代新能源2024-01-23

      这个快充和现在的快充不一样,现在的充电速度如果太快就会析负极电位低到零就会析,因为锂离子都堆在负极的门口进不去,就会导致极化增加、电位下降,导致析。这个问题到全固态电池之后是可以解决的。

      相关搜索